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34199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新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及对策——以M市为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二、依法行政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1(一)依法行政的内涵1(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必要性1三、M市政府依法行政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一)法治意识不强,行政执法和守法观念缺失2(二)行政立法不完善2(三)行政执法主体混乱,权责不清3(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决策程序3(五)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3四、M市政府依法行政存在问题的成因4(一)思想观念层面成因41.人治观念42.法律工具主义观念4(二)立法层面成因51.行政立法无序、缺位以及所立之法缺陷较大52.行政立法质量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差53.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低54.行政

2、立法中存在部门利益倾向5(三)执行层面的原因51.行政执法体制不顺62.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低63.行政执法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6五、加强我国依法行政的对策6(一)健全依法行政理念并进行宣传教育7(二)完善行政立法7(三)完善行政政策与加强执法队伍建设7(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科学性7(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8结语8致 谢9参考文献10摘 要政府管理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并且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是建设法治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使我们的政府更加廉洁高效的为人民服务,同时也使社会更加的和谐安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是我国政府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还存

3、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本文以M市为例,主要从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对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关键词:依法行政;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个富裕民主的国家,首先是法治化的国家;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首先是法治化的社会;一个诚实友善的政府,首先是法治化的政府。可见,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然而,当下许多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政过程中却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规执法等一些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严重脱离了依法行政的执政理念,也会伤及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切身利益,造成

4、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导致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丧失。所以,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才能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增添助力。(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是对基层政府依法行政问题进行的探究,以M市为例进行分析。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了解依法行政的相关理论,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M市为例进行分析,使文章的说服力更强。二、依法行政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一)依法行政的内涵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活动过程当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并且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去行使行政权力,以及承担相对应的责任。其中包括三项要求:首先,行政机

5、关的权利必须由法律规定,这是依法行政的先决条件;其次,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利时必须要依据法律法规,既不能违反实体规则也不能违反程序规则,这是依法行政的关键所在;最后,在执法过程中如果出现有违法行政的现象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责任的落实是依法行政的保障。(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必要性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加强,现代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同时这也是现代政府转变管理方式的一次革命。随着依法行政的方针政策在我国的实行和不断的发展壮大,不但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以及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对我国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必将对我

6、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产生重大促进作用。其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构成。为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以法律来规范社会、政府、国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依法治国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国策。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就无法长久立足,依法行政就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点,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其二,依法行政是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从正式的角度上来看,依法行政决定了法律与行政的关系,重点强调的是行政服从意识和尊从法律的意识,但它的实质就是保护人民群众以及法人和其他一些组织的合法权益。其三,依法行政是推动政府加快改革步伐的有力手段。

7、政府职能方面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一起组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走向现代社会的基础以及保障。政府职能体系的转换以及政府行政规章制度的改革是政府在管理方面趋向合法化的先决条件和主要依据。 如果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政府的管理方式仍在旧的职能体系以及管理模式下运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仍然在使用旧的指挥方法,长此以往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行政,然而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与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离不开。三、M市政府依法行政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来看,在M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在依法行政的实施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M市的依法行政还不够

8、成熟处于发展阶段,成绩与问题并存,想要彻底实现依法治国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法治意识不强,行政执法和守法观念缺失M市一些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工作职员法制意识不强,根本没有达到依法行政的现实需要。比如,对于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付诸在具体的行动当中,或者把法律只是单纯的看作是治理老百姓的工具,而如果官员犯法则抱着官官相护的态度,能了则了,从而忽视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在固定思维和具体的行动中还保存较深的轻视态度,习惯了自己说的话就是法律,甚至用自己的权利压制法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小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低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意识不强

9、,巴结上司,见钱眼开,而且对业务知识不熟悉,赶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法制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粗鲁,蛮横。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良,对国家的法律不管不顾,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还有的执法人员随意私自扩大权利,越位执法,滥用职位权力,把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变成了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相当多的人不了解法律,不学习,法律意识薄弱,不守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会与执法人员配合,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 ,同时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同时,一旦与执法人员发生矛盾、合法的利益遭到侵害时,也不会用法律的武器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虽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多方面的问题引发而造成的。总之只有行政执法人

