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35454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一、氓(1)主旨:本篇是弃妇怨诗。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2)特色: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用了比兴手法。 二、采薇(1)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雪霏(fi)霏。”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以乐景写哀情,“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

2、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3)重章叠句的手法三、离骚(1)“香草美人”传统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2)引申:以自然之物喻人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

3、行为正大光明。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有高德之人犹山高、路阔一样受仰慕。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 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两袖清风 海枯石烂 富贵浮云 光风霁月 水滴石穿 如雷贯耳(3)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注:沧浪歌并不单单是“劝人出世避祸,独

4、善其身”的,而是强调人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的心胸。)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四、涉江采芙蓉对写法虽旨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但开篇“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在江南民歌里是“夫容”的谐音,由此可见前四句是女子口吻一位女子于江南水乡中采摘着许多芳美的花草,准备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可是要送谁呢?因为那苦苦思恋着的丈夫还身在遥远的外地至今未归。此处以乐衬哀,孤独凄清之感油然而生!紧接的“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一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子,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仿佛心有灵犀,正当女子独自思夫之时,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和思念

5、,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此时,整首诗恰似两组既分隔又同时显现的画面。而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 “对写法”,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使其构思虚实结合、双向突显。五、短歌行 忧思与壮志相结合。六、归园田居的艺术手法(1)比喻的修辞手法:尘网、樊笼羁鸟 池鱼 (2)拟人的修辞手法:恋、思(3)描写手法: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4)总体上,对比的手法。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一、氓(1)主旨:本篇是弃妇怨诗。篇中

6、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2)特色: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用了比兴手法。 二、采薇(1)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雪霏(fi)霏。”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以乐景写哀情,“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3

7、)重章叠句的手法三、离骚(1)“香草美人”传统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2)引申:以自然之物喻人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有高德之人犹山高、路

8、阔一样受仰慕。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 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两袖清风 海枯石烂 富贵浮云 光风霁月 水滴石穿 如雷贯耳(3)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注:沧浪歌并不单单是“劝人出世避祸,独善其身”的,而是强调人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的心胸。)吾不能

9、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四、涉江采芙蓉对写法虽旨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但开篇“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在江南民歌里是“夫容”的谐音,由此可见前四句是女子口吻一位女子于江南水乡中采摘着许多芳美的花草,准备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可是要送谁呢?因为那苦苦思恋着的丈夫还身在遥远的外地至今未归。此处以乐衬哀,孤独凄清之感油然而生!紧接的“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一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子,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仿佛心有灵犀,正当女子独自思夫之时,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和思念,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此时,整首诗恰似两组既分隔又同时显现的画

10、面。而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 “对写法”,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使其构思虚实结合、双向突显。五、短歌行 忧思与壮志相结合。六、归园田居的艺术手法(1)比喻的修辞手法:尘网、樊笼羁鸟 池鱼 (2)拟人的修辞手法:恋、思(3)描写手法: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4)总体上,对比的手法。必修二第二单元主旨、手法等一、氓(1)主旨:本篇是弃妇怨诗。篇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

11、,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2)特色: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用了比兴手法。 二、采薇(1)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雪霏(fi)霏。”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以乐景写哀情,“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3)重章叠句的手法三、离骚(1)“香草美人”传统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

12、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地力文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2)引申:以自然之物喻人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有高德之人犹山高、路阔一样受仰慕。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 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

13、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两袖清风 海枯石烂 富贵浮云 光风霁月 水滴石穿 如雷贯耳(3)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注:沧浪歌并不单单是“劝人出世避祸,独善其身”的,而是强调人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的心胸。)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四、涉江采芙蓉对写法虽旨在

14、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但开篇“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在江南民歌里是“夫容”的谐音,由此可见前四句是女子口吻一位女子于江南水乡中采摘着许多芳美的花草,准备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可是要送谁呢?因为那苦苦思恋着的丈夫还身在遥远的外地至今未归。此处以乐衬哀,孤独凄清之感油然而生!紧接的“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一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子,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仿佛心有灵犀,正当女子独自思夫之时,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和思念,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此时,整首诗恰似两组既分隔又同时显现的画面。而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 “对写法”,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使其构思虚实结合、双向突显。五、短歌行 忧思与壮志相结合。六、归园田居的艺术手法(1)比喻的修辞手法:尘网、樊笼羁鸟 池鱼 (2)拟人的修辞手法:恋、思(3)描写手法: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4)总体上,对比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