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38049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思考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时代赐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和谐班集体的研究,并把构建和谐班集体作为我校的德育特色工程,全面提高以班集体建设为核心的德育管理水平和教师德育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一、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文化的形成1、和谐班集体的基本内涵我们认为,和谐班集体是一个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全体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

2、论和心理舒畅的气氛中,通过多样化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发展充分展示生命价值的平台;是全体学生在班集体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不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价值的学习共同体。 2、和谐班集体的特征表述和谐班集体是班集体建设的最高层次。其特征表述为:核心、骨干力量得到扩大,绝大多数同学都成了集体的主人和积极分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更多地在年级和学校发挥集体影响;优良班风得到巩固,形成传统;班级心理气氛十分和谐稳定,极少出现不良性偶发事件;各方面的成绩优良,成为学校各班学习的榜样;集体成员对班集体充满归属感、责任感、幸福感和自豪感。3、和谐

3、班集体的构成要素:班集体,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学校教育教学主要凭借班级教育教学得以实现。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必须具有以下几个要素:(1)和谐班集体要有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共同憧憬的愿景和谐的班集体,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目标和共同憧憬的愿景。班集体的每个成员共同憧憬的愿景,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向上的目标是实现理想与目标的动力。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共同憧憬的愿景和积极向上的目标,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才能使每一个成员努力发挥出自己全身心的力量,实现着个体的目标和群体的愿景。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分阶段、分学段来制定出各自具有积

4、极价值意义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憧憬的美好愿景,制定出班级积极奋斗的共同目标。而和谐班集体的创建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核心目标。共同愿景是通过积极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班集体共同美好愿景,源于积极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共同愿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个体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体目标的实现,逐步汇聚成集体共同愿景的实现或部分实现,使班集体共同美好愿景的实现成为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集体中每个成员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2)

5、和谐班集体要形成自主管理的制度和规范。班集体建设中,学生是主体,而且应当承担起主要角色,教师的参与只是起一个引导和辅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身完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科学的制度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了相关的学校的制度,同时要求各班集体有自己的一套自主管理的制度。我校通过三级文明监督岗制度,充分实行学生的自主管理。首先,“校级文明监督岗”实行校园自主管理。通过自荐、推荐和选拔一批校青年志愿者,成立“校级文明监督岗”,代表学校行使监督所有学生

6、的权利。“校级文明监督岗”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监督、纠正、检查考核。利用课余时间,全天候定岗定位定人对校园内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纠正、检查考核。其次,通过“班级文明监督岗”对班级进行自我管理。每班设立“班级文明监督岗”,让所有学生成为班级文明监督岗的成员,对班级的一日常规进行自查自纠和监督管理。每天做好记载,在班内对不文明行为和优秀事迹进行公开,但是具体操作细则由班委会和团支部具体制定和实施,班主任只是定期和不定期对记载本进行批阅,进行指导监督和处理有关问题。这样在班级中,每一位同学都成为班级做实事的主人,给予了学生自我管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得信任。再次,学生自我监督。由班委会和团支部

7、组织,每天要求学生对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学校的有关制度,对自身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生活规范等进行自查自省。通过一系列规范和系列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学生整体素养。(3)和谐班集体要有融洽互进的人际关系。班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生生、和师师关系。我们应倡导或者也是要建设的人际关系,是融洽互进的一种新型关系,人际之间技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又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班主任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信任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新型的人际模式。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关系融洽。班主任还要协调好任课教师之间学科分配等关系。班主任

8、在处理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原则:平等的原则。在注重学生之间的平等的同时,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平等。以情动人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以情动人是与学生和教师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用教师高尚的爱生情感来感化学生的心灵,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有利于形成师生间和谐的人际交往。如对贫困生的关爱,对后进生的转化,对特殊学生的照顾等等,这些都是以情动人,感化人的最好的体现。“家”的原则。班集体是老师和学生的集体,我们只要把这个班集体看作为自己的家,对待班集体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对待班集体的成员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还有什么样的班集体不能建设好呢?(4)和谐班集体要有健康的班

