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352117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企业基本情况1.1 山东金乡德华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金乡化肥厂始建于1968年,1970年10月投产,主要产品是液氨、氨水、碳酸氨铵,1996年改产尿素以后,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于2005年9月28日破产拍卖,于2005年10月1日更名为山东金乡德华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金乡德华化工有限公司占地15.32万平方米,拥用固定资产1.37亿元,职工111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人,现生产能力合成氨已达7万吨/年,尿素11万吨/年,主要产品是液氨、尿素。液氨、尿素。液氨基本不销售,尿素主要销往全县及附近县、市区作肥料。1.2 行政区域管理1.2.1 行政管理区共设有公司办公室

2、、党委办公室、保卫处、工会办公室、劳资处、审计处、供应处、财务处、运输队、煤炭处、物资处、总务处、销售处13个处室。1.2.2 生产管理区共设有生产处、设备处、总工办、安环处、企管处、质监计量处、基建处7个处室及水汽车间、造气车间、净化车间、压缩车间、合成车间、尿素车间、电修车间、包装车间、原料车间、仪表车间、机修车间、复合肥车间12个车间。1.3 生产区白天上班人员539人夜间上班人员170人(每个大班及值班人员)行政经营区白天上班人员157人1.4总经理:曹巍厂址:山东省金乡县城北2公里处邮编:272200传真:8753736电话:87551151.5应急保障用品1.5.1空气呼吸器壹台(

3、存公司消防警队)1.5.2防化服贰身(存公司消防警队)1.5.3设消防栓十台一造气凉水塔1台压缩北车间2#车冷排壹台压缩南北车间5#车冷排壹台变换岗位东壹台脱碳岗位南壹台包装车间南壹台合成循环水池南壹台物质仓库壹台,生活区贰台1.5.4 全公司共设置灭火器121具1.5.4.1 8kg干粉灭火器113具。1.5.4.2 35kg干粉灭火器8具。1.5.5 防毒面具116具1.5.5.1 防氨过滤式防毒面具93具1.5.5.2 防一氧化碳过滤式防毒面具43具1.5.5.3 长管防毒面具10具1.5.5.4 空气呼吸器3台,防化服3套2. 危险目标的确定根据合成氨生产工艺、装置、设施的现状及安全评

4、价报告依据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特确定本厂危险目标区域及重大危险源,以便有利的控制及救护。2.1 高温区2.1.1 锅炉岗位、造气岗位、变换反应炉、压缩岗位、合成塔。2.1.2 危险特性易发生烧伤、烫伤、火灾等。2.2 煤气区2.2.1 造气岗位、脱硫岗位、压缩岗位、变换岗位。2.2.2 危险特性发生泄露后,易造成人员中毒。轻度中毒症状可致头痛、头晕、呕吐等,重度中毒可致昏迷、死亡。2.2.3 车间允许浓度:CO30mg/m3 H2S10mg/m3 2.3 易燃易爆区2.3.1 造气岗位、脱硫岗位、压缩岗位、变换岗位、脱碳岗位、铜洗岗位、合成岗位、尿素岗位、氨回收岗位、碳化岗位。2.3.2 危

5、险特性易发生超温、超压、泄漏、动火焊接,易发生火灾、爆炸。发生爆炸时,对人员和设施危害程度较大。2.3.3 危险爆炸极限NH3.15.727.4%(V/V) CO.12.574.2%(V/V) H29.4046.0%(V/V) H2.4.174.1 C1.5.31.5%(V/V)2.4 氨存在区2.4.1 铜洗岗位、合成岗位、冰机岗位、尿素车间、氨回收岗位、碳化岗位。2.4.2 危险特性发生泄漏时,氨可造成人员,牲畜中毒,并随着泄漏的增大和风向,中毒面也随着增大,浓度达到15.727.4%(V/V)时,遇明火和火花可发生爆炸。2.4.3 车间允许浓度30mg/m32.5 重大危险源2.5.1

6、氨库氨库是冰机岗位贮存液氨的库房,正常贮存量在40吨以下,最大贮存量可存106吨。液氨是高危有毒液体,低浓度对人体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一但出现重大泄漏可致大面积灾害,因此,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评报告,氨库定为我厂最大危险源。2.5.2 气柜是我公司造气工段,贮存半水煤气的容器,该容器贮存量为3500m3半水煤气。半水煤气中含有CO、H2、H2S、C1等气体成份,易燃、易爆、易中毒,也构造我公司重大危险源。3.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及职责分工3.1.1 总指挥:曹巍3.1.2 副总指挥:程江、王卫平、周明增、李新世3.1.3 成员:徐茂忠、马丙成、毕士奇、尚兰华、董旭、李自

7、然、赵绍存、曹海峰、李建军、李宪彬、吴启、蒋振星、孙启臣,当班调度员、孙士玲、李文贞、李琪3.2 指挥部基本任务3.2.1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分级情况,指挥部应立即运作。3.2.2 迅速了解发生事故地点、原因、被困人员及伤亡情况,并立即根据情况制订救援措施。3.2.3 指挥“生产化学事故处理组”、“伤员物质抢救组”迅速开展工作。3.2.4 立即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发生时间、发生地点,被困人员情况,伤亡情况,组织抢救情况及需领导协助救援的要求等。3.2.5 做好现场需撤离人员的疏散、清理、消除工作,减少事故危害后果。3.2.6 协助外援人员组织好事故的救援与处理。3.2.7 保护好事

