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系的理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340165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体系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阅读体系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阅读体系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阅读体系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阅读体系的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体系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体系的理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篇阅读 群文阅读 整本书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 万字,并提出“培养 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整本的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 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 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 阅读有了实施路径。“群文阅读”将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她最早是来自日本的“群书阅读”, 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台湾赵镜中教授在

2、全国第七届阅读教 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 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 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 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多篇课文教学 以及班级读书会中的多本书阅读从形式上比较接近“群文阅读”。2012 年 11 月底在重庆召 开的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多专 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共同正式地树起了“群

3、 文阅读”的大旗。群文阅读:赵镜中教授这样描述群文阅读,即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阅读教学。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 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 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 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1、改变传统教学观,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改变关注单篇文本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 传统语文教学。群文

4、阅读更关注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策略、方法,教师让学生读, 重在加强阅读指导。2、改变传统教学结构, 丰富阅读形态。 坚守两原则:大块读,大块悟;坚守三要点:抓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 3、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 整堂课培养学生更多阅读方式,比 如:略读、浏览、跳读等,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在阅读过程 中的质疑、讨论、交流、将是儿童群文阅读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碰撞。4、开展小学生群文阅读活动,构建小学生群文阅读大课堂。 (1)开设文学阅读课。在校本课程里每班每周专门开设一节儿童文学阅读课,纳入课程计 划,排入课表。(2)开展文学社团活动。

5、成立文学社团,聘请语文教育专家及儿童文学作家为师生授课、 作讲座,培养文学骨干,发挥辐射、引领作用。(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兴趣活动。开展分年段的不同阅读活动,比如:进行阅读速度, 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比赛活动。(4)定期举办群文阅读活动月,每学期一次,每次一个主题,逐步形成传统特色。(5)拓展延伸让群文阅读走进学生生活。(6)创办学校系列刊物,为师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群文阅读”和单篇文章的教学有许多不 同之处。但是客观的被动的“不同”不是我们选择“群文阅读”的理由,你想啊,你在“群 文阅读”的课堂里不强调字词了,你不做繁琐

6、的分析了,也不一味感情朗读了那你要干 嘛?你总要有所作为吧,你到底怎么做呢?“群文阅读”应该树立自己的教学取向。1. 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就像人们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骑自行车中学会骑自行车的,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 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 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 也 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多读”啊,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 四五百字的短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 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

7、究欲,没有多少人是愿意去重读一篇“一目了然”的短小的文章的, 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 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 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会占取很大的比例。2. 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 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 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 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 记为主

8、,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 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 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单篇文章的阅读难道就没有真问题、 没有真发现了?当然有,但你仔细想想,那些疑问和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 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它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 加以连结后产生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这就是关键所在,我们的 孩子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很多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时还不具备连结其它文章的能力。群文, 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容易引发高

9、质量的思考一一例如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再一 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 C 有害健康,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你疑惑自然来了,你 努力想做出判断,于是,你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 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3. 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大家都明白,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凡是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 感情朗读,就像“一白遮百丑”,课堂上的书声琅琅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其它许多不足和 “失误”。逐字的阅读、朗读以及美读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 大安老师说

10、“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 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的这一观点,法国政府教育部早在1972年就落实到实践上,1972 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阅读可以只需依靠眼睛, 而无需依赖嗓音),因此,朗读作为教育体制的首选手段和最终目标的地位,在 70年代的法 国已经受到严重动摇。 那么,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怎么读呢?我们还可以默读, 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 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并且昂贵;如今,交流变 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

11、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 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 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4. 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最近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 以及 PISA、PIRLS 阅读测试的被知道,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 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连结、 统整等,关于这些策略,我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章中探讨。“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

12、篇的课文 教学重视分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的模 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 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 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 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 力间的差距。整本书阅读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1941 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 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

13、整本书。 1949年,中学语 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 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但是,叶老的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 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叶老只对初中、高中阶段提出了 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并未提及小学。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 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 做的事情。2001年 7 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 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14、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这句话在现实中没有得到足 够的重视,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其理论价值,二是没有关注到其实践价值。 下面将结合叶 圣陶的“读整本的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 文字的技能。”而他一贯重视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他的整个语文教育思想 都是以养成习惯,培植能力,训练技能为目标,最终通过教师指导(教给方法)使学生自己 能够学习。(一)读整本的书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学生并不读整

15、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 少和书本接触。”“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 叶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与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 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1.扩大阅读空间。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 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 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叶老是这样说的,“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练 的。所以

16、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 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2.应用阅读方法。 叶老重视方法应用。“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 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 而且往往就具备在一本书之中,所以要研讨各体的理论,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学生在某一 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 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这样看来,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的方法,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 意、无意地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便形成 更好的习惯。3. 养成阅读习惯。 “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读下一篇,得准备另一副的心思,心思时 常转换,印入就难深入”只读课本上的单篇短章对于培养习惯似乎还缺少力度。那怎样会效 果好些呢?“如此看来,改用整本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