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354777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习惯、情感技能和社交技能培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良好习惯、情感技能与社交技能培养第一部分习惯培养(一)1.什么是习惯 习惯: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它是在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反射。这种条件反射需要长期的、重复的、有规律的刺激,并在大脑中建立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产生相同的反映。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 2.良好习惯培养的意义 习惯是重要的基础。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是由遗传因素和后天习惯形成的,因此孩子的成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习惯是快乐人生的开始!

2、 良好习惯受益终生,不良习惯贻害无穷 3。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1、1.5岁是自我意识形成关键期,应该进行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社交习惯培养。 2、2岁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应该进行语言习惯培养。 3、2岁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应该进行秩序习惯、纪律习惯、自我服务习惯、集体生活习惯的培养。 4、3岁是培养独立生活的关键期,应该继续进行秩序习惯、纪律习惯、自我服务习惯、集体生活习惯的培养. 5、4岁以前是形成视觉形象发展的关键期,应该尽早进行观察习惯培养。 6、4岁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7、9岁至

3、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应该进行学习习惯和多种行为习惯培养。 8、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应该进行多种行为习惯培养. 9、小学3、4年级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应该进行思维的培养。 10、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期,应该进行学习记日记的习惯培养。 11、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应该培养观察记录的习惯。 习惯培养方法介绍 (二)早期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有: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习惯 一、生活习惯 13岁是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期.因为此时,孩子有着自己干的独立欲望和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父母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时机,培

4、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孩子自我管理孩子生活规律化 良好生活习惯主要是吃、喝、拉、撒、睡和卫生习惯. 1、饮食习惯培养 一岁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定时、定量、定位。 做法:用一个小碟子盛上适合宝宝吃的各种饭菜,让他尽情地用手或用勺子喂自己;教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拿勺子;给宝宝做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东西或一些切成条或片的蔬菜,以便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吃饭时怎么回事。如:土豆、红薯、豆角等,还可以准备香蕉、梨、苹果和西瓜(把籽去掉)、熟米饭、软的烤面包等。如果宝宝总喜欢抢勺子的话,妈妈可以准备两把勺子,一把给宝宝,另一把自己拿着喂他,让他既可以练习用勺子,也不耽误妈妈把他喂饱;固定位置、

5、兜兜、餐具,及时鼓励与适当奖励。幼儿阶段是其发展食物偏好的时期,学习是个重要的因素,扩大幼儿对食物喜好的范围,但要避免偏食. 饮食习惯培养要做到: 要按时定位进餐,食前有准备。 从小培养孩子习惯食物品种多样,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蔬菜、水果都能吃。 进餐时要细嚼慢咽,这既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又能使下颌关节、咀嚼肌及牙齿等咀嚼器官得到锻炼,也能保证乳牙牙列整齐和功能不断地完善。 培养孩子自己独立用餐具进餐的习惯。 2、培养自动要求大小便的习惯 在孩子一岁内,开始培养定时大小便习惯,并进一步培养其自动要求大小便的习惯。 2岁半以后的孩子,会自己警觉醒来排尿,尿床情况可逐渐减少。 孩子的便盆应放

6、在固定地方,让他知道排尿,坐便盆,但要有成人照顾,防止孩子坐盆边玩的不良习惯。 02岁宝宝入厕训练 减少尿布的使用时间,当宝宝有尿尿的规律性后,就可以有意识地逐渐减少使用尿布,最后做到完全不用尿布,直至穿满裆裤。 给宝宝选择合适的裤子:裤子讲究宽松,便于宝宝自己脱穿;要用棉质、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裤子,要避免内裤太紧,以免刺激宝宝诱发神经性尿裤。 3个月:可以定时定点地训练宝宝入厕了:先放好便盆,把宝宝抱成排便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记得便后用温水把宝宝的臂部洗干净。 8个月:宝宝能独坐平稳,可以训练他在便盆上“方便。当宝宝有排便的刺激反应时,立即给宝

7、宝拿便盆,让他坐在便盆上。开始时,妈妈帮着扶住他,发出“嘘嘘”或者“嗯、嗯”声,诱导宝宝完成排便过程。渐渐地,便盆可以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宝宝便会知道,家里有一个属于他“方便的位置。 1岁半2岁:大脑神经系统基本发育成熟,对充盈的膀胱、直肠开始有感觉了,能够主动控制大小便了,爸爸妈妈上卫生间可以有意识带宝宝同行,诱导宝宝主动在卫生间“方便。最初要帮助宝宝脱裤子,以后逐渐引导宝宝自己料理. 从现在开始,培养宝宝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准备: 准备一个可爱的宝宝专用便器; 给宝宝安排具体的排便时间; 尊重宝宝的意愿; 培养快乐的入厕情绪; 不要频繁给宝宝“把尿”; 减少尿布的使用时间; 给宝宝选择合适