10、员和公民共同携手努力去学法,守法,用法,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二)行政立法不完善当前M市在行政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法律对行政权力的规定还不够完善,需要改进。首先,行政立法工作迟缓,严重拖了后腿,不能快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大量的行政法律以及规章制度,但是因为现代行政管理事务的繁杂,并且变化非常快,我国的行政立法工作追赶不上现实的需要,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将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带入了困境,同时也让违法犯罪人员有机可乘。其次,法治不统一,立法体制不健全。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行政法律以及规章制度是首先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而后才进行制定的,并且属于从属

11、性立法,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参照依据,不能与宪法和法律互相冲突,不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事实是很多方面我们的地方上的法规都与上级的规章制度相冲突,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冲突问题,使国家法制工作的统一性遭到了破坏。最后,行政立法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民主性。并且大多数行政机关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大多是行政机关单方面做出的决定,并没有让民众知道,更没有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缺乏民主性。在监督机制方面,我们同样更偏重于内部的监督,自我评价,并没有第三者的监督和审核,长此以往会造成很多问题,不能及时的对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思和改正,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对行政立法工作的监督制度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

12、善。(三)行政执法主体混乱,权责不清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对自己的职责不清楚,办事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执法主体所划分的层次过多,导致执法队伍杂乱无章,有了事情相互推诿,以至于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执法,有利益时则往前冲,没有利益时则互相推诿,结果造成了行政执法工作无法有序展开,办事效率不高,有时甚至没有单位负责的情况,单位之间推卸责任。同时,执法者的职业素养不高也是造成行政执法混乱的主要原因。在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原因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违法行政问题突出,经常为了利益问题执法人员乱收罚款,中饱私囊,无视规章制度,给行政的相对人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由于历史及文化原因,M市部分偏

13、远县区在法治建设进程当中依旧存在人治思想、特权观念等弊端。公民维权意识不足。例如,公民遭遇司法不公或侵权问题时一般会选择私了,而不是通过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镇政府工作人员也不具备任何专业法律知识,并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相互推诿,无法提供相应的司法援助,导致全镇依法行政水平不断下降。故而笔者认为,缺少行政人员的依法行政观念不科学,权责不清是这部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执行能力较弱,公民依法维权能力较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法行政决策程序在一些基层政府,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很普遍。这种决策方式有时完全是领导个人的主观臆想和意气用事,领导干部对于实情不调

14、研、不分析,仅凭自己的一点经验和对上级机关文件的理解就随意拍板。所谓的广泛调研、听取民意、分析决策等正规的决策程序,则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文字罢了。此类基层政府的办事效率一般都处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状态中。因此,总结起来问题又表现为:民主意识淡薄,决策专断(群众只有接受和支持决策的绝对义务,而没有质疑和协商的基本权利),决策方案的拟定缺乏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问题是,行政首长负责等相关问责制度很大程度上只是空有框架,执行力度却很小。从此类基层政府政府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能说首长完全不负责任,而是首长的责任的远远小于所造成的损失。出了问题轻则就以“试点”、“摸索期”、“群众不配合

15、”等理由推脱责任,重则也只是在县委大会上被点名批评罢了。所以致使有些素质低下的领导产生无视责任与政府声誉的心态,视决策犹如儿戏。(五)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权利要想规范的运行,就必须要靠法制和监督。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制度、政府方面的监督体系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监督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违法行政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行政监察机制的主要问题是:其一,行政监督立法残缺。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有关于行政监督方面的条文,没有了法律的约束那些个监督也就变得苍白无力,同时也就造就了互相推诿的状况,谁也不愿意去监督权利的运作,从而造就了监督体系形同虚设。其二,执法监督机制不尽合理。一些监督部门没有独立出来,而且拥有的权利很小,缺少一定的权威性。监督工作也没有做到制度化,而且没有特殊情况时基本不会去检查,也基本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责任制度,当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三,社会监督以及民主监督的力度不够。民主党派由于人数少并且经费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或者不敢去有效的行使监督权。而新闻舆论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