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339689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必备)山西省太原市201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整理日期整理人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小 山西省太原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卷(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

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基础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内外服制2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勋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

3、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4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 A B C D5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

4、国史6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B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放又名“监州” C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7日本人斯波义信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斯波义信所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出现于( ) A汉代长安 B北魏洛阳 C唐代长安 D宋代临安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

5、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9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昀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10“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 B C D11中国传

6、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种,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1218世纪后期曾来中国访问的英国人马戛尔尼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役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

7、有纪律和安全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破烂不堪”说明国家走向分崩离析 B“军官们”包括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 C“体积和外表”指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 D“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指的是鸦片战争13下列古代手工业技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B C D14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15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

8、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是( ) 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16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伯虽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

9、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17“宁可让坏人逍遥法外,也不可冤枉一个好人。”这反映了罗马法的( ) A无罪推定原则 B人人平等原则 C不告不理原则 D一事不再理原则18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者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孟子荀子孔子苏格拉底 A B C D19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

10、体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20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规,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21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 A一段 B一段 C一段 D一段22中国古代儒家有“庶人议政”的传统,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传统的是( ) A黄宗羲主张建立“学校” B康有为主张设立“议郎” C清末设立“皇族内阁” D民国初年设立

11、参众两院2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24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路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

12、相似 D三者同步25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 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26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

13、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7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28关于右图票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B反映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C说明当时社会的物资比较匮乏 D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29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