9、级舆论。和谐的班级舆论必须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并且能够聚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言行规范,也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凝聚力的主要途径。作为班集体建设引领者的班主任,应在充分理解、尊重学生文化的基础上来思考、调整、引领策略,采取“投其所好、究其所偏”的基本原则,来促使班级集体舆论趋于更积极、更健康、更有利于学生与集体的发展。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内的黑板报、学习园地、主题班会等可供利用的舆论阵地。这些阵地是沟通、统一集体成员的认识,扩散、传播健康的集体舆论的重要场所,对形成正确的舆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阵地来讨论学生们共同关心

10、的话题,反映健康的思想和情趣;在这些阵地中表扬先进学生,鼓励后进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发挥集体舆论的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当然,班主任对班级舆论要进行引导和监督,不能让舆论产生偏差。(5)和谐班集体要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一个班集体如果有了特色,就能独树一帜,就能有生命力,就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班风和学风,甚者感染到全校。可以是管理特色。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人人争当班干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做班集体主人,从而促进班集体建设。可以是文化特色。如创建环保班级,保护教室校园环境,人人争当环保先锋。可以是活动特色。如班级每周实行“自省活动”每人有本“自省本”,不断开展自我批评

11、,不断改正自身缺点,从而提升班集体层次。可以是思想特色。如在班内提倡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班级考试申请诚信考场,提高学生爱班级护班级的意识。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拓宽管理视野,充分挖掘本班级的内在资源,用新型的管理理念,引领班集体的特色建设,以班级特色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二、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模式的创建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层次,选取不同的模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开展班级管理。如:1、自主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又叫树状模式。它的主要结构是以班干部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

12、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强、自我管理能力强、自我管理参与面大,人人都成为集体的主人和积极分子,班主任“退居二线”,作用淡化,成为幕后“导演”。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误作为放羊式管理。2、师生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又叫网状模式。它以班主任为“纲”,以班委会为骨干。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始终站在前台,与学生互动,共同参与和谐班集体的创建。班主任的作用是担“纲”,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

13、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整个过程始终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指导,处在班主任的掌控之中。3、以点带面模式。这种模式又叫辐射模式。班主任老师要重点扶持、培养几个学生干部,树立典型,并以他们为圆心,逐步向其他同学辐射,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全面发展的目的。以上模式,最终实质是从培养学生出发,通过学生自我管理,民主管理,树立班集体的荣辱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凝聚力,让他们在管理和学习的双重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实际,自由选择,甚至在创建中不断改进,最后发展为自己的成熟模式或者新模式。三、师生

14、互动、和谐发展的活动展开在和谐班集体的创建工作中,必须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建设需要,开展有切实意义的活动。把教育融入到活动中去,并通过以班级评比、竞赛、表彰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的热情、为班级奋斗拼搏的意识,并为班级荣誉感到自豪,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使学校生机盎然。活动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人心和谐让学生在学校和班集体中开展一些常规活动,接受教育,实现人心和谐。包括学生的思想方面、心理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活动有:思想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升旗仪式活动;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交通、预防毒品、预防艾滋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公德教育

15、、环保教育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自省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生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康卫生教育、“两课两操”、各类球赛等;2、人人和谐包括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师师和谐。为实现这些和谐,学校将重点开展这样一些活动:爱心教育(身边的希望工程);“四帮一”活动(防转工作);双案合一教学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班级创新活动(如:班级精英辩论赛、实验技能大比拼、学科知识对抗赛、读书活动交流会、英文歌曲大家唱、体育明星全家福、书画作品齐挥毫等),通过活动让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产生影响。3、人境和谐为创设学生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人境和谐,学校将开展这些活动:(1)创建和谐校园:包括

16、平安校园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心理健康示范学校创建、绿色校园创建等,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2)开展好家庭教育: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班主任通过网上家长学校短信平台、家访、电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通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给父母亲一封信、给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母亲节、父亲节等)。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家庭,信任父母,使家庭教育的职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互补。(3)加强社会教育:采用学校与社会单位共建形式,“请进来,走出去”,请有关社会人士来校进行各类社会教育。同时,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认识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摒弃社会不良风气和消极因素,利用社会特殊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评价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