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40146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本课题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本课题的学习能把前面内容(如物理、化学变化,纯净物、混合物等)从微观结构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等内容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指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它在本单元中能帮我们深切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常识;学好本课题是学好化学重要基础。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微观概念较抽象,

2、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及热胀冷缩。3设计思路: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相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解决一些简单

3、的化学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5.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探究;分子、原子基本概念的形成;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6.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安排意图(引入) 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激趣) 向表面皿中倒入花露水观察,闻气味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问) 你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回答:闻到

4、了花露水的香味,但看不见。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引出问题(设问) 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吗?思考带有疑问,启迪思维(分组实验)品红的扩散(组织讨论) 为什么会这样? 1、带着问题观看,思考;动手实验;2、讨论得出假设:物质由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构成由更多实例激发兴趣,进一步思考。(讲解)科学技术证明物质就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讨论结果得到肯定引出课题(新课) 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阅读)教材P49-50页播放幻灯苯分子的放大倍数及水分子与水滴的大小比喻(看图)世界上最小的汉字阅读、观察、对比理解分子很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分子的运动(提问)从品红的扩散、水

5、的蒸干、闻到香味等现象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回答:分子可以运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1、(演示、分组)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 (提问) 有什么现象呢?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闻到刺鼻的气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知道:酚酞遇氨水变红为后面作铺垫。2、(演示、分组)在烧杯C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C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过几分钟,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B有何现象? 回答:A变红,B不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问)上述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可能提出如下假设:1、A烧杯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无

6、关;2、大烧杯壁一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溶液接触,使其变红;3、烧杯C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及推理能力(引导实验)请大家用简单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提问)这些说明了什么?如果改变温度会怎样呢?实验探究:1、在洁净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2、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3、另取两只烧杯替代A和C。一只中的溶液与A相同,另一只用蒸馏水,同时罩入大烧杯内,观察现象。获得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C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进入了烧杯A中的

7、溶液,使溶液颜红;(结论):分子是在不停地运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养成实践证明理论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练习)如图,滤纸条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完成练习。 随堂巩固知识3.分子间有间隔(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观察,并描述现象。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两者相互混合进入对方。理解分子的运动,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再次激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提问)从体积上来说,112吗?为什么? 请同学举例(分组实验)酒精与水混

8、合(讲解)热胀冷缩及物质三态做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水预先染色,现象更明显。)回答: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举例:热胀冷缩及物质三态等。趣味实验引出结论(练习)见课内作业完成练习。随堂巩固知识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提问)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指导讲解)教材P51-51有关内容,从图中看出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的分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因此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学生讨论、阅读2、理解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学会看图,从中得出相关的重要信息;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图像化,减轻学习压力,易于理解。四、原子是化学变

9、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引导归纳)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得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见课内作业完成练习。随堂巩固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发言。加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忆。作业设计:(课内作业) 1、(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不变,仅 变了;正是由于 不变,物质就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若 变了,物质也就变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因此定义 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2)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变了,变成 ,然后 再从新组合成新物质的 。可见,在化学反应中, 可分,而 不可

10、分,这就是 和 的本质区别。由此定义: 是化学变化中的 。2、以下生活和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D海绵吸水3、能证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B水通直流电有氧气生成C碘受热升华 D水蒸发成水蒸气4、分子和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不同B运动形式和微粒间的间隔不同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5、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3)该反应中的

11、生成物_(填“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 (课外作业)1、 家庭小实验“11是否一定等于2”。2、 教材P53-54中习题2、3、4。3、 预习课题3。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的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7.教学反思:本课题的教学,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的设计,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为学生理顺了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也理顺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系和根本区别,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