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朗诵大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444697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朗诵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朗诵大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朗诵大全 篇一:古经典诵读朗诵稿土札小学国学诵读稿2021年12月甲: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甲: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乙: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拥有楚辞、汉赋的绝唱,拥有“李杜在,光芒万丈长”的诗歌顶峰。甲乙合:今天,站在这文化的圣殿,请许可我们用稚嫩而嘹亮的童声,唱响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吧!甲: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乙一幅多么宽广苍凉的画面!甲:一幅多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晚景图画。乙:有浪漫色彩,让严寒的冬天似乎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春意。甲:那是怎样的一个悠然自得的生活啊!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远望,远山的秀影

2、,马上映入眼中,这种“无我之境”,是诗中的最高境界。乙:确实如此,可你们知道诗坛中享受“千古思乡第一诗美誉”的是哪首诗吗?甲生摇头 回味无穷。乙:那就是:”甲:有一首诗中塑造了一位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母原型。你知道是哪首诗吗?乙:哪一首呀?甲乙齐:甲:好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诵读国学的主要性。乙: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大家欣赏我们满腹诗书背古诗,才艺展示山水风光诗句吧!甲乙齐:甲: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这个太简单了:乙:我还有呢甲:好孩儿志在四方,我等定当以身报国,请听-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诗

3、句吧!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古“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请听: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吧:甲:千百年来,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寄托相思之情。甲乙 齐唱歌曲 甲:中华诗词意境深远。乙:中华诗词脍炙人口。甲:让我们步入诗歌的王国。乙:让我们品味诗歌的芬芳。甲:诵读经典诗词,我们心旷神怡。乙:诵读经典诗词,我们放飞理想。甲乙合:让我们沉醉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吧!谢谢大家!篇二: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古诗苑漫步朗诵稿男: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女: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拥有楚辞、汉赋的绝唱,拥有“李杜在,光芒万丈长”的诗歌顶峰。男:今天,站在这文化的圣殿,请许可我们用稚嫩而嘹亮的童声,唱

4、响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女: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幅多么宽广苍凉的画面!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幅多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晚景图画。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让严寒的冬天似乎抹上了一层暖暖的春意。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怎样的一个悠然自得的生活啊!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抬头远望,远山的秀影,马上映入眼中,这种“无我之境”

5、,是诗中的最高境界。男:确实如此,可你们知道诗坛中享受“千古思乡第一诗美誉”的是哪首诗吗?女生摇头男:那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内容简短,其中的诗意却让人回味无穷。男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女:有一首诗中塑造了一位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母原型。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男:哪一首呀? 孟郊的游子吟呀。女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诵读的主要性。男: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欣赏我们男生的满腹诗书背古诗.才艺展示-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男齐:孤帆远

6、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门中止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这个简单:女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和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男:好男儿志在四方,我等定当以身报国,请听-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古“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请听-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女齐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男:其实古诗不但能够朗诵,还能够演呢。请听我们“声情并茂演古诗”。水调歌头女: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男:中华诗词情感丰富女:中华诗词语言精练男:中华诗词意境深远女:中华诗词生动形象男:中华诗词脍炙人口女:中华诗词灿烂辉煌男:让我们步入诗的王国女:让我们品味诗的芬芳男:诵读经典诗词,漫步古诗苑,我们心旷神怡女:诵读经典诗词,漫步古诗苑,我们留连忘返合:让我们沉醉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

8、篇三:古诗文朗诵稿古诗文朗诵稿蓝天小学五一班熊影: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代璐: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桂美子: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大家,她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诗句。陈柏丞: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她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第一篇春之歌 春天在哪里曲熊影:请听五一班诗文朗诵第一篇章春之歌代璐:春天是一幅水彩画,艳丽而真切。春天孕育着生命和期望,春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桂美子:可春天呢,到底在哪里呢?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第三组齐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

9、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陈柏丞:小燕子回家了,呢喃着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第四组齐读: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熊影:一抹明媚的春光,竟无法留住这纤弱的漂亮。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捡捡起飘零的花瓣,任忧伤满怀。第一组齐读: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熊影:春,暖人心脾。第一组齐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代璐:春,沁凉润透。第二组齐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桂美子:春,酒里飘香。第三组齐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陈

10、柏丞:春,魂牵梦绕。第四组齐读:“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些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第二篇莲之曲 采红菱熊影:请听第二篇章莲之曲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代璐:莲花,漂亮、纯洁、高尚,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对它的赞美.第二组齐读: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桂美子:西湖边,送友人,看到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画面,唱的却是依依惜别、含蓄婉转的送别曲。第三组齐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和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陈柏丞:世间百花,有的人爱菊花,有的人爱牡丹,唯独我深爱莲花,爱她的冰清玉洁,爱她的出淤泥

11、而不染。第三篇月之颂 春江花月夜曲熊影:请听第三篇章月之颂 春江花月夜曲桂美子:在静谧的夜晚,月亮在松林升起,小舟在日月湖面荡漾,花影在水畔轻轻摇曳,如此怡情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江花月夜。全班齐读: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同;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代璐:从古至今,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和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家乡亲

12、人。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全班齐读: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搞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蝉娟。陈柏丞:不但是苏轼,月亮也是诗仙李白一生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不论她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相关明月的传世之作。全班齐读: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结束语熊影: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代璐: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桂美子:诵读中华经典,让优异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陈柏丞: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熊影、代璐齐:让我们学诗、用诗、赏诗、写诗,让经典诗词丰富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心灵;桂美子、陈柏丞齐:让我们生活有诗意,心中有诗情,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让我们:四人齐: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四人齐:五一班诵读完成!谢谢大家! 鞠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