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36422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广东省梅州公务员考试文章阅读练习题4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禽流感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后也可能会受到感染。此外,飞沫、呼吸道分泌物也能传播病毒。 候鸟有可能将禽流感病毒带到更远的地方,目前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这个世界的脆弱。世卫组织发言人迪克1.1.下列对“禽流感”的定义,准确的一项是()。A.禽流感是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后受到感染的一种传染病B.禽流感是

2、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C.禽流感是能同时给禽类和人类造成大量死亡的流行性感冒传染病D.禽流感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1.2.对文中“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兽医与人类健康专家之间缺少联系B.指人类无法控制禽流感,说明这个世界十分脆弱,连小小的病毒都对付不了C.感叹世界上还没有跟踪鸟类、监控动物疾病的机构D.指全球公共卫生网络在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漏洞1.3.不属于专家们认为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的好处的一项是()。A.可能控制禽流感的蔓延B.减少经济损失C.

3、降低诊断试验的费用以及在国际卫生组织之间分享更多的信息D.使科学家能确定传播病毒的动物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动物疾病,要求成员向其报告动物疾病的情况B.医学院和兽医学院需要更多合作C.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研究建造水坝和其他环境因素可能怎样改变了鸟类的迁徏方式,并促进了禽流感的传播D.科学家已从鸭子、鹅、天鹅和火烈鸟等各种动物身上查出H5N1变异病毒人们经常听到“信息”和“控制”这两个字眼,但往往说不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和“控制”中。早晨起来洗脸,先往盆里放一点热水,用手试试是冷还是热,冷或热就是信息,再往盆里

4、加入冷水或是热水,使水温达到合适温度为止,这就是控制。今天天气是冷是热,不知道。看看户外的温度计,它告诉我们天气冷热的信息,就可以控制一下穿衣服的多少,穿好衣服去上班,是迟是早,不知道,看看手表,它告诉我们时间信息,就可以控制一下我们骑车的快慢。在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有关信息和控制的例子,不是到处都有吗?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更是到处用到信息和控制的基本道理。农民看到庄稼枯黄了,这是信息,赶快施肥浇水,这就是控制。炼钢工人观察钢水的颜色,得到钢水温度的信息,判断是否继续加氧或及时出炉来控制炼钢质量。总之,安排好生活生产离不开信息,也离不开控制。人们积累了多年的生活生产经验,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

5、劳动效率,很自然想到利用仪表和机器自动地获取信息,自动地进行控制,这样就产生了所谓自动化。发展自动化技术的( )问题是从信息源中获取信息,再将已得到的信息加以处理,然后是利用信息进行控制。概括说来,信息源可分为三个方面:自然信息源、社会信息源和知识信息源。自然信息源是指来自自然的信息,包括物理、化学、天体、地学、生物等方面的信息。过去谈自动化,只限于利用自然信息进行控制。近年来,更将自动化的应用渗透到企业管理以至家庭生活,于是出现了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这一类新事物。就将自动化技术从工厂扩大到了全社会,因而从社会中自动地提取信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例如,商情信息、出版信息等等,都是人们生活中

6、所关心的事情。古今中外记录流传下来的知识,专家的经验,都含有丰富的信息,就构成了知识信息源。从知识信息源中,自动地检索到人们所需要的知识,往往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所以说,重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2.1.作者谈到“信息”含义时,先后说“冷或热就是信息”,“农民看到庄稼枯黄了,这就是信息”,其表达方式是( )。A.从本源上叙述B.从概念上界定C.从生活上举例D.从理论上阐述2.2.文章第四段的( )处该补入的最合适的词语是?A.主要B.重大C.首要D.关键2.3.文章的开头说的是人们生活在“信息”和“控制”当中,接下来说人们到处用到“信息”和“控制”的基本道理,按这个思路,后面内容实际上说的是

7、( )。A.人们在这个理论高度上,丰富信息论科学B.人们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动化技术C.人们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源D.人们掌握了这个理论,知识便更加受到重视2.4.“重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从本文看,这一结论的依据较充分,下列各项里有一项可排除,它是( )。A.从信息源中获取信息,再加以处理,并进行控制B.信息从自然知识扩及社会知识,使其提取更重要C.古今中外的知识和专家的经验都含有丰富的信息D.由此检索所需知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2.5.根据文章,下列信息属于知识信息的是( )。A.某大型演出的海报B.冥王星被“踢”出大行星队伍C.股评家对于某支新上市股票的预测D.