8、的裤子;排便训练的三个注意事项 有关身体的知识:告诉孩子身体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排泄用语:上厕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个词都可以,但是在家庭范围内要统一起来。 训练孩子的排便意识:只要发现孩子发出他就要排便的信号,家长就要及时进行训练。 3、睡眠习惯培养 好的睡眠习惯指按时睡、自动入睡、睡得踏实;按时醒,醒后精神好.23个月即可开始培养,35岁分床。 做法:保证定时作息(白天12次),睡前一个多小时应喂饱孩子,睡前洗脸、洗脚、洗屁股。洗后应立即上床,睡觉时应拉上窗帘,关上大灯,不可上床后再和还在玩游戏,不要抱着又摇又晃、又拍又唱,可以念点儿歌,低声唱催眠曲或者听轻

9、音乐、故事. 4、卫生习惯: 脐带脱落后就应该开始培养卫生习惯。 做法:每天早晚洗漱,夏季每天洗澡,冬季每周洗澡,勤剪指甲、换衣服,每天晒被褥。专用浴具,让宝宝熟悉自己的脸盆、澡盆、毛巾等. 5、培养洗手的习惯 早晚要为孩子洗手洗脸,饭前、吃东西前、便后要洗手,养成习惯。 从孩子1岁开始,就可学着自己打湿手,抹抹肥皂,不要担心不会洗,也不要怕弄湿衣服、玩水、玩肥皂。在他感兴趣的同时,教他怎样洗手,洗手用肥皂的顺序和方法,边洗边说有关用具的名称. 1岁半以后,可教孩子用流动水洗手,让他懂得不仅早晚和饭前便后必须洗手,而且只要弄脏了手就应该洗. 教他学会擦手,把毛巾放在一只手上,擦干另一只手的手心

10、、手背、手腕和每一个手指,再用同样方法擦另一只手。洗完手后成人要给以鼓励,这样,孩子会愉快的洗手,逐渐养成喜欢洗手、会洗手的好习惯. 二、行为习惯 03岁就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做事专心,有始有终等等。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养成自己穿脱衣服的习惯 孩子到1岁左右,要有意识地教他配合穿、脱衣服的动作,反复多次的语言与动作联系起来,孩子就会自动配合动作.还要告诉孩子,脱下的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 1岁半以后,教他自己脱衣服,脱衣服要有一定的顺序:先脱上衣,再脱鞋、脱袜子、脱裤子;还可先易后难,教他先脱

11、鞋,开始时成人要示范并稍加帮助;脱袜子时,成人可帮助孩子脱一只,然后让他自己脱下另一只。 2岁时再让他自己从袜口往下脱。脱下后要及时鼓励,使他对拖鞋、脱袜子感兴趣,以后每次拖鞋、脱袜子都自己主动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教孩子穿衣服时,不要着急,需要耐心,在旁边观察,指导和帮助,当孩子穿不上时,不要接过来代替,而要边帮助边鼓励,让孩子感到是自己努力穿上的会很高兴,引起他穿衣服的兴趣.习惯养成了,孩子知道穿、脱衣服是自己的事,主动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断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成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建立和培养的.坚持严格要求、始终如一是

12、十分必要的. 1、礼貌习惯培养 礼貌习惯培养56个月开始从简单的肢体语言做起 做法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见人打招呼(举手致意);得到帮助或接受礼物要感谢(作揖、点头);见到亲人长辈拥抱亲吻;客人来了表示欢迎(拍手、拥抱);客人走了表示再见(挥手、飞吻)等等。伴随孩子语言发育,孩子会说话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随时注意语言的文明,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好习惯。 2、培养爱集体、团结友爱的行为习惯 从小 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团结友爱、相互尊敬、尊老爱幼等习惯,做事有计划有秩序,为孩子进入集体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在家庭生活、幼

13、儿园生活中通过故事、儿歌、情境讲述、情境表演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同伴友好相处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爱同伴的行为,尊敬爸爸妈妈(老人)和老师,爱护谦让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小朋友。 3、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首先要从父母和家庭成员做起,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平时吃晚饭洗碗、扫地、收拾房间等家务劳动,家庭成员应主动争着做,给孩子良好的影响,让他知道家里的活大家干,是理所当然的事。 其次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

14、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他用具等。 4、入园习惯培养 孩子去幼儿园以前,可多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给孩子创造较多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 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初步认识.入园前家长可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熟悉幼儿园环境,认识一下老师和小朋友。 入园的前几天,家长每天可提早来园接孩子,同时还可以与孩子在园里玩玩,使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入园后,家长要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生活、饮食、睡眠、习惯等情况,还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便于互相配合。 5、培养自觉遵守时间的习惯 孩子往往玩起来没完,看起电视来也会忘了一切.这时家长应该给孩子定一个严格的时间表。如每天放学回家先做作

15、业,作业完成后看电视半小时左右,8点按时睡觉,早上准时起床,慢慢让孩子养成习惯,由家长督促到自觉做到。 6、秩序感培养 秩序感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第三年。在这个时期,父母应该逐渐引导孩子玩具玩完放在原来的地方;衣服鞋子等放在妈妈指定的地方即物归原处;父母应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幼儿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他们感知清晰、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各种认识活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基石,喜欢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是他们未来创新的基本素养。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提问、喜欢探索、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做法:每天给宝宝读书,3个月以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