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434013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20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0002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羁旅行役诗内容概括和复杂情感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朱志刚教学目标 1、准确判断羁旅行役诗。2、了解羁旅行役诗基本知识。3、掌握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教学重难点: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考点指津】1把握情感类别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2挖掘关键信息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

2、“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3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月“望月怀远”诗人移情于月雁“鸿雁传书”人归落雁后,是触动诗人乡思的媒介危楼诗人常因乡思而登楼凭栏,独立莫凭栏“杜鹃啼血” 书信家书抵万金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对面落笔(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概括题(重点考查构思脉络、内容概括)构思脉络三步走:一、 粗读全诗,把握诗歌写的什么

3、;二、 以句为单位,用简明的话概括句意;三、 分析句与句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理清脉络。诗词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真题探法】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羁旅思乡诗鉴赏方法要领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题材;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演练提升】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

4、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 (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 (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据唐才子传卷九记载,崔涂“穷年羁旅,壮岁上巴蜀,老大游陇山,家寄江南,每多离怨之作”。 1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C6分)

5、 2.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 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5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 分)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

6、圆时节。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羁旅行役诗内容概括和复杂情感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朱志刚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 (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 (今湖南)酒税。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

7、.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流落江湖的孤独;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据唐才子传卷九记载,崔涂“穷年羁旅,壮岁上巴蜀,老大游陇山,家寄江南,每多离怨之作”。 1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C6分)1(6分)“乱”既指在一片乱山之中,也指作者心

8、绪烦乱:“残”既扣住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借此表现心境凄冷。“乱山”“残雪”写出了诗人旅居的环境,也是在衬托作者旅居之夜的纷乱凄凉的心情。2.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2. 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 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

9、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5分)8.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5分)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 分)9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2 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 分)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 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2 分)。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