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437034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离骚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读准节奏,读出情感3. 读准字音,积累字词积 累 链 接1、屈原:名 ,字 , 时期 国政治家、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 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 诗人, “ ”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 、 、 、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屈原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 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

2、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 ”。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

3、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纪念屈原的

4、对联: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千古忠贞千古仰 一生清醒一生忧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 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2、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

5、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3、关于离骚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离”遭遇,“骚”忧愁,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 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美 读 品 味1、 初读:读准字音,认准字形2、 再读:找准节拍,读准节奏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

7、/鞿羁兮,謇/ 朝谇/而/夕替。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百 读 见 义课后作业:反复朗读课文,从音读提升到意读、情读,进一步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学 科:语 文周 次:第十四周学案二 设 计:拉拉綦审 核:课题:离骚课时:四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基 础 巩 固给加点字注音余虽好修姱( )以鞿( )羁兮 謇( )朝谇( )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 )兮 又申之以揽茝( ) 谣诼( )谓余以善淫 偭( )规矩而改错 忳( )郁邑余侘傺(

8、)兮 宁溘( )死以流亡兮 鸷( )鸟之不群兮 何方圜( )之能周兮 忍尤( )而攘诟( ) 悔相( )道之不察兮 延伫( )乎吾将反 步余马于兰皋( )兮 制芰( )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 高余冠之岌岌( )兮 岂余心之可惩( )课 文 学 习一、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二、文言知识整理1、写出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怨灵修之浩荡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长余佩之陆离偭规矩而改错 固时俗之工巧兮3、解释划线词并指出其用法鸷鸟之不群兮: 固前

9、圣之所厚:屈心而抑志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亦余心之所善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4、翻译下列句子,体会句式特点謇朝谇而夕替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吾独穷困乎此时也5、解释划线词既替余以蕙纕兮( ) 又申之以揽茝(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固时俗之工巧兮( ) 竞周容以为度( ) 宁溘死以流亡兮( )忍尤而攘诟( )( )( ) 悔相道之不察兮( ) 苟余情其信芳( )( ) 忽反顾以游目兮( )( ) 将往观乎四荒( ) 岂余心之可惩( )( )及行迷之未远( ) 伏( )清白以死直兮 延伫乎( )吾将

10、反课 堂 训 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 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 ,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2.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 诟

11、(耻辱)。 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观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3、下列各句,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相同的是( ) A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东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

12、推重的。学 科:语 文周 次:第十四周学案三 设 计:拉拉綦审 核:课题:离骚课时:四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内容主旨2、 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 认识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4、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体会诗歌手法及语言特色5、基 础 巩 固补全写准空下的字余虽好( )以( )兮 ( )而夕替 既替余以( )兮 又申之以( ) ( )谓余以善淫 ( )规矩而改错 ( )以为度 ( )郁邑余( )兮 宁( )死以流亡兮 ( )鸟之不群兮 何( )之能周兮 忍尤而( ) ( )乎吾将反 步余马于( )兮 驰( )且焉止息制( )以为衣兮 高余冠之( )兮 长余佩之( ) 课 文 探 究分析理解课文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课文里类似的句子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