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43645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昆虫学复习总结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昆虫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重大森林害虫:光肩星天牛、日本松干蛤、松突圆蛤、美国白蛾生物学习性: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防治:森林昆虫学(作用):Forest Entomology :研究各种森林昆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个体发育繁殖习性及分类学地位;种群发生发展规律,与寄主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失控种类种群数量的调节和有益种类的利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保 护森林健康和促进林业持续发展的科学。森林:森林是一种植被类型,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 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林木:苗圃:天敌昆虫: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虫的昆虫。

2、它们长期在农田、林区和牧场中控制着害虫的 发展和蔓延。IPM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 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物 理的、化学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 加生产的目的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病虫、杂草 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Biology:Stomach poison胃毒:经口进入其消

3、化系统发挥毒杀作用Contact insecticide触杀剂:与体壁或附肢接触后渗入虫体其他森林害虫控制的措施一、森林植物检疫二、林业技术运用林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大量发生繁衍的条件,或直接消 灭、 减少虫源,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1、选育抗虫树种和品种2、加强经营管理3、合理采伐、运输、储藏三、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激素或提取物)控制有害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为害的方法。防治植物病害、杂草、害虫、其他有害动物等。捕食性天敌。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某些脊椎动物也可用来控制害虫四、物理机械防治措施1、捕杀2、阻隔。3、诱杀。4、食物诱杀(毒饵)5、灯

4、光诱杀(黑光灯)6、性息素诱杀,7、颜色诱杀,8、高温处理。9、放射性元素处理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五、化学防治正确选用农药;合理混用农药;交替轮换农药;严格掌握用药量,控制药剂浓度、用药次数 等;适 时施药;喷药均匀周到,保证施药质量;注意保护天敌。引起树木生长发育不好的原因(营养不良;2.水分;3.温度;4.pollution环境污染;5.病害;6.虫害)森林害虫发生的的原因(自然人工林全球气候变暖)人工林面积增加;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危险性病虫草害远程人为传播加剧;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 药;防治工作处于被动救灾状态。常见的地下害虫(地老虎 金针虫金龟子 蟆姑)地老虎(cutworm)1.

5、种类 (species):地老虎是鳞翅目夜蛾科的幼虫,别名切根虫、夜盗虫、土蚕等,是我国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3. 寄主植物(host plant)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约106种植物。如烟草、马铃薯、棉花、瓜类、茄类、玉米、高粱、谷子、 豆类、麻类、甜菜、十字花科蔬菜、多种果树和林木的幼苗。野生寄主有小蓟、苍耳、小旋花、灰菜、野觅、 蓼等杂草。4. 危害 (damage)幼虫3龄前食叶片呈孔洞和缺刻,4龄后白天入土,夜间取食近地面的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5. 生活史(小地老虎)(life history)每年发生1-6代。南岭以南:终年繁殖南岭以北-北纬33度以南,少量幼虫和蛹越冬;北纬33度以北

6、:不能越冬。6. 性和行为(habit and behavior)成虫:强烈的趋光性、趋化性卵:散产,前期在小草(灰菜、小蓟)上,后期在近地面的叶片和嫩茎上,800-1000 W雌幼虫:假死性、4龄后白天入土蟒蜻1、发生和危害概况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2、危害症状幼虫取食地下的块根、块茎、种子、果实等。切口整齐。成虫食叶。3、生活史及习性以成虫越冬为主时,次年春季危害轻,秋季严重。越冬成虫6/上-7/上产卵盛期。以幼虫越冬为主时,次年春季危害重,秋季轻。越冬幼虫6/下化蛹,7/下-8/中羽化。羽化的成虫 当年不出土,次年5月中下旬出土。4、发生条件(1)农林间作和果农间作,危害严重。(2)前

7、茬大豆、花生、甘薯等,严重。(3)植被复杂,荒地多的农田,发生重。(4)腐殖质多的地块、淤积土田块,发生重,沙土地少。(5)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的地块,发生量大。5、防治方法防治策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 防治幼虫与防治成虫相结合。(1 )农业防治精耕细作合理轮作倒茬合理施肥: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2 )物理和人工捕杀诱杀成虫:黑光灯、荷麻结合犁地,随犁拾虫3)农药防治种子处理甲基异硫磷、辛硫磷、乐斯本沟施、穴施(先制成毒土)药液灌根(稀释1000-1500倍)2)物理和人工捕杀*诱杀成虫:黑光灯、荷麻2、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3、幼虫危害期灌根:50%辛硫

8、磷1500X, 40%乐斯本2000X4、移栽时在移栽穴中撒毒土、移栽、灌水金针虫成虫具有假死性、对未腐熟的有机肥和炕土有趋性。雄虫有趋光性。蟆姑蟆姑属直翅目、蟆姑科,俗称土狗子等,东方蟆虫古G. africana:世界性害虫,我国以南方各省区最为常见。但近年来,吉林、山东、河南、 安徽等省在数量上有上升趋势。主要习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防治措施:毒饵诱杀:麦懿、旦饼、/比谷等,药量为饵料量的2%。枝梢害虫(危害寄主植物成因)(蛤壳虫同翅目蛤总科Coccoidea雌雄异形,高度特化,小型、多固定生活,刺吸植物汁液、被介壳或粉、棉状蜡质分泌物、分布极广、 多重要农林、园林、果树害虫,有检疫对

