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38030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必修2 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质子带 正电 ,电子带 负电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X 核组成符号表示原子核内有Z个质子,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A-Z4计算:Ca中的质子 20 个、电子 20 个、中子 22 个。5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6核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课本P4)如:16O和18O,12C和14C,35Cl和37Cl7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核

2、外最多可有七个电子层,从1到7分别用K、L、M、N、O、P、Q表示。8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3)电子先排满K,然后依次排其他各层。9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密切相关。10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较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11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

3、化。1213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 元 七个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周 主族(7个)(AA)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BB)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 族(8、9、10列)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14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主族元素最低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15(1)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序数,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

4、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化合价相似,性质相似。(2)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主族),化合价规律性变化。16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单质与H2越容易反应,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失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单质与与水或酸生成H2越容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7元素周期表中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得电子能力逐渐 增强 。(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 减

5、弱 。18第三周期元素(1)主族元素:Na、Mg、Al、Si、P、S、Cl(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NaOH、Mg(OH)2、Al(OH)3、H4SiO4、H3PO4、H2SO4、HClO4(3)氢化物:SiH4、PH3、H2S、HCl19碱金属(在A) Li、Na、K、Rb、Cs 、Fr。卤族元素(A)F、Cl、Br、I、At。在元素周期表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F,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 碱性最强的碱是 CsOH,含氧酸酸性最强的酸是 HClO4 ,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Fr ,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 F (HF) ,没有正价的非金属元素是 F、

6、O ,在金属和非金属交界处,能够找到作为 半导体的元素。20半径比较规律:“看三数”法(同步练习册P7 探点归纳)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 电子数:当核电荷数相同时,则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第2章 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化学键:(1)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的判断: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有NH4+的除外),H2、CO2、H2O、NH3。(3)离子

7、键的判断:一般由活泼的金属(A、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A、A)的原子间形成离子键,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注意:有NH4+ 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如NH4Cl、NH4NO3;AlCl3中是典型的共价键)2、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注意:NaOH,NH4Cl,Na2O2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3、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光能

8、等能量之间能相互转化。(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E1;新化学键形成需要释放能量E2如果E1 E2反应吸收能量;如果E1 生成物总能量反应释放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爆炸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或者消石灰):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D.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

9、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6、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

10、、酒精、汽油、焦炭等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1、(1)通常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表达式: 单位为:molL-1S-1或molL-1min-1 (2)规律: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3)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2)外因: :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浓度:增大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

11、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3、(1)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例如:N23H22NH3 2SO2O2 催化剂 2SO3 Cl2+H2O HCl+HClO 注意: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 化学平衡的定义: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不再变化,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我们就说这一反应达到了“限度”。这种状态被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12、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4、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 2NO2 N2O4 (NO2红棕色)A:温度升高,混和气体颜色变深,说明 NO2浓度增大;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温度降低,混和气体颜色变浅,说明 NO2浓度减小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

13、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4 HCl (浓)MnO2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Cl22H2O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nO2 ,还原剂是 HCl 。HCl显示酸性和还原性(2)发生装置:仪器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圆底烧瓶、分液漏斗(3)净化装置:用_饱和食盐水_除去_ HCl _,再用 浓硫酸 除去水蒸气。(4)收集方法:_向上排空气法_或_排饱和食盐水法(5)验满:将贴在玻璃棒一端的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现象 先变红后退色说明气体已经集满。 或者将贴在玻璃棒一端的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集气瓶口,现象变蓝色,说明气体已经集满。发生的反应:Cl22K

14、II22KCl (6)尾气处理装置:用_ NaOH溶液 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2NaOHCl2NaClONaClH2O 离子方程式:2 OHCl2 ClClOH2O(7)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 2NaCl2H2O 2 NaOH + Cl2+ H2 2、原电池:(1)概念: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 相对活泼的金属做负极,负极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是质量减小的一极。正极: 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做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是生成气体或者质量增加的一极。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的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离子定向移动。注意:电流方向与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