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纪念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360031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源纪念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源纪念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源纪念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源纪念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源纪念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源纪念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源纪念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源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西大门萍乡市城东6千 米处的安源镇境内牛形岭山腰。1956年1月1日源路矿工人运动纪 念馆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馆址正式开馆。1963年12月,更名 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68年7月1日,在安源牛形山腰动 工兴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陈列大楼,更名为:“毛主席在安源 革命活动纪念馆”。1968年在原馆址后牛形山兴建纪念馆,1969年 4月落成开放。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曾多次对陈列内容进 行修正、充实。1984年8月,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座北朝南,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

2、米。纪念馆陈列大楼高24米,长 100米,宽30米,系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贴淡黄色瓷砖,屋 檐四周是金黄色琉璃砖。正面顶端中央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微 图案,直径6米。部微两侧是瓷砖砌成的十面大红旗和有机玻璃制 成的十个大型火炬灯。火炬灯下方的墙面分别镶嵌着鎏金的毛泽东 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厅门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 开型大柱,高约14米。馆址择地巍峨,建筑雄伟,在苍松翠柏芳草 花卉衬托点缀之下,宛如公园,是一个典型的革命文物与自然界观 相结合的游览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与保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萍乡煤矿和萍乡铁路工人革命运动的文物、研究与宣 传这一革命运动的历史俱乐部。

3、纪念馆于1992年、2002年、2007 年分别进行了基本陈列大修改。目前陈列内容丰富,陈列形式新 颖,陈列手段逐趋现代化,整个展线长250余米。基本陈列八个展 室共分六个单元:(-)苦难和早期斗争;(二)组织超来;(三)路矿工人大罢工;(四)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五) 工农联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义、武装割据。还矿工 苦、毛泽东去安源、大罢工、工农联盟、奔向井 冈山等大型雕塑,主要介绍了 19211930年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优秀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 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 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

4、运动,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 史过程。大厅以大量的文物、图片展示了安源路矿工人壮丽的革命 斗争史,其中还有31个与真人大小相仿的泥塑,刻画了路矿工人的 苦难生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 中一级文物11件。有上世纪20年代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出版的 安源旬刊、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手抄 原本、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股编印的小学国语教科书、安 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和购物证等,二级文物104件,三级文 物247件。馆藏文献史料和回忆录5000余份。纪念馆还辖有安源路像资料6000件。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井口

5、、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 旧址等处革命遗址。重点介绍如下:1、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一半边街广场1922年大罢工胜利后,随着组织的壮大,原有的办公地点已不 适合俱乐部组织的发展,1923年4月俱乐部搬迁到了半边街广场。这个旧址总面积1266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十四间,最初是矿局职员合股经营的“协兴”洋货店,不久由俱乐部租用,后来买下来,作办公场所。而在洋货店后面正式动工建筑一座讲演厅。它于1923年10月18日动工修建,次 年5月1日竣工。楼房顶高17米,第二、三、四层外墙均为玻璃装璜。楼内正面 筑讲演台一座,台对面及左右,共建通楼三层,楼上楼下全部装有 电灯。讲

6、演台上悬挂横匾和幕布,整座楼房油漆一新,十分壮观。工人俱乐部讲演厅建成后,工人们经常在这里集会,举行游 艺、讲演等活动。它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自己集资,自 己设计建筑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会大厦,也是安源曾被誉 为中国的“小莫斯科,的象征和标志。2、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一牛角坡52号牛角坡52号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的旧址。1921年 冬,毛泽东来安源考察时,提议以解除工人所受压迫与痛苦为宗 旨,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叫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组成了俱 乐部的领导机构一一事委员会,还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游艺 股、会计股

7、、工人监察队等办事机构,部员也发展到三百多人。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 劳动节,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大会选举 李立三为总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 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这栋房子为五栋四间砖木结构平房,面积266平方米,最初是 “湖北同乡会”会址,后由俱乐部购买。1922年底俱乐部搬迁后, 这里改为工人补习学校第二校校址。解放后,这一旧址基本保持原 貌。3、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该旧址座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建筑面积2258 平方米,建于1906年,为矿局办公大楼,通称公务

