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44051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徐月珍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2、中考考纲要求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二、教法和学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等;2、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

2、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3、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展示三幅图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提问: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条约?对应的战争是什么?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过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让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专题突破四近代化的探索。新课讲授1、教师讲授近代化的含义:所谓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它是包括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

3、一场社会变革。其中,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2、解读中考考纲要求。3、构建本专题知识结构体系:多媒体展示表格让学生完成:以表格的方式对本单元的每课进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边记忆边填写重点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能进一步识记近代化探索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中国学习西方的特点是:学习技术到制度到思想文化;或先在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文化领域学习西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最终都是失败而告终,为什么呢?我

4、们先来看看西方又通过哪些历史事件完成了近代化过程的,它们是如何成功的,从而分析得出中国艰辛探索的失败原因。由此可以横向联系到前面学过的世界史知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从中可以得知西方近代化的历程是:思想解放创立新制度发展科技。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对比西方国家和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将中国史和世界史融合在一起,纵横对比,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全面的看问题。典例解析,掌握答题技巧教师出示练习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教给学生答题技巧。附练习题:1.(2014广东)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

5、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2.(2015广东)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在下表的、处填写最佳答案( )A洋务运动孙中山陈独秀B五四运动孙中山曾国藩C五四运动曾国藩胡适D洋务运动陈独秀梁启超3.(2016广东)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

6、、科学4.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A魏源 B曾国藩C洪秀全 D詹天佑5.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6.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能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

7、局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设立京师大学堂7.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8.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运动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 9.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有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物竞天择1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年,一道闪电

8、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问“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艾”。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政治制度D.教育制度12.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关于某运动的一张卡片(见下图)。该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C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3.下图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A.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B.都重

9、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14.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争取民族独立B建立近代化工业 C追求民主自由D探索近代化道路26、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请举出两例李鸿章在此次事件中的主要活动。材料二 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创办报刊,开放言论;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训练新式

10、军队等。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材料三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材料四(4)材料四中图1和图2人物分别是谁?图3这本杂志的创刊有什么意义?材料四反映的运动有何伟大意义?(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栏目二 柳暗花明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7、(2)阅读图5及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11、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栏目三(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四、课堂小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他们那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前赴后继,不惧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天动地,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五、教学反思复习课不是 “炒冷饭”似的机械地重复所学过的知识点,历史复习课的内容多,时间少,为此,教师必须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有机整合,即由厚变薄,能巧妙地用一根根线索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清晰地将历史发展脉络呈现出来,就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另外,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历史横向比较,纵向联系,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起联系,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应注意历史知识中的共性问题,抓住异同点,使学生更好地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灵活运用。本节复习课能够很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并且注意知识的横纵向联系,概括度比较高;对于练习题能够做到精讲细讲,重点让学生学会答题技巧;学生的课堂反应也比较积极,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本课也存在缺点:学生喜欢集体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回答,没有达到锻炼学生独立表达知识点能力的效果;对各项运动的地位只是以性质和作用来概括,没有指明有些性质也是其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