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3339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讲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葛菁菁 袁利群专题分七个部分如下:一、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缘起和发展阶段二、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研究三、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研究四、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意义五、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六、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状况总结七、 案例分析一、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缘起和发展阶段(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缘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哲学领域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开拓而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以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哲学领域价值论,成为哲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在我

2、国哲学领域展开了讨论,并成为时代和改革所提出的一项迫切的理论任务,国内许多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如李德顺、李秀林、袁贵仁、李年科等分别在自己的文章中阐述了价值的含义、分类和特点等,还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包括李德顺的价值论、李连科的哲学价值论等。随着哲学领域对价值问题的深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价值何在不断受到社会的责难和追问,而学界一直停留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和经验总结层面,停留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说明上,无法上升到哲学理性的层面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何在。为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提出将价值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之中,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先后有

3、陈秉公、张耀灿、郑永廷等在其教学中开始涉及和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研究价值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随着国内对思想政治价值论的关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 第一阶段(1932-1985年),以“生命线”为主的政治话语判定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政治话语式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人讲话中,比如“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等论断。80年代一些论文及专著中对生命线理论的依据、由来、内容和意义等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综合的分析,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我

4、党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从而进一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提出阶段。据我们检索到的文献显示,最早正式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价值问题的是郭富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5年第2期上发表的如何评价政工干部的劳动及其价值一文中。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价值问题,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潜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评价”等。同年5月,辽宁省委经济工作和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抚顺市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也专门就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真正创造价值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意见虽然粗浅,但却提出了

5、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工作者的价值追问,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性意义。1988年,彭宗佑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标准问题”。 1989年,李德顺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连续发表五篇文章,正式提出将价值哲学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打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92年,陈秉公在其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专章专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论述,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以专著的形式出现了。从这一阶段由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工作者的价值追问到将价值哲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再到专著探讨的这个过程来看,表明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开始上升到价值层面

6、,但还未摆脱对地位和作用研究的束缚。3、 第三阶段(1992-2001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探索阶段。随着价值问题的不断引入,学者们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探索。2000年1月,罗洪铁以价值哲学为理论基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功能和属性对主体的效用关系为研究视角,系统地阐发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关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特性及具体表现形态。同年3月,郑永廷也在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对“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视角、社会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及实现”等作了详细的论述。这些论述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基础。2001年4月西南师范大学梅雪的硕士毕业论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为题,首次“从思

7、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客体、层次结构、价值实现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同时武汉大学项久雨的博士论文也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根源、特征、形态,实现”等方面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2001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耀灿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书中有近四万字的篇幅对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论述,成为当时公开出版的价值论研究的显著成果标志之一。这些探索对价值论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意义,表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价值哲学的层面。4、 第四阶段(2002年 ),价值论研究的发展阶段。随着一些有关价值论的论文和专著的问世,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8、论的研究开始推向深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性、价值形态、实现的条件及规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成就较大的是武汉大学的项久雨,他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分支学科,其显著标志是2003年出版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这是我国从价值哲学的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第一本专著。该书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体系、特征、规律等进行了整体的理论建构,堪称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研究(一)价值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立足于对人类对象性活动、主客体关系的两个尺

9、度的理解,用主客体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它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客体的素性是价值的基础,主体的需要是价值的现实构造因素,价值来源于客体素性,决定和体现于主体需要,形成与实践,是主观性,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的统一。价值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主体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个概念是将价值哲学引入思想政治教

10、育教育领域而产生的,因此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结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 一种肯定意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素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素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的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

11、规定性的综合统一。价值是就主客体的关系而言,是标志着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关系范畴,只有当某种功能满足了主体的需要,才能生成价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2、学术界的争鸣 冯达成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和意义问题。 董军出: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对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 对人和社会在导向、动力、保证等问题上的满足。 李江凌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表述为: 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作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的积极意义。赖荣珍认为: 思

12、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和效用。(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根据我们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的界定,我们认为应从整体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征划分为基本特征和具体特征。基本特征具体五个方面:1、客观性。由于思想政治价值的价值客体、价值主体、价值中介、价值活动都是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的双向互相和影响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存在具有不依认识主体、评价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到客观性。2、阶级性。不同社会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的阶级本质,反映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具有阶级性。3、历史性。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

13、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即使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价值内容也是变化发生。4、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因而必然具有社会性。5、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创造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如果离开实践,坐而论道,也就是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客体,价值也无法产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特征我们一般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即1、内隐性与外显性相表里2、个体性与群体性相伴生3、精确性与模糊性相渗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特征的研究, 理论界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闵绪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有效性与有限性、独特性与多样性、滞后性与超前性。李江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

14、价值具有客观性、社会性、主体性和相对性。陈华洲教授采取辩证综合的方法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五大特征, 即 (1)在存在方式上的内隐性和外显性, (2)在作用方式上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3)在时序上的长期性与近期性,(4)在评价方式上的精确性与模糊性,(5)对象范围上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另外,理论界还有许多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具有反证性。这种反证性主要表现在, 思想政治教育愈是受到贬抑和削弱时,其对人的思想、劳动、工作及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愈大。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也就是从价值主体的角度分析价值的类型,从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观基础。这是目前理论界研究较

15、多的问题。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对价值形态的表述也存在较大分歧。根据价值的效用范围可划分为宏观价值、微观价值;根据价值的功能可分为动力价值、导向价值、动力整合价值;从价值的性质来看可分为正面价值、零价值、负面价值;从价值的构成来看可分为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理想价值与现 实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从价值的表现形态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但是,在各种类型的价值形态中,最普遍最实用的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一)社会价值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看,具有导向价值、凝聚价值、激励价值、净化价值。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完成它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具体表现为连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第三种观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具体对象的作用而言,因而可划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管理价值、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 思想政治教育遏制社会腐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荣辱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政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