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34432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整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三地理知识点的梳理及答题模板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1、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A、纬度纬度越低,中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多;B、地势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C、天气晴天太阳辐射强,阴天弱;D、昼长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辐射越丰富。E、坡向阳坡多,阴坡少;背风坡多,迎风坡少。2、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A、纬度低,地势高,地球自转线速度大的地区方便获得更多的初始速度。B、多晴朗天气,大气污染轻,空气能见度高方便对航天器的监测C、地广人稀防止因意外导致伤人第二章、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形特征的描述:A、地形以(山

2、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为主;(方位)是(地形),(方位)以(地形)为主;B、地势起伏大/小,哪里高,哪里低;C、特殊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海蚀地貌)广布;D、海岸线平直/曲折。2、地形特征的成因分析:A、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内力由板块挤压,地壳.C、外力由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白天考虑大气的削弱作用,夜晚考虑大气的保温作用A、天气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B、地势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越低昼夜温差越小C、海陆位置内陆昼夜温差大,海洋昼夜温差小。4、利用昼夜温差分析某地瓜果、蔬菜品质好、特别甜的原因: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

3、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5、雾霾产生的原因分析:由于近地面大气形成逆温效应,使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导致近地面污浊的空气无法及时排放出去,最终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形成雾霾。6、雾霾污染源的来源:A、居民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气 B、汽车尾气 C、建筑扬尘 D、燃烧秸秆7、雾霾的治理措施: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B、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污染企业,合理布局工业区C、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公共交通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废气回收利用E、加强立法、执法监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8、影响风力强弱,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原因:A、温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强弱温

4、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B、距风源的远近距风源越近,风力越大,风能资源月丰富。C、地形起伏地形起伏越小,摩擦力越小,风力越大。D、多大风天气。9、气候特征的描述:A、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是高温期,.是低温期;B、降水多/少,季节变化是否明显,.是雨季,是旱季。10、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低温越低;B、海拔高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坡向同海拔地区,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气温低,背风坡气温高D、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E、全球变暖。11、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A、海陆位置沿海多,内陆少B、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低压控制降

5、水多,高压控制降水少。C、风带、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洋流暖流增湿,寒流降湿12、气候成因分析:综合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综合分析。13、天气特征的描述:A、气温高/低 B、气压高/低 B、天气状况阴、晴、雨、雪 D、风速大/小14、河流特征的描述:A水文特征 B、水系特征15、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A、径流量:大/小,有无季节变化,.是汛期,长/短,.是枯水期。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补给方式、支流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B、含沙量:高/低看植被覆盖率的高低。C、流速:块/慢看流经区地势的起伏(等高线的疏密)D、结冰期:有/无,长/短,有无凌汛现象看最冷月气温,河流的流向自低纬流向高纬。E

6、、航运价值和水能资源16、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A、发源、流经(省份、地形区)、注入B、流程长或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广/窄、河网密布/稀疏C、水系形状向心状/放射状/对称分布17、河流航运价值高低的评价:A、航运条件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河道宽、深、直,通航里程长;流速慢,安全系数高;B、航运需求河流沿线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对航运的需求高。C、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运程度高,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18、河流水能资源开发价值高低的评价:A、水能资源的优势无污染、可再生、清洁能源B、水能资源丰富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C、水能开发的市场河流沿线人口、城市密集,经济

7、发达,对水电的需求高D、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已有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环境承载力19、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A、气温气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盐度越高B、降水降水越多,盐度越低C、淡水河稀释如海淡水河越多,水量越大,稀释作用越明显,盐度越低D、洋流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区盐度高,寒流流经区盐度低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描述某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对比两个或俩个以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异同/分析某人类活动或某环境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上类似问题答题思路一般从自然地理环境五大基本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分析,找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比两个或俩个

8、以上区域环境特征的异同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A、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B、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五大基本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C、人文环境人口(多少,分布,增长状况)、城市(多少,分布、城市化水平)、农业(类型、结构)、工业(类型、结构)3、某区域物种丰富、独特,景观差异明显的原因A、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明显B、纬度跨度广,地区热量差异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地区降水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适合不同物种的生存C、地理位置孤立、封闭,外来物种少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A、经、纬度位置位于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高纬/中纬/低纬地区,热带、亚热带

9、、温带、寒带地区。B、海陆位置位于哪个大陆的.(方位),哪个大洋/海/湖的.(方位)C、交通位置位于.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D、领国位置与哪些国家相邻,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E、地形区位置位于(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地区。2、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A、分布不均。B、哪里多,哪里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C、主要沿.(河流、山谷、沿海、交通干线)分布D、呈.(带状、点状、块状)分布。第一章 人 口1、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A、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影响:资源、环境、社会压力增大,加剧贫穷,形成人口增长惯性。措施:实施计划生育。B、发达国家人口问题:

10、人口增长过慢,老龄化问题突出。影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和社会赡养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延长退休年龄,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A、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B、社会因素经济水平、政策、交通、宗教、战争、科技3、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因素(推力/拉力)A、自然因素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B、社会经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交通、政策、教育、战争、婚姻、宗教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对迁出地有利: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保护了自然环境 不利:导致迁出地人才流失B、对迁入地有利:缓解了劳动力的不足,有

11、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加剧了迁入地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社会负担,加剧生态问题。C、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5、影响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A、资源首要因素 B、经济发展水平 C、科技水平 D、教育水平E、对外开放程度 F、消费水平第二章 城 市1、城市兴起、发展的区位因素A、地理位置B、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C、社会因素经济水平、政策、交通、宗教、战争、科技2、城市化的表现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C、城市数量增加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保护和改善城市卫生的措施A、控制市中心规模B、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C、合理

12、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D、合理布局工业,适当分散污染源第三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A、地理位置B、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C、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发展历史、饮食习惯、良种、冷藏保鲜技术2、农业生产特点的描述A、农产品的类型 B、熟制 C、生产规模 D、单位面积产值E、科技水平 F、机械化水平 E、商品率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A、自然条件a、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B、季风气候,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降水充沛,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c、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条件优越; d、黑土、黑钙土分布广阔,土层深厚

13、,土壤肥沃 e、宜浓荒地多,增产潜力大B、社会条件a、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农场规模大,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 B、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4、某地政府鼓励种植某农作物/养殖某动物的原因类问题分析思路A、所种/所养对象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食物B、市场需求C、意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5、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A、地理位置B、自然因素资源、地形、气候、水文C、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发展历史、工业基础、军事国防、个人偏好、工业惯性6、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A、环境优美,气候宜人B、科技多高等院校、科研中心分布,劳动者素质高C、交通快捷、高速交通发达D、市场市场广阔7、工业集聚的原因/好处A、有工业联系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协作B、共享市场信息C、获得规模效应8、产业转移的影响A、对转出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缓解环境问题;导致就业压力增加;B、对转入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加剧。9、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A、地理位置B、旅游资源丰富多,独特性强,吸引力强,集群状况佳C、距客源市场近临近人口、城市稠密,经济发达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