8、故现场。3.3 指挥部成员分工3.3.1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活动。3.3.2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3.3 指挥部成员:安环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处置工作。保卫处长:负责灭火、事故救援、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等。生产处长:负责事故处理,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设备处长:协助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工程的抢险处理及抢修工作等。质监处长:负责环境的检测和洗消工作。调度员: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工作。车间主任:负责组织车间业余应急救援队,参加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总务处长:负责现场医

9、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护送转院工作,以及受伤人员、抢救人员及伤员亲属的生活必须品供应。公司办主任:负责现场抢险工作所需的车辆调度、对外联系、求援等事宜。供应处长: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供应和运输工作。工会负责人:负责事故家属的接待和安置工作等。3.4 生产、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组3.4.1 组织机构:组长:王卫平副组长:周明增、李新世成员:马丙成、毕士奇、徐茂忠、尚兰华、董旭、赵海银、当班调度员。3.4.2 事故应急救援队组成:3.4.2.1 专业救援队组成:A、由保卫处警队人员组成,接到救援指令后,应立即有一名处领导带队,携带必要的防护、救援器材到达事故现场,并按指挥部指令实施救援。

10、B、按照指令事故所在车间救援队在一名车间领导带领下,佩戴必要的防护器具进入本车间实施救援和事故处理,并配合外协人员实施救援和抢修。3.4.2.2 业余救援队:业余救援队有水汽、造气、净化、压缩、合成、尿素、电修、原料、包装、行政(行政组由劳资处负责组织)等10个单位组成,每个单位接到救援指令后,应迅速组织10名救援人员由一名车间干部带队到达事故现场,按指挥部指令实施救援。4 事故应急救援的启动程序4.1 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生产调度室,由当班调度员担任指挥部常值成员。4.2 最早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当班调度和有关部门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4.3 调度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有关车间,查

11、明原因,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4.4 指挥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分级情况,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做出事故危害面扩大的预测和处理。并按照预案处理程序镇静指挥,有效控制和消除事故,防止污染。4.5 发生事故单位查明原因,提出抢救处理具体措施。4.6 抢险人员配戴好防护器具和用品到达现场,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协助事故单位迅速切断事故源和排除现场的防火防爆物品。4.7 调度到达事故现场后,查出原因,做出局部和全部停车决定。4.8保卫处人员到现场后,迅速设立隔离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并按照指挥部指令,组织好人员的撤离。4.9 公司办公室人员接到事故通知后,尽快与医院联系并组织好车

12、辆到达抢救现场。协助医务人员组织现场抢救和及时送往医院。4.10 发生事故后,质检人员应及时进行事故区域检测,检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4.11 设备处、生产处、总工办、安环处应协助抢修队,迅速处理泄漏设施,以防事态扩大。4.12 调度4.12.1 调度应熟悉工艺、设备状况、对停电、停水、停汽、停煤气、停空气等做出正确判断,然后采取有效地应急措施。4.12.2 迅速通知救援指挥部成员,由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质,制订处理措施,并积极联系当地公安、消防,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协助处理,做好人员疏散、撤离,防止事故扩大。4.13值班(班组)长:4.13.1 接到指令后,掌握本班的信息

13、动态及时汇报当班调度。4.13.2 根据本班调度发出的指令,组织本班岗位人员进行正确操作或待命,严禁脱岗。5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方案5.1.1 接到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后,小组应立即运作,组织企业生产事故救援队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故发生现场,按照事故处理组的安排,配备正确有效的救援防护器具,进入事故现场,切断泄漏物来源,有效地处理泄漏物的蔓延及引发的其它事情,防止事态继续扩大,并及时把现场情况清楚地汇报给指挥部和事故处理组领导。5.1.2 事故处理组应根据反馈的事故状态指挥相应的岗位紧急停车、局部停车、改变工艺流程、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处理措施。5.1.3 毒气液体泄漏区域,应组织部分人

14、员紧急撤离,由本车间应急救援队配戴有效的防护器具进行现场进入应急处理。5.1.4 可燃可爆气、液体扩散区域内,应停止一切动火和可发生火花的工作及电源,消除可引燃引爆的一切火源,并通知附近无关人员紧急撤离现场,由警队人员封锁区域道路,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5.1.5 迅速对事故现场灾情和泄漏物质进行应急处理。5.2 液氨泄漏处理程序5.2.1 由安全警报系统发出的警报可巡检操作人员的巡检发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予以处理。操作人员最快用水对准氨泄漏点喷淋,让氨溶解于水,以减少氨气蔓延。5.2.2 泄漏部位上下游有阀门的,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气、液氨来源。5.2.3 带压堵漏。在管道或较小的容器上

15、,发现氨泄漏,专业堵漏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穿戴防化服、橡皮手套,使用专门设计制作的堵漏工具,在短时间内完成堵漏工作。5.2.4 倒罐泄压。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应迅速将该罐内液氨导入空罐或其它相应的容器内,尽量减少泄漏数量,缩小危害面。5.2.5 进行泄漏处理时,要心静有序地进行,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5.2.6 堵较大泄漏时,要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戴全密封防阻燃防化服,必要时要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5.2.7 事故处理组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发生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蛮干。5.3 煤气泄漏处理程序:5.3.1 由安全警报系统发现的警报或岗位操作人员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关闭上下游阀门,或局部紧急停车防止煤气泄漏区域扩散。5.3.2 煤气泄漏扩散区内应立即切断一切火源,明火作业及电源,并尽量减少和避免铁器等物件碰撞引起火花,造成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