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331208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2.掌握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3.能够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知识点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学生用书P82【思考】1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有没有环境问题?提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但也存在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有时集体采猎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2下面是中国古籍中载有的部分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一种人地关系思

2、想?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管子地员)提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思想;天人相关论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图表导读读教材P94图411原始狩猎示意,思考下列问题。(1)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的取食对象是什么?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采猎文明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3)此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提示:(1)植物、动物。群体采集和狩猎。(2)物种灭绝,但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3)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对人地关系的

3、认识很肤浅。材料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人类社会早期、农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四个发展时期,各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都不同。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全世界仅0.1亿人,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1)结合材料探究:人类社会早期人地关系思想有何特点?提示: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材料二农业文明时期,全世界约6亿人。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2)结合材料探究:列举农业文明

4、时期的环境问题。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特点?提示:为扩张耕地滥伐森林,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同。在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经历了由无到有的产生过程,分时期表解如下。时期生产力水平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人类社会发展早期极为低下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采集和狩猎,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崇拜自然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有

5、了较大发展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协调性,但开始探索人地关系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出现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读人类社会演进(图甲)和人地关系(图乙)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图乙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1)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是恐惧、崇拜,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非常小。而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们对自然界的利用、改造深度加大,

6、导致人地之间的不协调。(2)在我国东部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导致许多环境问题,如森林减少、生物数量种类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脆弱等。(3)我国古代的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等都不利于生态平衡。(4)人类的科技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及人口数量多少都会影响人地关系的演变。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

7、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知识点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学生用书P83时间思想论主张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20世纪初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适应论认为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长期适应;生态论用生态学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谐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思考】1.古人的下列行为或主张哪些蕴涵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人定胜天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斩伐

8、养长,不失其时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提示: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材料一由于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在古希腊时代,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

9、应环境。(1)结合材料探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历史局限是什么?提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材料二工业文明时期,全世界约30亿人,生产力极大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2)结合材料探究: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程度。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愈演愈烈。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力空前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地方人地矛盾尖锐,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人类共识。(3)结合材

10、料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是什么?提示: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材料四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理论不同,主要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论。可能论是环境可能论的简称。可能论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讨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将人视为一方,环境则是另一方,两者永远不能会合,目的是确定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适应论是受到法国地理学派的可能论的影响而产生的,认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以及地理学应当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生态论是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在其人类生态

11、学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地理学称为“人类生态学”,强调了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即经过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理念。人地关系协调论指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有意识地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与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结合材料探究: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类型依时间顺序主要有哪些?评价适应论和生态论。提示: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适应论和生态论强化人的主动性,用文化和生态观点认识人地关系是积极的,但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片面的。现代人地关系

12、思想的发展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工业社会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出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二战”以后人类认识到应主动谋求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知识拓展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才得到今天最系统、最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现总结如下表所示:理论主要观点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发展人定胜天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

13、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改造和战胜大自然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把地理学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这个积极因素上来适应论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长期的适应生态论用生态学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和谐论(人地协调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漫画:颁奖会。材料二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目前已经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吗?

14、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这一决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材料二提出“效益深圳”这一决策正是谋求人地协调的体现。答案:(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2)深圳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居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前列,这种发展多是以消耗大量原料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长期发展使该地区出现了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因此深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够解

15、决并保持深圳的持续繁荣。为了使深圳生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深圳人提出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采猎文明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此时期人地关系是怎样的?2.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何特点?3.人地矛盾最尖锐的是哪一时期?4.可持续发展论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其主要观点是什么?5.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微点拨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1)崇拜自然阶段:主要对应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崇拜自然。(2)征服自然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