8、每天的路况信息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因此,就很不满意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

9、懂,而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因此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劝诫学者不要太固执、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英雄记钞,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 观其大略者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言:“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

10、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不是说未读懂的地方就放过不理会了,而是暂且放过,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3.1.根据本文,人们通常把“好读书,不求甚解”理解为( )。A.不能够就所读书籍提出自己的见解B.读书应该广泛涉猎从而扩大知识面C.应多读书但无需完全理解书籍内容D.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不会向他人请教3.2.根据本文,“观其大略”地读书有利于( )。A.获得更广泛的知识B.更快掌握文章精髓C.培养内容概括能力D.提高阅读鉴赏能力3.3.下列现象中最符合第4段中陆象山语录主旨的一项是( )。A.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读书,更能了解书中真谛B.有的书要多读几遍,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C

11、.读书遇到困惑时暂且放过,以后会豁然贯通D.有的书略读后似懂非懂,但精读会加深对它的理解3.4.填入文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B.因为C.但是D.诚然3.5.这篇文章意在( )。A.论证会意是解决“不求甚解”的主要途径B.介绍对“不求甚解”产生误解的历史背景C.说明对“不求甚解”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D.阐释读书过程中“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大爆炸理论的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 埃德温哈勃测量了18颗恒星(它们距离是已知的)发出来的光,发现它们都全部存在着红移。哈勃得出结论,这些恒星一定相对于我们(观察者)在后退

12、。因为根据多普勒效应,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而且光速(相对于观测者)是不变的话,我们收到光的波长就会长于原来的值。就如远去的声音将变向低音,光将偏向红光。哈勃认为,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红化)是由于宇宙正在膨胀的结果。在一个正在膨胀着的宇宙中任何一点来观测,其周围的任何星系都是离它退行的,离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高。如果宇宙正在膨胀,它在过去必定比较小(这也是蕴涵在膨胀观念中的逻辑结论)。如果能倒放这部“宇宙影片”,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星系在遥远的过去是聚合在一起的。并且根据现在的膨胀速度,我们还可以推断这种聚合状态必定出现在好几十亿年前。科学家们现在将之定在150亿年左右。对大爆炸宇宙学有力支持的

13、第二个观测证据出现在1965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的检测到弥漫在全天空的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空间的各个方向射向地球。它的光谱线与达到某种热动平衡态的熔炉内的发光情况相符,由于符合程度非常之好,因而不可能是一种巧合。这个发现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它的测量表明,它的有效温度大约 比绝对零度(约等于-273)高3度,可写为3K,只能将微波背景辐射解释为这是宇宙原初阶段 (大爆炸阶段)的直接遗迹,把它看作为宇宙诞生时灼热火焰的余辉,是从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 由于宇宙膨胀而冷却所具有的。实际上最早提出微波宇宙背景辐射假说的科学家就意识到,如果宇 宙起始于遥远过去的

14、某种既热而密的状态,那就应当留下某种从这个爆发式开端洒落的辐射。4.1.文中划线处“红移”的意思是( )。A.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观测者收到光的光波变长B.恒星发出的光呈现红色,观测者可以看到它缓缓后移C.恒星如果用不变的光速发出光线,那么光线将偏向红色D.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已知的,它们向地球发出红色的光4.2.从哈勃的研究成果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8颗恒星发出的光存在“红移”,可以推知这些恒星在后退B.分析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这一现象,科学家推知宇宙在膨胀C.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观测,都会看到周围星系因膨胀而存在后退D.哈勃所测量的“红移”,并非指恒星具有能发出红色光波的物质

15、结构4.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膨胀理论有力支持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正确性B.宇宙膨胀如果是事实,那便证明了它过去是聚合状态C.微波背景辐射现象证明了宇宙膨胀理论的正确性D.微波背景辐射呈低温状态,可见是大爆炸的遗迹4.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推测,大约150亿年前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宇宙由此诞生B.宇宙原初阶段处在既热而密的状态,不断向四周洒落着灼热的辐射C.微波背景辐射以相同的强度射向地球,可以推知宇宙大爆炸规模D.由于宇宙膨胀,地球当然也随之膨胀,太阳系、银河系也随之膨胀4.5.文中第三段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部分B.基本C.精确D.可能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有一群“环保达人”,自觉地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电脑不用就关机,用清单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日记”实时挂到网上这就是眼下正时兴的“低碳生活”。进入2011年,低碳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在生活和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