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34418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积成电子引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潮流编者按积成电子是国内专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积成电子根据电力发展形势和电力系统用户需求,率先进入配电网自动化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先后研发推出iES-DMS1000配电网主站系统、子站系统,以及终端产品F30系列和配网光纤通讯调制解调器iES-OM3系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积成电子配电网系列产品在国内已投运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是国内该领域专注时间最长、项目实施经验最丰富、产品通过实用化验收最多并持续稳定运行的单位,引领着国内配电网自动化研发和实践应用的潮流。本期特对配电

2、网自动化进行专题梳理,与国内电力行业工作者共同见证、分享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成果。综述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配电网作为输配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实现自动化的程度与供用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密切相关。配电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开展配电网自动化的试点建设,积成电子也正是从那时持续投入力量进行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十多年的探索和试点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成功实施、实用化运行的项目经验。新建的各地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对早期配电自动化系统升级完善后的系统都运行稳

3、定,在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运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一轮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热潮正在兴起,尤其是随着智能电网战略的启动,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模式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结构信息、配电网运行的实时信息和离线信息、用户信息、设备信息、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对配电网络在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管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实施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一)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FA),其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主站计算机系统,其主要

4、功能是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这一阶段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以日本东芝公司的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模式和美国Cooper公司的重合器与重合器配合模式为代表。这种实施模式仅仅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功能,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二)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实时应用系统,一般由主站系统、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组成,主要包括配电运行监控(DSCADA)、馈线自动化(FA)、配电高级应用 (DPAS)、配电仿真培训 (DDTS)等功能。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能起到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够及时察觉,并由

5、调度员通过遥控隔离故障区域和恢复健全区域供电。这种实施模式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流模式之一,目前国内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多采用此模式。(三)没有实时应用只有配电管理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其主要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自动成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配电工作管理(DWM)、停电管理系统(OMS)、故障投诉管理(TCM)等。这种实施模式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配电网的管理工作效率,对供电可靠性没有明显的作用,目前国内仅从管理应用角度出发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这种模式应用较少。(四)集实时应用和管理应用于一体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能覆盖整个配电网调度、运行、生产的全过程,还支持客

6、户服务。主要包括配电运行监控(DSCADA)、馈线自动化(FA)、配电高级应用 (DPAS)、配电仿真培训(DDTS)、自动成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配电工作管理(DWM)、停电管理系统(OMS)、故障投诉管理(TCM)、负荷管理(LM)、需求侧管理(DSM)等功能。一般由若干系统的应用集成而成,比如上述功能中的DSCADA、FA、DPAS、DDTS等属于配网调度自动化,AM/FM/GIS属于企业资产管理,DWM、OMS属于供电生产管理,TCM属于用电客服,LM、DSM属于负荷管理,通过这些不同系统的应用集成,达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集实时与管理为一体的配电管理系统。国内

7、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现状相对于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起步较晚,尤其是在我国,开始配电网自动化起步不过十多年。1998年之后,随着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大范围开展,在多个省份和直辖市掀起了第一轮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试点和应用的热潮。然而,由于当时对配电网自动化的认识不足,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技术不成熟,配电网架基础比较薄弱、一次配电设备存在缺陷、通信手段不完备、缺乏维护资源等原因,一些早期建设的配电自动化试点没有实现预期效益,部分自动化系统遭到闲置或废弃,成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反面教材。但是同时,也有不少地区,例如山东的济南、烟台,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重庆杨家坪等地,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管

8、理和运行维护,使配网自动化系统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在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运行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国内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及应用的领先者。近几年,国内电力公司和供电企业开始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行反思和分析,表现出更加理性的态度、务实的思路,不再象早期盲目追求建设一套大而全的单一系统,而更加注重和生产管理模式的结合,通过若干系统分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进而通过若干系统的建设与集成,完成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应用。尤其是随着IEC 61970、61968系列标准的成熟,基于IEC标准的CIM公共信息模型、CIS组件接口规范、ESB企业服务总线在电力自动化系

