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36199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干部医疗科科志(草稿)干部医疗科是以干部医疗照顾人员为对象,以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向社会全面开放的临床科室。设有老年心血管、呼吸、消化、肾内四个专业,三个病区,开放床位102 张,重症监护室6张。设有独立门诊区,提供集挂号,分科就诊、治疗、化验、检查、中西药房、住院、收费等一条龙服务。现有医生34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4人;护士71 人,其中研究生 1人,本科生5 人,大专生27人。除承担铁道部直属机关及北京地区铁路单位司局级以上在职和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外,同时承担了医院周边

2、地区中联部、新华社、科技部、农业银行、中央电视台、有色金属设计院等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以及部队干休所离退休人员,共计5000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一、历史沿革干部医疗科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7月的医院干部保健室,设医生1人,护士1人,为北京铁路管理局和铁道部在京局处级干部以及某些因事来京干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根据建国初期干部保健工作方针及具体办法,特制订了干部门诊暂行规则,对北京铁路管理局局处级干部以及铁道部在京局处级以上干部进行健康检查,对发现有病的干部根据保健室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治疗或提出治疗建议。保健室成立一年进行转院和邀请专家会诊次数21次。1954年,在佟麟阁路医院2楼手术

3、室外面拐角处,增设干部病房4间,床位不足20张,医疗工作由王联珊负责。1958年,随着羊坊店新院落成,干部病房扩展为内科四病区,床位45张。 1966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病房取消,医生下放站段,仅留干部门诊,随医院门诊部迁至原铁道医学院。医生王联珊及护士杨丽华继续临床工作。他们冒着被批斗的危险,保留了大量完整珍贵的病历资料。1976年,内科四区恢复接诊治疗交通部、轻工部和铁道部处级以上干部及一些民主人士。1978年国家恢复干部医疗照顾。1982年,医院新建一栋4200平米病房楼落成。干部四区迁入新的病房楼,由主任医师王联珊主管行政业务。新建病房楼一层开设干部门诊,2-3楼设2个

4、病区,病床46张。医护人员从全院抽调22名医疗骨干力组成。其中医生6名,护士16名。直至以后,科室补充医生都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择优选用。护士都是从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中择优录用。1984年,王群负责组建并成立干部医疗科,开始了全面正规化的建设。根据国际老年医学刚起步,国内外老年医学学科尚不健全,本院干部照顾医疗病人平均年龄70岁左右的实际,确定了干部医疗科以老年医学为专业发展方向。1985年1月,干部医疗科病房扩展为3个病区,病床发展到69张(包括86年增设的重症监护病床3张),分设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肾内及神经内科专业,有医生9名,护士24名。1986年,成立实

5、验室(老年医学研究室),开展氨茶碱血药浓度及老年人甲皱微循环检查。 1996年,全科迁入新建的医院门诊与干部病房大楼。在大楼2层南部开设独立的干部门诊区,有5个诊室,并配套设有心电图室、B超室、静脉输液室、抢救室、实验室、挂号室、住院处、收费室、中药房、西药房、住院中心摆药室。基本实现了就诊和办理住院不出楼的一条龙服务。同年,新设干部综合外科病区,实现内外科专业互补,开展手术治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老年病人手术成功率与术后成活率。这些做法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干部病房1至5区分设于新病房楼的5至9层。5层为综合外科病区,6层为神经及内分泌病区,7层为消化及肾脏病区,8层为心血管及ICU病区

6、,9层为综合病区。病床159张。全科医护人员126名。医生40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11名,硕士研究生4名。护士86名,其中主管护师10名。技师1名。病房设施也日趋完善。设有ICU病床8张,配有8台床旁监护仪、4台遥测仪及3台呼吸机(300、900c及Baper)。开展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起搏器安装、有创电生理检查、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床旁溶栓、气管镜检查、肺泡内灌洗术、胃镜及镜下给药技术等。各病区均备有除颤及床旁检测设备。2005年综合外科病区建制撤销,人员整建制划归普通外科。需要外科治疗的干部病人分别到外科各专科就诊。2007年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干部医疗神经内科

7、专业与医院神经内科共同组成神经内科诊疗中心,神经内科专业病区划归神经内科专业病区诊疗中心。二、医疗技术发展干部医疗科建科以后,反复研习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模式和医疗技术,把成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应用于干部医疗保健,在高龄患者多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衰、肺部感染诊断和以老年病为重点的相关疾病的诊治如重症监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科伊始,为了发展老年医学的科学研究,开展了老年肺功能检查;与协和医院合作,进行糖尿病胰岛素的应用试验;与卫生部生物实验室 SOD实验室协作,进行SOD活性与老年病的关系(冠心病/糖尿病/肿瘤)、 维生素SAG与老年病的关系的研究 ;心钠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等。年引进了医院第一

8、台Holter监测仪和B超检查机,为老年肿瘤筛查和疗效监测提供依据,开展了重症病人B超床旁检查。近10年来,干部医疗科各专业发展很快。心血管及ICU诊治病人最高年龄为106岁;成功地进行CPR术抢救病人千余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抢救病人千余例,其中最高年龄为93岁;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最高年龄95岁,成功进行本院第一例双腔心脏起博器和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安装术;腹膜透析治疗最高年龄92岁;开展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和研究后,成功进行国内首例肺动脉高压病人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全程监护。2001年开展危重病人的床旁血滤治疗。神经内科2002年建立“国际标准化卒中单元”,对卒中病人进行药物及肢体、语言和心理康

