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34413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课题探讨开题报告范文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随着现代科学探讨活动安排性的增加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须要应运而生的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课题探讨的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查看。课题名称:中学历史“目标导学”预设与生成探讨一、课题的提出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探讨中,许多探讨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探讨。理论探讨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老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动身,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详细操作进行了探究,围围着“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

2、行探讨,这些探讨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探讨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探讨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须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须要进一步明晰。最终,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2、2013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敬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同时,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主导”地位被充分显现。老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限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探讨、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

3、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45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一)课题探讨的目的意义1.课题探讨的目的:(1)老师学习、认可“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2)探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3)探究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加,乐学、会学,从而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合作实力、实践实力和创新实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课题探讨的意义(1)通过实施“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究、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变更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2)变

4、更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对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老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老师更新教化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老师的整体素养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目标导学”,本着“实际、好用、实效”的原则,以课例探讨为主要探讨方式,采纳“案例-评价-反思-沟通”的教学流程,深化开展教学专题化探讨,组织老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探讨的质量,探究在课堂教学中以“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化

5、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老师课堂教学实力以及驾驭课堂实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二、课题探讨的详细目标与主要内容详细目标:1、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实力、创新思维实力、自学质疑实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主动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允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2、老师成长。通过“学习、实践、评价、反思、沟通、合作”的实践策略,不断提高老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实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老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化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阔老师在改革中成长。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

6、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探讨内容:1、通过老师的“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老师认可。2、通过示范课及辅导讲座,使课题组老师基本驾驭“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视察学生的学习爱好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4、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

7、。即:(1)通过教学实践,老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2)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试验,老师驾驭编“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性。(3)通过本课题的探讨,总结出老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4)通过本课题的探讨,老师获得实行什么样的探讨方式调动学生的参加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探讨中得到收获。(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学问需适当拓展。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探讨发觉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惑。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及人员分工(一)人员分工:课题组组长:梁晓英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工作,申报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论证、总结等工作。课题组成员:曾宪

8、书负责主抓课题实施探讨;刘秉义详细负责材料的积累,实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其他成员参加编写教案,听课、评课,撰写论文等工作。(二)进行该项目探讨具备的基本条件:1、学校的探讨环境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的教化科学探讨气氛深厚,科研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果。2、资料打算学校有多年教化科研管理和理论培训的基础材料和教化科研方法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图书室还有近百种教化期刊,有优越的条件开展课题探讨。3、经费保证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在人员、时间、经费上供应保证,按课题安排确保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课题设施和课题条件,创建有利的条件保证该课题的顺当进行。四、课题的探讨方法本课题是属于实践探讨的范畴,兼有理论探讨

9、。可以采纳文献调查、调查探讨法、行动探讨法等方法。1、文献探讨法:通过探讨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探讨的内容。2、调查探讨法:通过问卷、座谈、测试、访谈等多种形式,对试验要素进行科学分析与系统整理,形成一般性结论。3、行动探讨法:在探讨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不断修改和补充。五、课题的实施本课题的探讨时间为2014年11月-2017年10月,共分为三个探讨阶段。第一阶段:打算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1、学习教化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目标导学”模式的教学基本环节,收集有关“目标导学”的资料。2、制定课题探讨方案,成立课题组,确定个人探讨内容,制定探讨安排

10、。实行开题报告会。其次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6年7月)第一步:(2015年3月-2015年11月)1、进行集体备课,主动开展“目标导学”模式公开课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2、邀请本组及其他教研人员一起听课、评课、提出看法和建议,完善“目标导学”模式。其次步:(2015年12月-2016年2月)1、试验老师依据探讨方案,对探讨过程进行整理、设计编写“目标导学”教案。2、制定能指导本学科“目标导学”模式的教学评价表,对实施过程进行可操作性的评价。3、撰写阶段性论文。第三步:(2016年3月-7月)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刚好总结课堂教学

11、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化开展探讨。2、定期开展“目标导学”模式验收课活动、竞赛课活动。3、对“达成目标”进行探讨和总结。进一步完善“目标导学”模式的教学评价表,追求“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8月-2017年10月)1、完成本方案“探讨内容”中规定的各项探讨项目,编写“目标导学”模式的教案汇编,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2、进一步深化完善、推广本学科的“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六、最终完成时间与最终成果形式(一)完成时间:2017年10月。(二)成果形式:1、探究出了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2、主动性、创建性和教学成果得到提高,本课题的探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主动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加,主动性、主动性显着提高。表现为:课上主动探讨,大胆质疑,课下仔细视察,勤于思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老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1)老师的教化观念有了明显的变更,在不断的更新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的转换,视学生为学习的主子,引导学生以主子翁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学生合作互助学习,增加了学生的人际沟通实力,使课堂教学充溢朝气和活力。(2)通过课题的探讨,老师将教化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汇合成文,撰写了教学设计、论文等,理论水平提高。(3)老师的授课水平明显提高,课堂40分钟有质量,老师的综合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4)本课题探讨试验带动了我校教化教学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课题探讨带动下,我校的教学成果大面积提高成为可能。3、“目标导学”模式的教案汇编,“目标导学”模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