9、统的应用集成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更进一步推动了配电网自动化各功能系统之间的集成应用。例如在南方电网的部署下,深圳供电局和广州供电局2008年分别实施配网项目,重点放在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测水平和供电靠性等实用效益方面,根据一次设备的不同情况,通过一遥、二遥、三遥的不同配置选择,建设主站和终端系统,着力提高自动化覆盖水平,发挥系统的规模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成电子十年磨一剑专注配电网自动化积成电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调度自动化系统iES500基础上开发馈线自动化功能应用开始,到2000年设计开发完成独立的面向配电网特点设计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iES-DMS1000,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主站系

10、统、子站系统、终端产品,以及光纤通讯调制解调器等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并且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改进和更新版本。积成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产品在国内山东济南、烟台等九地市,福建福州、厦门等七地市,福建电力培训中心,山西阳泉、长治,广东广州、深圳、中山,重庆杨家坪,四川成都等地区局,以及一些县级供电企业等百余家单位进行了实用化运行。除了在国内的应用,积成电子配网主站及终端产品还走出国门,在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稳定运行,服务于海外电力自动化建设。积成电子除了在产品应用与推广外,还根据国内系统建设应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各地实施模式的异同,归纳各种不同的建设模式,为各地电力客户提供因地制宜的解决

11、方案,以进一步快速推动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促进国内配电网管理水平的提升。配电网自动化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发展随着国内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事业的深入,配电网自动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国内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必将向着更加集成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并进一步与智能电网战略相融合,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首先,遵循国际标准的应用集成。IEC 61970/61968系列标准是电网自动化领域的重要标准,提出了应用集成框架、信息模型和接口规范,为构建更为开放的电力控制中心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链”,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标准基础。下一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将更多采用应

12、用集成的方式,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基于标准的互联互通性,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系统集成。其次,实用化是发展及应用的重点。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实施应用,未来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将逐步从强调FA供电可靠性转变到更加注重实用化需求的解决上,系统实用性越来越强。基于GIS基础的SCADA应用,一方面不强求配电自动化系统把实时功能和基于GIS的管理功能的紧密一体,一方面也避免了实时系统上GIS功能的缺失,更加适应实际应用场景。馈线自动化FA的不同实现模式的结合,一遥、二遥、三遥多种监控的配置模式,通信方式选择上的多样化,处处都体现了系统功能向实用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最为重要的,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将是未来配电

13、网自动化的主流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是把最新的信息化、通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智能电网是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而实现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基础要求之一,也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的很多功能需要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同时,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也给配电自动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当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大都实现了配电SCADA、配电GIS以及简单的配电仿真模拟等功能,但离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高级配电自动化(ADA)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

14、面,智能电网需要依托先进传感器、双向通信网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中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双向互动,实现电力企业、用户及其他会公共基础设施的业务流程的双向服务;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配电网在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自愈、互动、优化等智能特征,适应更高可靠性、更自由的用户服务选择权等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和模式,以满足对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的运行控制与管理,实现配电快速仿真与模拟(DFSM)及灵活配电网络结构下的主动“自愈”等功能。探索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是一个前瞻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也是一次难得的深入推广应用的机会。总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用,对于

15、推动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随着配电网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建设智能配电网,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进一步促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案积成电子配电网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积成电子在多年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配电网自动化产品研发、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行业标准,提供了面向配电网管理的配电网信息采集与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IEC61970/61968国际标准,面向配电网设计,采用实时SOA架构,将SCADA、FA、GIS、配网管理、配网高级应用、故障仿真等功能集于一体,形成完整的配网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调配一体化主站系统集成EMS/DMS功能于一体,

16、适应县级供电企业调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配网自动化终端产品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具备单体大容量、性能稳定等特点,特别适合配电终端设备现场运行环境;主CPU和DSP配合的双处理器架构,保证设备功能强大、性能优良,具备高精度、低漂、低零漂等超强抗干扰能力;除在国内大量应用外,在泰国、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大量运行经验表明,该产品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具有很好的运行效果。产品系列iES-DMS1000 Extreme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最新版)iES-DDS2000调配一体化主站系统iES-F30系列馈线监控终端(FTU)iES-OM3多节点自愈型光调制解调器iES-DMS1000 Extreme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iES-DMS1000 Extreme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基于标准化平台、真正面向配电网设计,集成配网监视控制、馈线自动化、配网工作管理、设备管理和配网分析等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配电管理系统。同时系统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