8、总汇。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后,路矿当局为 镇压工人运动,勾结军阀,派驻军队,宣布安源为特别戒严区,戒 严司令部就设在这座楼房内。罢工实现后,路矿当局想尽种种诡计破坏工人罢工。戒严司令 和路矿当局图谋用武力胁迫俱乐部领导人下令复工。9月16日,他 们约工人代表刘少奇到矿局总工事房商量解决的办法。刘少奇情知 有诈,仍无所畏惧地孤身赴会。刘少奇去后义正辞严,与路矿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再 加上数千工人的围楼助威,打击了路矿当局的嚣张气焰。戒严司令 和矿长只得恳求工人代表再来商量而已。刘少奇大义凛然地走出了 谈判大楼,在数千工人簇拥和护卫下回到俱乐部机关。4、秋收起义安源军

9、事会议旧址该旧址坐东朝西,左右两栋相连结,左边为砖木结构的四栋三 间二层楼房,右边是七间平房,前面一个大操坪,共占地面积1717 平方米。1927年9月初,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派,在这里主持召开了有 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参加的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 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潘心源、蔡以忱、宁迪卿、王新亚、杨 骏等。会议确定了军事行动和工农暴动具体方案,以及暴动的日期,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安源工人和我党掌握的矿警队以及萍乡、安福、莲花和岳北、陵部分农军,共计1300余人编为第二团。1927年8月底,莲花

10、、安福、陵、衡山部分农军到安源集结,准备参加起义。这支队伍当时就驻扎在这里的几间平房内,并 在门前的大操坪里进行编队练兵,为起义做充分准备。安源军事会议既是秋收起义的一次军事会议,又是前敌委员会 的第一次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和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的一 项重要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同农民运动、武装斗争三者开始紧密 结合的标志,它确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5、安源煤矿井口一一总平巷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建造于1898年,坐南朝北,是用红砖砌成 的牌坊形建筑。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醒目 大字。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多次 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

1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从这里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向工 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 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 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 “罢 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 至取得罢工胜利。6、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李立三兼任 经理。当时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工人补习学校 内。1922年9月,大罢工胜利后,工人踊跃投资,除捐助一部分年 终加薪外,每人

12、还认股若干,共集资一万余元。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独设门面开始营 业。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南货、杂务等股,主要 出售油、盐、米、布匹等工人生活必需品,还代售革命刊物。消费 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 初的尝试。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 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它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 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 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7、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该旧址为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

13、,四周 均为宽1.3米的走廊。1921年冬,李立三奉中共湖南党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 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来安源 推广平民教育。李立三租借了这里三间房,首先开办平民小学,免 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 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 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 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晚上工人在这里 上课。工人夜校经费,首先由湖南和上海方面热心工人教育的人募集 而来,以后由工人俱乐部拨给。夜校教材,首先是采用粤汉铁路工 人学校的讲义,后由夜校教

14、员自己编写。安源工人夜校教员编写了 补习教科书、小学国语教科书、工人读本。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 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8、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一一八方井四十四号1921年秋,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来安源开辟工人运动。毛泽东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 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 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住在八方井四十四号。这栋房 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 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曾和毛泽东的父亲一起在长沙做 过生意。毛泽

15、东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中间是堂屋, 左边一间便是毛泽东的卧室。毛紫云还找来家中挑水的工人张竹林 做向导,陪毛泽东四处走走。毛泽东在安源考察期间,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 处,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 状况,启发工人觉悟。9、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出发地张公祠1907年,萍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 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 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 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 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

16、、安福、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组 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 义爆发。9月1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 县城。安源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踊跃参加起义。这栋房子是原来的,从70年代起一直是安源镇政府的办公楼。虽然几经修改翻新,但此楼的外貌基本没有改变。10、萍乡煤矿办公大楼盛公祠1898年3月,盛宣怀在安源创办了 “萍乡煤矿局”,采用西方 先进技术大举开井建矿。与此同时,动工兴建了这幢楼房,作为萍 乡煤矿办公大楼。办公大楼系两幢相连接的砖木结构建筑,前幢三层,后幢两 层,中间一条通道相连。屋顶为白锌皮覆盖,颇像西欧的天主堂。总面积为2623平方米,大小房间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