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快乐假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348173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快乐假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物快乐假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物快乐假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物快乐假期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物快乐假期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快乐假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快乐假期(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假期-生物暑假作业(一)第1页-第2页3.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解析 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又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使F出现31的分离比。答案D4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为显性,现有遗传因子组成为GG和gg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1,将F1连续种植(自交)得F,则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约为 ( )。A.3

2、1 C.53 D5解析种皮的性状为母本性状,F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就是F3植株的性状比,即F自交的结果。F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只有一种性状,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子g,1自交得F2,F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的遗传因子组成有GG、G、g,比例为1,性状比为3,F2自交得F3。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也只有两种性状,由于GG和gg是稳定遗传,g性状分离又得g,加上原来的gg,所以总共为gg,所以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为53。答案 C.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隐性性状(矮茎)植株上获得F的性状是 ( )。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个体.

3、豌豆均为矮茎个体,小麦有高茎和矮茎个体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是3D小麦均为矮茎个体,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个体解析 豌豆属于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故虽然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但它们之间不能杂交,只能自交产生子代,故矮茎豌豆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为矮茎。小麦不像豌豆那样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故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每个植株都可能具有自交或杂交产生的子代,因此矮茎小麦植株上获得F1的性状可能是高茎或矮茎。答案B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曲线图的是 ()。解析 杂合子(A)自交n次所得子代中Aa占,纯合子(Aaa)占1-,故AA

4、占。答案B11.如图所示是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与此相关遗传因子设为、)。()该病致病遗传因子是_性遗传因子,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2)6和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几率是_。()10与11是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_。解析 双亲(1和2)均正常,而后代(5)出现了白化病,可推知控制白化病的是隐性遗传因子,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患者的正常双亲应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A。依据性状表现写出各个体相应的遗传因子组成,6、10的遗传因子组成均有两种可能:A或A。和7(aa)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概率为=。10与1(Aa)属近亲结婚,后代出现白化病的概率为。答案 (1)

5、隐a (2)(3)暑假作业(二)第页-第页2.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 )。A. B. C.或 D.解析 设控制两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为、a和、b,题干中两纯合亲本杂交的情况有两种,即AABaabb或AAbaaB。当为ABBaab时,则F1为Aab,自交后,F为A_、A_b、aa_、aabb四种类型,其重组类型为bb、aB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是Ab、aaB,其比例为;当为bbaaBB时,则1为AaB,自交后,F为A_B_、Abb、aaB_、abb四种类型,其重组类型为A_B_、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是AB、aab,其比例为=。答案C6

6、.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离组合互不干扰)。基因型为Cc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 Cc CbbCc DBbcc解析根据给出的亲本的基因型BbCc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直毛卷毛=11,说明该对基因相当于测交,即Bbbb。黑色白色3,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即CcC,故“个体X”的基因型是bCc。答案8.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均为ABb的双亲,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是 ( )

7、。. B. C. D.解析 视网膜正常必须有A基因,视神经正常必须有B基因,即基因A、B同时存在时视觉才正常。AaBbAaB,后代中A、B同时存在的概率占。答案 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1B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种表现型A B. C. .解析“自由组合”是指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 A12.人类的多指症对手指正常为显性,先天聋哑为隐性。一个多指症男子(其母正常)与一外观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多指且聋哑的孩子(多指的致病基因为A,先天聋哑的致病基因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2)他们能否生出正常的孩子_

8、,写出正常孩子的基因型_。()他们生出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的孩子的可能性为_。解析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求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多指男子(_B_不聋哑)的母亲正常(aaB_ ),推测此男子的基因型为AaB_。他与正常女子(不多指、不聋哑,aaB)结婚,生了一个多指且聋哑(_b)的孩子,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基因型为ab和aB的夫妇,后代中可以出现正常孩子,其基因型为aaB或aBb。(3)aBbabaaB出现的概率为(a)(BB)。答案(1)AaBb ab(2)能B或aB ()1.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

9、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圆桃矮化蟠桃矮化圆桃甲乔化蟠桃矮化圆桃410042乙乔化蟠桃乔化圆桃013014(1)根据组别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是_。(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

10、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实验方案: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如果子代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如果子代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解析 ()乙组杂交亲本均为乔化,杂交后代出现了矮化,可判断乔化为显性性状。(2)把两对性状分别统计:乔化矮化乔化矮化=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蟠桃圆桃蟠桃圆桃11,推知亲本基因型为Hhh,由可知亲本基因型为dHhddh。(3)如果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应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4)P Hhh HH Hh hh比例 21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HH死亡)现象,则蟠桃圆桃21;若不存在显

11、性纯合致死(HH存活)现象,则蟠桃圆桃1。答案(1)乙乔化 (2)DdHh、ddhh (3)1(4)蟠桃(h)自交(或蟠桃与蟠桃杂交)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暑假作业(三)第5页-第6页2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解析DNA复制,DNA数加倍,而染色体数不变;着丝点分裂,DA数不变,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答案C4下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 ( )。A.2个精原细胞 B.4个精原细胞C.3个精原细胞 D5个精原细胞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但只有两种。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和、和、和、和分别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题干中的8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答案5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同源染色体2对、分子4个、染色单体个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分裂后形成的个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