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36423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主备人:周强【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2、明确本文的观点。3、让学生理性地对待爱。【教学重难点】1、2、3【教学方法】1、圈点批注法2、诵读法3、探究法4、合作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蒙田的热爱生命导入,引出“爱是生命的火花,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这一句话,由此进入本文的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二、文本解读(一)在文本当中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更主要描述了孩子哪方面的过程?预设爱的能力发展的过程(二)爱的能力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预设无爱的意识被爱的意识爱人的意识(三)作者认为,人的爱的能力的发展与什么有关?预设爱的对象

2、的发展(四)爱的对象在文中指什么?预设父母(五)父母这两个爱的对象时怎样发展的?预设先是母亲,后是父亲(六)为什么起初与母亲密切,后来开始与父亲密切起来?预设1、母亲:爱、关怀、安全感2、父亲:教育孩子指向世界,权威指引,困难(七)明确了这种发展的前提后,我们就要思考作者的观点,即“爱的能力的发展与爱的对象的发展密切相关。”把问题改具体些,如何改?预设1、在孩子爱的对象时母亲时,为什么母亲会让孩子更多具有被爱的意识?2、在孩子爱的对象时父亲时,为什么父亲会让孩子更多具有爱人的意识?追问要想澄清这两个问题该怎么办?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怎样的切入点?预设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及优缺点。(

3、八)母爱的本质及优缺点是什么?预设1、本质:无条件2、优缺点:无需努力追问母亲对孩子这种爱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感觉?预设依赖(九)父爱的本质及优缺点是什么?预设1、本质:有条件2、优缺点:需努力追问父亲这种爱,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感觉?预设自主(十)到此处,谁能解释一下之前的两个小问题?预设依赖被爱意识自主爱人意识(十一)我们懂得其中的道理后,就可以发现,受母亲影响的这种爱的能力更多是怎样的?受父亲影响的这种爱更多是怎样的?预设前者是幼稚的,后者是成熟的。(十二)现实生活中,父母在爱孩子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做错事时,请找出来相关语句。预设1、母亲:感性有优点,但一味,就失去自我判断力。

4、2、父亲:理性有优点,但一味,就会严厉无人性。(十三)好的母亲父亲该怎么办?预设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三、行文思路预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意义四、作业设计写关于对爱的理解的小短文。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这次教学是在合肥一中专家组来我校督导时我所上的一篇公开课。现在就这次课的所得所失做个总结。(一)所得1、学生的反应很好,能够随着我的教学步骤一同深入文本,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2、能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一个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3、能够理清文本的思路,很轻松地把握本文的中心观点。(二)所失关于此文的人文性讲得还是偏少,不立于学生文化视野的进一步拓展。(三)努力方向1、应进一步做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工作。2、努力尝试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让评价更科学、更全面,尝试生生评价。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