9、象;草履蛤、杨圆蛤、松突圆蛤;少数益虫:紫胶虫、白蜡虫。螃虫)同翅目螃虫总科Aphidiodeao多害虫、危害嫩枝、幼芽、叶片及根部、导致梢叶卷曲、变色或形成虫瘦或致煤污病,或传毒、生物学 特性复杂而多变、一年几至几十代,短期可暴发、若虫一般4龄、卵或若虫越冬、世代交替、生活史复杂 (寄主、生殖方式等变化)侨迁型:2种寄主,迁移寄生。刺槐螃留守型:1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无中间寄主,不迁移。松大螃、葡萄根瘤螃复迁型:2种寄主,既有迁移螃,也有留守螃,几年完成一个循环。松大螃(寄主植物成因)以成、若虫刺吸干、枝汁液。严重发生时,松针尖端发红发干,针叶上也有黄红色斑,枯针,落针明显。 盛夏,在松大螃的

10、为害下,松针上密露明显,远处可见明显亮点,当密露较多时,可沾染大量烟尘和煤粉, 当煤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松树可得煤污病,影响松树生长。青杨天牛青杨天牛是危害杨树的一种危险性害虫。先以幼虫在皮下蛀食,后钻入木质部危害,蛀道可达 树木髓心部。主要危害杨树、锻树等树种。遭受青杨天牛危害的林木,生长极度衰弱,而且 树木易断枝折头, 直致死亡。寄主植物主要有毛白杨、银白杨、河北杨、山杨、加杨、青杨、小叶杨、钻天杨、北京杨、蒿柳 及朝鲜垂柳等。以幼虫蛀食枝干,特别是枝梢部分。被害处形成纺锤状瘤,阻碍养分的正常输送,以致枝梢 干枯,或遭风折,造成树干畸形,呈秃头状。如在幼树主干髓部为害,可使整株死亡。时常

11、加害2、3年生 苗木和幼树的主梢,在苗圃和幼林中易造成重大损失。防治防治:一是加强田间管理,二是加强检疫,三是林间释放管氏肿腿蜂在幼虫活动期按蜂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oh)分布广,危害杨柳榆、械、刺槐、苦楝、桑等,是目前我国杨柳等最主要害虫之一,能造成毁灭性危害。 习性:1年1代或2年1代,多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中越冬。6、7月出现成虫,啃食叶片或嫩皮补充营养,5-7天即产卵,卵多产于枝杈或萌生枝条位置,7月 为产卵盛期,椭圆形刻槽,坑道不规则,S形或U形。美国白蛾:幼虫背面黑,两侧黄,全身上下毛很长寄主植物:糖械、桑树、白蜡、柳

12、、杨、花曲柳、水曲柳、梧桐、泡桐、臭椿、杏树、枫杨、山楂、榆 树、法桐等。生活习性:美国白蛾幼龄幼虫群集结网生活是该虫的一大特点,故又称网幕毛虫。:L 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叶片呈透明纱网状。14龄幼虫一直生活在网幕中危害。5龄以后分散为单个个体取食并进入暴食期。幼虫有较强的耐饥力,5龄以上的幼虫915天不取食仍 可继续发育。幼虫可以爬附于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第2代幼虫危害盛期。为美国白蛾全年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常常造成整株树木叶子被吃光的现象。特点: 1、食性杂2、是繁殖量大3、是适生区域广、传播途径广。4、是危害大。防治方法: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集装箱、填充物

13、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利用人工、机械、 化学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漠氤菊酯、灭幼服 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天敌有麻雀以及寄生性的赤眼蜂、姬蜂、茧蜂、寄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30多 种。防治方法:1. 营林措施。改善树种结构,2.人工防治。包括人工剪除美国白蛾23龄幼虫网幕,根据白蛾幼虫下树 化蛹的习性于胸高处绑草把以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然后销毁。这些方法作为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补充 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3.生物防治。卵期:释放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平均寄生率为28.2%,由于寄生率有限,较少采用。低龄幼虫期:采用美 国白蛾NPV病

14、毒制剂喷洒防治网幕幼虫,防治率可以达到94%以上。老熟幼虫期和蛹期:释放利用白蛾周 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4性信息素诱集成虫。利奇星国白蛾性信息素诱芯,在成虫发生期诱杀雄性成虫,将做好的诱捕器于傍晚日落后挂在美 国白蛾 喜食树种的树枝上,距地面高度2.53米,次日清晨或傍晚取回。活体雌虫每两天取出更换一次。5. 仿生药剂防治。灭幼服、敌灭灵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控制害虫、保护天敌、保持生态平衡和避免环境污染等起到 了很大 的作用。在幼虫3龄前施用。施药时要注意喷布均匀,每代只喷一遍即可。不应使用毒性较强的农药,以免 杀伤天敌,污染环境。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

15、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 省。主要为害马尾松,亦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 连片松林在数日内,即可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焦黑,如同火烧一般,常称为“不冒烟 的森林火灾,被害 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马尾松毛虫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 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寄主树木: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危害: 以幼虫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成片松林死亡,该虫毒毛触及人体,引起红肿或糜烂, 毒毛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生活习性: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 树针叶上。1-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 趋光性,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治。马尾松毛虫易大发生于海拔100- 300米丘陵地区、阳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马尾松纯林。各种类型混交林,均有减轻虫害作用,5月或8 月份,如果雨天多,湿度大,有利 于松毛虫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大发生。要有专人负责, 常年观察虫情,以便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