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1、碎屑岩的描述方法岩屑鉴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鉴定过 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 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 等要求定名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颜色描述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前,次要颜色在后)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被红色、猪肝色等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等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粒级划分标准(见表1)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 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 20%,则以> 50%的那种粒级命名b.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 50%,又都A 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 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c.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 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 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表 2)表1表2岩石名称粒径(mm①值岩石名称含量(%)细砾(角砾)岩1 — 4-2~0砂质泥质粗砂-11-0砂岩95-1005-0中砂一2-1含泥质砂岩75 — 9525- 5细砂一3-2泥质砂岩50-7550- 25极细砂一4-3砂质泥岩25-5075- 50粗粉砂一5-4含砂质泥岩5-2595- 75细粉砂一6 — 5泥岩0-5100-95泥<〉6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命名粒度分类a.砾石含量n 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 —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量w 10%为含砾砂(泥)岩圆度分类:砾 石:圆状、次圆状砾石n 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成分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 75%以上,叫xx砾(角砾)岩b.复成分砾(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碎屑岩成分命名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对能够识别的矿物成分,岩石碎屑成分及指相矿物(如海绿石、菱铁矿、黄铁矿等)进行描述,并目估重要矿物的百分含量。
对已收到的分析、鉴定成果,要反映到完井地质报告中去成分分类a.按杂基信号分类杂砂岩:杂基含量〉15%净)砂岩:杂基含量< 15%b.按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 分类(见下图)I .石英砂岩;U .长石石英砂岩;田.岩屑石英砂岩;IV.长石砂岩;V.岩屑长石砂岩;VI.长石岩屑砂岩; vn.岩屑砂岩石英单元Q石英、燧石、石英岩,其它硅质岩岩屑等,反映成分熟度长石单元F:各种长石及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类的长石岩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侯、风化作用、母岩性质及物 源区岩屑单元R:各种火山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沉积岩及云母绿泥石等岩屑F/R的比率既反映物质来源,又反映大地构造状况综合命名通式颜色 +含油气情况+构造 +结构 +成份 如灰白色油斑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钻井地质中构造不参加定名, 但需描述a.以某粒级含量砾石含量A 50%为基本名称如:细粒石英砂岩;b.某填隙物含量25— 50%应参加定名如: 泥质细砂岩:c.特殊矿物:如海绿石、铜等,也应参加定名如:含铜砂岩;d.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寸应将岩屑名称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安山岩质岩屑砂岩e.当砾岩或砂岩由三种粒级组成,各粒级含量都> 25%而<50%寸,称不等粒砂(砾)岩。
若一种粒级< 25%另两种 粒级都>25淅<50%寸,两种占优势的粒级参加定名,多者放后如砂岩细砂级占 35%中砂级占20%为砂级占45% 称细-粉砂岩磨圆及分选颗粒形状:根据岩石颗粒磨蚀圆化程度划分为四级:a.棱角状:棱角明显;b.次棱角状:部分棱角明显;c.次圆状:部分磨圆良好;d.圆状:磨圆良好颗粒分选程度分为三级:a.分选好:某一粒级含量> 75% b.分选中等:某一粒级含量为 50%-75% ; c.分选差: 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 50%胶结物、胶结类型及程度胶结成分:常见的有泥质(粘土质) 、灰质、白云质、铁质、硅质、石膏质等一般可用简易试验鉴定胶结类型及程度:胶结类型可分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及其过渡类型,大都需在显微镜下判定现场可观察胶结程度,一般分为四级:a.松散:多为泥质胶结,且胶2^物含量少,常呈散粒状 b.疏松:一般为泥质(粘土质),岩石容易捻碎c.较疏松:胶结物含量较多,主要为泥质,有时少量灰质胶结,岩石用手可以捻碎成颗粒状,但较困难含量多,多为灰质、白云质、铁质或硅质胶结,岩石不能用手捻成颗粒泥质岩的描述方法d.致密:胶结物一般描述颜色、厚度、可塑性、造浆性、吸水性、硬度、结核、化石、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岩层倾角、接触关系、加酸反应等。
