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44597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理解指导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2、,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

3、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引用的形式有几种: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等同于举例子。2、引用具体数据,作用同列数字。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逸闻趣事、谜语等,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但如果在文章开头,可能是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

4、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说明文的结构

5、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8、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6、/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1、先解释原句的意思。2、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数量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了什么。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

7、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基础知识考查题:方法点拨 这是对学生文字的书写、词义的辨析(包括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理解的考查。要认真仔细阅读对应的段落,思考词义,比

8、较异同,注意搭配等。题型1: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例: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段中加点词 “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通过上下文研究得出。 )题型2:在文中找到相应近义词。例: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丰富。 (直接文中就能找到。 )题型3:联系上下文,辨析词义。例: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依次填入第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C。A。丰富 陶冶 美化B。美化 丰富 陶冶C。美化 陶冶 丰富D。丰富 美化 陶冶(花卉正可以美化环境,美化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此题考查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问题。功夫在平时。 )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方法点拨在标题中寻找

9、特征;在中心句、段落的关键句中捕捉特征;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题型4:结合文章内容运用词语填空。例: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营养丰富、能形成“涌升海面”、洁净少菌和循环运动的特点。 (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文中谈到了四个特点。标准答案“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看似宽容,实则颇不严谨只写三个,舍弃其中的任意一个,实际上都犯了概括不全的逻辑错误。 )题型5:研读文章进行概括。例: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介绍的内容有:(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

10、;(2)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种类;(3)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4)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 (这是9分的大题,要求学生梳理清楚文章内容。 )题型6:词语的指代义和比喻义。方法点拨答这一类型题时遵循两个原则,就近原则、替换原则。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具体做法,一是回到原文,照抄原句;二是概括原文内容。例:2007中国瓷器: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 “无限的韵味”是指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题型7:考查原因、条件的分析。方法点拨要整体细读文本,紧扣文本内容来理解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

11、在解题时须理清全文的结构脉络,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例:2007中国瓷器:第14题“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1)科学技术含量高;(2)科学技术与民间技法完美结合;(3)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 (这是9分的大题,要求学生从全文出发,梳理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其中第一节是对后面3节文字的概括,都是谈中国瓷器的独创技术。 )梳理文章结构方法点拨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表及里、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个别、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熟悉到陌生。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概括段意。还要关注每段总起、归纳句,

12、段内、段落间的过渡句,能体现说明顺序的重要词语。 (例如空间顺序较多使用方位词;时间顺序较多用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则关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题型8:运用了何种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例:2007中国瓷器:第5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时间顺序。 (先在题目上圈画出关键词 “第段,纹饰”等,从第五段中“早期、盛唐以来、宋代以后”等关键词中找到介绍纹饰的说明顺序应是时间顺序。 )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方法点拨 特别关注说明方法前后的语句,它们往往就是运用说明方法的目的所在。举例子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总出现在它之前,回答例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时,要讲清它具体说明了什么。做比较的句子往往会出现“比多

13、”、“相当于”或者“是的几倍”之类具有标志性特征的词语。有时文中只是将两种情况并列在一起以示对比,可能还以分号相隔。题型9: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例:2009年 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其作用是具体说明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方法点拨 (1)用语准确。体会修饰性、限定性词语的作用,运用替换、删除等方法辨析。 (2)表达简洁。注意具体语言环境中某些模糊语言的作用。 (3)说明通俗。把抽象的概念说得更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更浅显、把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说得生动些。题型10: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例:2008年

14、深层海水的利用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先对应题目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比较对错。对照文本,你会发现文本中对于选项“C”的表述是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主要区别是“都”和“大都”,故答案是“C”。 ) 发散创新,答好开放性试题方法点拨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

15、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通过总结这三年来中考说明文的答题实例,我们找出历届考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了解了他们的失分原因,自然会避免今年中考自己发生类似错误。记顺口溜助答试题想要解答好说明文阅读的试题,我们先记住这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首先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一是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及特征;二是给段落标上序号;三是划出重要句子(中心句)和关键词语。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再次,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一般来说,答案的范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找对应句更重要了,找到了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