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34431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张静中学广东省语文测试题及答案说明:1、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3、 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4、 其余事项见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 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嶙峋(ln)繁衍(qin)鲜为人知(xin)B.蹒跚(pn)恻隐(c) 锲而不舍(qi)C.襁褓(qing)蓦然(m) 恪尽职守(g)D. 绯红(fi)倒

2、坍(dn) 鳞次栉比(zh)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怒,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B.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馈退,毫无头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D. 饭馆的门无精打彩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世界,就跟饥饿的嘴巴一样。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而且我的心里一直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 。 宇宙 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了。A.训诫 创造 销声匿迹 B.训斥 创作 销声匿迹C.

3、训斥 创造 杳无音信 D.训诫 创作 杳无音信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训练结束之后,体育馆内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练习三分球投篮。B.受毒大米事件的影响,经调查,发现产自某地的大米销量下降了一倍。C.护士节那天,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了许多王护士的先进事迹。D.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可谓群星灿烂,而莫言无疑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5.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广博的知识,则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相当的基础。马克思在许多专门学问上的成就,正是以他的广博知识为基础的。这不是非常明显的例证吗?专门的学问,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

4、些专门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第10题伤 仲 永宋 王 安 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5、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 B. 稍稍宾客其父(客人)C. 泯然众人矣(常人) 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 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 还自扬州,复

6、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 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 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B.“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C.伤仲永结尾部分先

7、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D.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叙述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11. 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语句是: , 。12. 综合性学习。(5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875年,美国生物学家雅莫尔得到消息:墨西哥有些牧场的牲畜得了某种传染病,雅莫尔马上把自己的全部资金用来购买毗邻墨西哥的美国主要产

8、肉基地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的肉猪和肉牛,并把它们都赶到这两个州的邻近州。不久这种传染病进入加利福利亚和德克萨斯州,美国政府立即下令,严禁这两个州的一切肉类、肉制品和牲畜离境。美国市场上的肉类和肉制品的价格顿时暴涨,雅莫尔因此赚取了900万美元的巨额利润班上就此举行了“雅莫尔的致富告诉了我们什么”讨论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超过80字)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至23题 薄暮下的刀锋 凸 凹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

9、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至楼口,我说:“你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

10、道白印。”一试,果然。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

11、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温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晕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

12、一如剪纸。 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

13、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2 期,有删改) 13. 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 14. 第段中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3分) 15. “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段的“你”到第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分) 16. 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4分)A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B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