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411696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1.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书上讲的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阶段,认识 到地球是球形的;第二阶段,认识到地球是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 体”;第三阶段,通过重力测量得到“大地水准体”,来近似表示地球形状。从 这个过程上来看,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精确的,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2. 何谓“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是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实际意 义?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值不一样。存在密度较大的物质的地区, 正异常;反之,负异常。通过此原理找矿和地质调查,称为重力勘探。3. 地球磁场具有什么特点?地磁异常和磁层具有什么实际意义?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

2、合,地理北极是磁南极,地理南极是磁 北极。磁力线从磁南极出发向磁北极。磁偏角与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叫地磁异 常,主要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的。磁法勘探就是根据此原理寻找地磁异常区, 从而发现高磁性矿床。由于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的磁场被压缩在一个固定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4. 岩石圈温度垂直变化有什么规律?如何表达?常温层,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常温层以下, 地温随深度加深而增加。5. 全球地热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地热释放的形式有哪些?地热异 常有什么意义?特点:大陆与海洋的地热流平均值几乎相等。 海洋中脊地热值大,海沟地热值小;岩层的地热流值随岩层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岩石圈厚,地热值

3、小;反之则大。6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几个?各是怎样形成的?大气圈: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过程中,总要产生一些较轻的物质,较轻的物质上升堆积形成大气圈,是重力分异的结果。水圈:同样是物质分异的结果。生物圈:生命演化形成(书上没有,猜的)。7. 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地壳: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圈层。(特点见下面)地幔:指的是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 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由含镁、铁较多的硅酸盐、辉石、橄榄石等组成;有软流层; 中、深源地震皆发生在上地幔。下地幔密度更大。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高温,高压,高密度。8. 组成地壳的元素主要有哪些?什么是“克拉克值”?氧、硅、铝、铁

4、、钙、钠、钾、镁。又称“元素丰度”,指的是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9. 什么是硅铝层?什么是硅镁层?二者组成构成了那些地壳类型?上层地壳以 O,Si,Al,K,Na 等组成,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 叫花岗质层,又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地壳以O,Si,Al为主,但Mg,Fe,Ca等成分增加,和玄武岩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叫硅镁层,是连续圈层。陆壳有两者组成,洋壳则只有硅镁层。10. 何谓软流圈?何谓岩石圈?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岩石圈包括地壳与上地幔的上部(0-60km)在深度 60-400km 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所以,一般认 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把这

5、一圈称为“软流 圈”。前者处于固体状态,后者处于熔融状态。后者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11. 什么是地质作用?其能量来源主要有哪些?我们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 和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 力。所有的地质营力来源于能。包括内能和外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 地球旋转能、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等。12 地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内力作用:构造运动(垂直构造、水平构造)岩浆运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剥蚀作用(机械剥蚀、化学剥蚀)搬运作用(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物沉积)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成岩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