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37546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25 大小:7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 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1.1.2承办单位*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于2002年2月挂牌成立。2004年6月,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了风景区的管辖范围、管理体制,风景区将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并将风景区列入开发区系列。 2004年7月,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被确定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严格实施保护、管理和开发的职能。1.1.3项目性质生态保护工程1.1.4项目拟建范围本项目用地位于凤岭南路以南的凤岭园艺场,项目

2、占地面积约为1260亩,在青秀山风景区的旅游功能区范围内。1.1.5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260亩。建设内容包括:(1)营造林工程,面积77.56h;(2)灌溉管网工程,约4050m; (3)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设备、信息化系统工程等;(4)附属配套工程,包括道路、交通通讯工程、景观林附属工程等。1.1.6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建设期从营造林主体工程开始,在营造林工程建设前一年穿插开展森林保护设施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设施建设,历时3年。其中营造林主体工程贯穿整个建设期,即2008年年底至2011年完成;开展森林保护设施及相应的基础设施

3、及附属配套工程设施建设穿插在营造林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建设期的前1年,即2008年年底至2009年完成。1.1.7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318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519万元,工程其他费用20390万元,预备费2891万元。资金来源:业主自筹资金1980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12000万元。1.1.8项目效益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社会效益:提高居民生存环境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繁荣民族经济。经济效益:提高风景区旅游容量。1.2编制依据一、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

4、9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6)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2号)(7)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南发200439号)二、有关规范、规程(1)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 1-2001)(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GB/T 18337. 3-200

5、1)(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5)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 14071-1993)(6)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7)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8)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9)喷灌与微观工程技术管理规范(SL236-1999)(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

6、16-2006(16)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GB50140-2005(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三、有关规划文件(1)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99)(2)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2004)(3)南宁市近期规划(20062010年)(4)南宁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5)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7、纲要(6)广西林业科技“十一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7)南宁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8)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9)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立项的批复(南发改社会200814号文)(10)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2008.4)(11)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委托我公司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的委托书四、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1)建设场地的地形图;(2)项目用地范围图;(3)周边和用地环境条件;(4)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1-1所示。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

8、济指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数 量备注1用地规模亩12601.1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亩971.2营造林用地规模亩11632工程费用万元318002.1第一部分工程费万元85192.1.1营造林工程费万元66082.1.2基础设施工程万元1462.1.3附属配套工程费万元17652.2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203902.3预备费万元28911.4建议本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符合广西林业布局和林业发展规划,符合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对进一步改善南宁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建设过程

9、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建设目标,我们建议:(1)合理安排种树时节。(2)项目资金来源由管委会自筹。管委会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并落实项目所需资金。(3)本项目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种选择、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要与正在实施的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一、二期)及整个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建设相衔接融合。 1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项目提出的原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挥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生态保护林已逐渐演变成现代人类社会生

10、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保护林的建设,在调节气候、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观赏游憩、美化城市以及推进林业的发展方面多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和信息中心,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结合部,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毗邻越南,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是中国南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但南宁市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城市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

11、别是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确立,对南宁的城市交通、防洪安全、环境整治、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保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是南宁市郊最大的一片森林植被,位于城市的上风口,不断向市区输送新鲜氧气,被称为南宁市的“绿肺”,直接影响城市的大气和人居质量,是南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在建设保护过程中,由于土地权属问题,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难以对项目用地进行管理、保护和开发,致使项目用地与风景区建成区景观差别过大,极大的影响了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严重制约了青秀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南宁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现有的森林远不能满

12、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相关的矛盾日益突出,南宁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和逐步扩大项目区的森林植被,改造现有低效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状况,启动了“南宁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扩大“城市绿肺”面积,维护南宁市城市生态平衡,推进“中国绿城”建设,2008年2月,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了以完善青秀山生态保护为目标的青秀山风景旅游名胜区营造林工程项目,南宁市发改委以南发改社会200814号文对该项目的立项予以批复。2008年3月,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向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许可证号为:地字第4501032008200

13、01号,并明确了项目建设土地的性质和规模。2008年4月,为进一步改善南宁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南发20089号文)。决定明确了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意义、区域范围、建设标准及领导机构等内容。本项目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项目建设的其它条件已经具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决定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做好本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2008年3月,我公司受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

14、1项目建设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发20089号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青秀山森林公园是“城市绿肺”,是“绿城翡翠”,是首个南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是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是深化做好“树的文章”,推进“中国绿城”建设,展示“中国绿城”魅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南宁市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必然要求。目前,青秀山北面山体为青秀山的主要入口区,但项目区大部分山体林相老化,杂早丛生。植被多为杂木林,果树、竹林及灌木林、杂草等,局部区域内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多为砖混结构,极大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本项目的建设通过开展营林工程,引近南亚热带树种、名贵珍惜树种;多层次种植地被、灌木、乔木等植物;分片区、成规模引种不同品种、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植物,将形成与城市特色相辉映的森林景观,打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塑造城市的绿色背景,极大的改善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形象,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内容。2.2.2项目建设是保护和进一步增强青秀山“城市绿肺”功能的根本保障,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项目拟建地点青秀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