9、复训练,创建“北京脑血管病防治网()”。消化专业2004年消化专业建立“胃肠动力检查室”,引进医院第一台胃肠动力检查仪,开展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测定、食管24小时动态监测及肛门直肠测压检查。2008年开展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呼吸专业2007年呼吸专业开展“睡眠检测”,对睡眠呼吸暂停病人的诊断治疗规范提供依据。配合青藏线施工建设运营,开展高原病的诊断和治疗。2008年开展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同年在北京中土大厦召开市级“肺动脉高压论坛”。 肾内专业2009年引进先进床旁血滤机,大大提高了科室急危重症抢救的成功率。三、科室建设建科后,坚持科室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三级医师

10、负责制、 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病例汇报制度、请假制度、值班制度、每月区长护士长例会制度),以保证医疗安全质量。根据科室特点,除执行院里规章制度外,科内制定补充了请假制、科内会诊制、病历检查制、疑难病例讨论制、病报制及奖惩激励机制等。并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增强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了危重抢救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和投诉。重视技术练兵,每月均进行“继续教育讲座”,提高了科室人员的讲课水平,提高了医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人员培养和梯队建设,重在技术养成和技术交流。内科医师以“一专多能”为发展目标,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传帮带”的做法,实行副主

11、任医师每年1周,主治医师每年2周时间在院内外进修培训。先后选派医生在本院麻醉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培训,选派护士到阜外医院、301医院及朝阳医院进修重症监护、呼吸机使用和血液透析技术。邀请协和医院朱元珏教授、朱文玲教授,阜外医院寇文龙教授,301王士文教授、幕善初教授,北京医院王新德教授、荆至诚教授为我科客座教授。与澳大利亚、法国及德国专家交流并进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多次承担全国人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大会、中央国家机关和铁道部等重要会议医疗服务,得到中央保健局的认可。负责铁道部机关赴青藏线人员医疗保健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张京慧及周玉红副主任医师作为我院第二批医疗队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

12、。选派汪晓莹到奥运大厦卫生所驻点服务,干部医疗科被评为医院“奥运服务先进集体。接待大量京外各地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受到各方面好评。四、教学科研多次举办全路学术会议和市级学术会议。1990年在北京香山召开了“第一次全路老年医学会的学术会议”, 301、北京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应邀参加,出版了老年医学汇编。1999年与兰州铁路医院协作,在兰州召开了第二次全路老年医学会,并出版老年医学汇编。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实习任务,负责诊断学教学,年经评审确定为北京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针对全国各级医院各级医师进行再培训。消化专业与消化内科共同申请成为北京市内镜培训基地。呼吸专业成功申请“首都医学发展基金

13、”,肾脏专业成功申请到,北京保健局?我国著名播音员夏青曾在我科住院 年。我国著名“人艺”老艺术家苏民常年在我科保健治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石富宽曾于我科住院治疗。我国著名演员王夫棠,曾于我科住院治疗。我国著名演员西游记沙僧扮演者闫怀礼,曾于我院住院治疗、取得的成绩:1989-1990年,获“北京市干部医疗健康卫士杯”荣誉1987年,卫生部干部医疗检查中获“企业单位第一名”,“卫生部所属单位第四名”,获奖金6万元1991年,“首都健康卫士杯”评比“先进单位”2007年,干部医疗科党支部党日活动评比获第一名2008年,干部医疗科党支部党日活动评比获第二名2009年,干部医疗科党支部被评为院级“优秀党

14、支部”个人成绩:1986年,王平同志获“铁路青年七五立功奖章”1993年,张京慧同志获“铁道部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童凤丽同志获铁道部“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丁菊华同志获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丁菊华同志获铁道部直属机关“先进女职工”称号2000年,丁菊华同志获“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丁菊华同志获“九五”期间铁道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张京慧同志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3年,王亚梅同志获北京市“防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龚金燕及蔡靓同志获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英雄护士、健康天使”称号2003年,蔡靓同志获中央国家

15、机关“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03年,李静丽2003-2004年度,蔡靓同志获“首都优秀护士”称号2003年,邸岩同志在全国总工会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2004年,马晓倩同志在北京市卫生局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2005年,邸岩同志在北京市计生委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2008年,顾怡蓉同志获“五棵松场馆群优秀奥运志愿者”称号2008年,顾怡蓉同志获“北京市总工会奥运立功标兵”称号2008年,周观林同志获“120急救优秀护士”称号2008年,孙达同志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8年,孙达同志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比赛中获第二名2009年,马晓倩同志在北京市卫生局演讲比赛中获优秀奖2009年,邸岩

16、同志在北京海淀医院协会医学科普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2009年,张京慧同志获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潘磊同志获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我们的目标:成为您健康的朋友!我们的理念:平稳中求发展、平稳中求进步、平稳中求突破!历任科主任、副主任: 1984年,王群主任1992年,王群主任丁菊花副主任1996年,丁菊花主任杨西安副主任石国强副主任2002年,周北玲主任杨西安副主任石国强副主任2004年,周北玲主任李静丽副主任2008年,潘磊主任科主任简介王群,女,主任医师,于1984年任干部医疗科主任。中华老年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