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43643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思维发展目标: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一;一;把话变成画,再将画变成文。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第一首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事情。所见。 文章主题:寻隐者不遇通过一问三答的形式,将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所见刻画了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写作特点: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

2、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所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牧童歌唱和捕蝉时不同的样子。 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词:隐、振、蝉注意是前鼻音。联系上下文体会不知处意欲的含义。 2、理解并背诵两首诗。 、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教学所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意境是重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是难点。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意境,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短小精悍、节奏

3、分明、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都对课文进行过预习了,找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呢 (指名交流,重点放在诗人贾岛的介绍上,板书推敲) 2、检查诗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你能否知道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寻找隐者没有遇到) 、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朗读诗文,理解诗句: 1、自读诗文,想想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全诗大意,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稍做点拨。) 3、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在童子的介绍中得知有关信息的。那么,这

4、四句诗那些是诗人说得,那些是童子说的呢()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他的问题补充完整吗 ()松下问童子,_ ()言师采药去。_ ()只在此山中,_ ()云深不知处。_ 、连起来说说诗人寻访的过程。 四、品读诗文,想象意境:、引导想象: 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千里迢迢前来拜访,当得知童子的师傅采药去了,他能否遇到了此时他会怎么想 l隐者在山中采药,如果进山寻找,有没有可能遇到此时他会怎么想 l可是山中云雾浓厚,山林高大幽深,想找隐者容易吗此时他会怎么想 2、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不遇、可遇、难遇这三层意思,三次

5、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而诗人将这一系列的问答和心情的变化,浓缩成短短2个字,其间必定经历了许多的思考。这反复的思考、揣摩,就是推敲。五、诵读诗文,化诗为画: 、朗读诗文。、背诵诗文,脑中想象画面。 3、拓展:隐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诗句做出一些推测吗 4、课堂练习:将诗文改写成现代文。 附板书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问 言师采药去。不遇推敲 只在此山中,能遇 云深不知处。难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感受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寻访隐者,有没有见到 2、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这首诗中,诗人很幸

6、运,他不仅见到了,而且将见到的情景写下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一;一;所见。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 振蝉 骑 振、蝉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骑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吗 2、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三、初读诗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诗句,学生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默读思考:在所见一诗当中,你见到了什么4、交流各自收获。 、老师见到了两幅图,你知道是哪两幅吗(一、歌唱图二、捕蝉图) 四、品读诗文,体会意境 1、品析

7、牧童歌唱图 牧童骑黄牛,歌唱图 歌声振林樾。 l读一读前两行诗句,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牧童如何骑着黄牛这是怎样的歌声(理解振林樾)他会唱什么歌 l在这句诗中,你看到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l指导朗读。 、品析牧童捕蝉图 意欲捕鸣蝉,捕蝉图 忽然闭口立。 读一读后两行诗句,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和前面那幅图中相比,这里的牧童有什么变化 他会怎样去捉这只蝉(理解忽然闭口立) l在这里,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牧童 l指导朗读。 3、熟读全诗,背诵诗文。五、课堂练习 1、组词 振()蝉()忽()闭()骑() 晨()弹()物()闲()奇()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附板书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唱图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捕蝉图忽然/闭口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