泥质岩的物理性质如下:软硬程度:a.软:用指甲可刻动;b.较硬:用小刀可刻画;c.硬:用小刀用力才能刻画可塑性:a.好: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b.中等:吸水后可揉成条而易断裂;c.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断口:受外力敲击后发生的断裂面a.平坦状:断面平坦,但不均匀,无一定方向;b.贝壳状:断面呈圆滑的曲面,有的还有同心圆纹,似贝壳的内膜; c .参差状:断面粗糙,参差不齐d.鱼鳞状:断面呈参差状断口,并可呈小片剥落;e.锯齿状:断口象锯齿层的组合分类名称按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单层厚度比来划分:单层厚度比为<2: 1者称等候互层;2: 1-5: 1者称略等候互层;5:1 —10: 1者称不等候互层;> 10: 1者称夹层2、碳酸盐岩类描述方法颜色描述碳酸盐岩以灰色为主,要注意观察、描述颜色的变化与矿物色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关系;与铁质、有机质等混合物含量的关系还应小奖章表生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命名在现场工作中,用5- 10%的稀盐酸和镁试剂对碳酸盐岩进行试验,作初步的成分分类命名(见表2-1 )在有稀盐酸区分岩石类型时,应注意岩石的新鲜程度、岩石的孔隙性及渗透性、岩石表面粘附的碳酸盐粉末等因素的影响,要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再结合其它岩性特征定出岩石名称。
成分命名原则(图例见附件G)a.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灰岩、云岩b.某矿物含量为25—50%为岩石辅助名称,在基本名称前以“质”表示,如泥质灰岩c .某矿物含量为10- 25%,为次要辅助名称,加在辅助名称前以“含”表示,符号用岩石基本名称花纹,如含白云质灰岩d.某矿物< 10%, 一般不参加定名,具特殊意义的可参与定名,加在“含”者之前如: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0%、方解石65%,定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e.当碳酸盐岩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原则参加定名如:砂质灰岩f .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各矿物含量均小于 50%时,则主要考虑方解石加白云石总含量与泥质含量的多少而定碳酸岩矿物多则泥质在前,反之则泥质在后两个碳酸岩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含量< 10%时,称云灰岩或灰云岩白云石含量为10- 25%时,称含白云质灰岩(不论泥质含量多少,灰质始终放在联合名称之后),其余类推岩石花纹不表示“含” ,如含白云质泥灰岩,岩石花纹中只表示泥灰岩即可泥质、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都> 25%时,称泥云灰岩或泥灰云岩g.如岩石由方解石、泥质、砂质组成时,各矿物含量均<50%时,则把含量25 —50%的成分,以少在前,多在后的方式联合定名,含量< 25%时原则同上。
如砂质35%、泥质20%,方解石45%,定名:含泥砂质灰岩砂质28%、泥质32%、方解石40%,定名:砂质泥质灰岩h.交代作用(后在变化)形成的矿物在名称中的表示方法 1)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等),其含量已达到定名标准时,则在紧接的该矿物名称后注上“化” 如:白云石45%、方解石55%,白云石系交化方解石而来的,称白云岩化灰岩 2)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分别注上“去白云化”、 “去膏化” 如去白云化灰岩2.3 岩石结构主要有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及原地发育的藻粘结等2.3.1 粒屑主要类型有内碎屑、团粒、鲕粒、生物(屑)团块及核形石等a. 内粒屑:可大可小,形态不一,内部结构可简可繁据粒径大小对粒屑级别的划分(见表2- 4)b. 团粒(球粒) :由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结构,呈圆或椭圆状,大小较均匀一般在以下者,在镜下团粒与内碎屑有时难以区分,这时一般归入内碎屑c.鲍粒:酶粒为直径小于2mm内有一核心和具有同心环状或放射状包壳构成的圆球状或椭圆球状颗粒在观察时,应注意鲕粒大小,核心成分包壳厚度,组成包壳的晶体排列方式及同心圈数等。
这些特征能反应鲕的形成环境根据鲕粒的成因和结构特征分为:原生鲕:为原生沉淀而成包括:正常鲕,包壳厚度大于核心半径;薄皮鲕,包壳厚度小于核心半径;高能鲕,同心环多而密集,鲕皮厚,鲕粒大;复鲕,一个鲕壳内包裹着二个经上鲕粒者改造鲕:原生鲕粒经成岩及后生作用以待面成包括:藻鲕,鲕内含藻;变形鲕,鲕粒受力作用发生变形者;单晶鲕或多晶鲕,经重结晶作用,鲕粒由单个或多个晶粒组成,但其同心环结构依稀可辨;若同心环结构已无法辨认,可笼称为单晶粒、多晶粒d. 生物骨骼:包括完整的生物化石及破碎了的生物化石在现场观察时可合并为几大类描述,并应注意生物颗粒的含量虫屑为有孔虫、蜓;介屑有介形虫、腹足、腕足、瓣鲕;棘屑如海胆、海百合;藻屑是指各种藻屑e. 团块:在化学沉淀物的凝结作用下,一种或几种小颗粒(如砂屑、鲕粒、团粒及小生物等)相互粘结,形成具不规则外形的复合颗粒其外形不具磨蚀痕迹f . 核形石:生于核心(如骨屑、内碎屑)上的非钙质蓝绿藻环,在不断滚动中捕获碳酸盐泥,形成显微波状的不等厚同心纹层,外形具圆或椭圆状2?. 胶结物(亮晶)胶结物指成岩过程中充填于粒屑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有时还有石膏质、硅质或陆源泥质等。
常见马牙状、纤维状、柱状及粒状等结构晶粒一般),晶体在镜下显得洁净明亮,含量多在50%U下,不能单独形成岩石基质基质为粒屑之间与粒屑同时沉积的粒径小于的碳酸盐岩细粒物质,又称灰泥基质或泥晶基质如基质大于50%时,则可单独形成岩石基质受较强烈的重结晶作用后,碳酸盐经常变为较大的晶体,与亮晶难以区分,则笼统将这两种颗粒组分划分为基质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生长的固有生物(如珊瑚、层孔虫、海绵、苔藓及某些藻类等)组成的坚硬的碳酸盐格架生物骨架是碳酸盐岩不可缺少的结构部分,必须认真观察确定晶粒结构岩石从成岩到后生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原始结构完全无存可完全由均一和不均一的晶粒组成,而形成晶粒结构按其晶体大小与形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