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练习题单出师表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36175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练习题单出师表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下练习题单出师表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下练习题单出师表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下练习题单出师表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下练习题单出师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练习题单出师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2.出师表姓名: 得分:#淡雅涵性思博达人一、知识链接1. 作者链接:诸葛亮,字,琅珈人。_2. 文体链接:,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二.自学指导1 朗读课文,为下列生字词注音。陛()下臧()否() 恢弘(2解释下列词语。(I)开张圣听:(3)恢弘:(5)陟罚臧否:(7)斟酌损益:(9)危急存亡:(II)作奸犯科:(13)三顾茅庐:3解释积累以下重点实词(1)盖追先帝之殊遇 殊遇:(3)引喻失义 失义:(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7)悉以咨Z咨:(9)性行淑均淑: 均:(11)耕于南阳躬:(13)猥自枉屈 枉屈:(15

2、)当奖率三军奖:(17)攘除奸凶 攘除(19)以告先帝之灵告:(21)以咨液善道服: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2)臣本布衣。 古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4)由是感激。 古义:(5)开张圣听 古义:(6)临表涕零古义:(7)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5 词多义。 遗深追先帝遗诏 ( 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时期著名的.,官至丞相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菲()薄庶()弩钝()(2)光:(4)引喻失义:(6)作奸犯科:(8)咨諏善道:(10)妄自菲薄:(12)计日可待:(14)临危授命:(2)侏皐志士之气恢弘:陟罚臧否妙: 臧否:(6)是以先帝简拔

3、以遗陛下 简拔:(8)必能裨补阙漏 阙漏:(10)行阵和睦 行阵:(12)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14)后值倾覆 倾覆:(16)庶竭弩钝庶:(18)斟酌损益损: 益:(20)则责攸之、伟、允等之慢慢: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每与臣论此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2) 亲贤臣,远小人亲:(3) 此皆良实良实:(4) 以光先帝遗徳光:(5) 优劣得所优劣:(6) 若有作奸犯科

4、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徳,恢弘志土之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5)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6)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三、研读课文(尽量用原文回答)1.分析第1自然段。(1) 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 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 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5) 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6) 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2. 分析第2自然段。(1) 作者在本

5、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2) 如何具体执行?(3) 提出怎样的劝诫?(4)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3. 分析第3、4自然段。(1) 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2) 提岀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3) 亲贤的好处是什么?(4) 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4. 分析第5自然段。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 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3) 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4)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5)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5. 学习第6段:(1) 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有哪些?(2)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3) “感激”的原因是什

6、么?(4)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5)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6. 学习第7段:(1)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2)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7、学习第8段:(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四.対比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

7、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 壬、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当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 军宜枉鸳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 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 对1.下列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以各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B.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術军宜枉/驾顾之/由是

8、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c.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W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D.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以各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全:苟且保全B.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C. 先主器之竭:器重.重视D.奸臣窃命窃:盗窃性命 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表现了诸葛亮“北左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B. 【甲】文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題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抒情为主。C. 【乙】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一流。D. 【乙】文刘备“凡三往“求见诸葛亮,这就完全可以证明他的求贤下士是出自真心诚意4翻译下列句子(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淡雅涵性思博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