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3248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八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 编 制 人: 编制日期: 审 批 人: 审批日期: 八层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 工程简述八层转换层由9轴至13轴,层高26.75m,一般梁为8001600,其中K轴、G轴大梁为12002300,走道梁为19002200,最大跨度10.8m,最小跨度9.4m,板厚400mm。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属高支模工程,又根据混凝土截面超过1m,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从以上工程简述,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特编制该转换层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案。2 编制依据 2.1 深圳市TCL投资有

2、限公司对本工程提出的招标文件、合同(补充条款)要求和提供的条件。 2.2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所设计的招商城市主城公寓工程相关的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 2.3 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2.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 2.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6 国家、地方现行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操作规程。 2.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2.8 深圳市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及深圳市文明施工手册。3 高支模系统的布署 3.1 该高支模系统全部采用483.5钢管,立杆间距梁底

3、为400,板底为800。 3.2 横杆:第一步架步距为1800,离地200处设扫地杆,其余步距均为1500,顶部横杆(梁底或板底)加设防滑扣件。 3.3 剪刀撑:四周连续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隔2000设置剪刀撑,主梁底两侧加设剪刀撑。 3.4 该支撑系统全部支承在地下室顶板上(设计荷载为10KN/m2),该部位地下室原支撑已拆除,准备采取二次支撑回顶的方法进行加固。 3.5 为了确保高支模系统部位的稳定性,准备采用剪刀支撑外,还准备在一、二、三、四、五、六层梁底下的水平方向用双向钢管与砼柱进行锁固。4 高支模系统的验算: 4.1 验收依据 根据本工程转换层概况,对层高26.75m部位的模板支撑架

4、,拟采用满堂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483.5钢管搭设。由于梁与板自重差别大,为便于搭设,增强架体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立杆间距统一按梁底400、板底按800布设,所有立杆通过双向扫地杆和横杆连成整个稳固的架体,扫地杆离地面200,19002200大梁底净高24.55m,双向联系杆步距按200+1600+151500+25024550布设,板底净高26.35m,双向联系杆步距按200+1600+161500+55026350布设,架体的验算按最大梁(19002200)支撑验算 ,板下支撑验算进行。 4.1.1 梁底支撑验算 4.1.1.1 荷载计算: 恒载 模板及背楞木枋的自重:查施工手册,普通梁

5、板木模板自重为0.75KN/。 新浇砼自重:24 KN/m3。 钢筋自重:根据项目部预算人员实际计算提供,大梁钢筋沿梁方向自重线荷载为20.86 KN/m。 活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查施工手册,对于模板支撑,取均布荷载1.0 KN/。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查施工手册,对于水平模板取均布荷载2.0 KN/。 荷载组合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4,因活载相对于恒载较小,故按满布活载来简化计算立杆受力。则受力最大的立杆承受的全部荷载为:N1(0.75+242.2+20.86/1.9)0.40.41.2+(1+2)0.40.41.4 13.06 KN 4.1.1.2 钢管支撑的强度验算

6、按强度计算,立杆支撑受压应力应满足经验算,梁下采用400400483.5钢管支撑,强度能满足需求。 4.1.1.3 稳定性验算 按稳定性验算,支撑受压应力应满足式中: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考虑脚手架露天重复使用等不利条件下的可靠度。支撑钢管计算长度L01500+2501750mm钢管回转半径 长细比 经验算,梁下支承系数按立杆400400,设一道扫地杆,16道水平联系杆,能确保钢管稳定性满足要求。4.1.2 板底支承验算 4.1.2.1 荷载计算 恒载 模板及背楞木枋自重:0.75KN/m2。 新浇砼:24 KN/m3。 钢筋自重:取1.1 KN/m3。 活载 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 1.0 K

7、N/。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 2.0 KN/。 荷载组合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4,受力最大的立杆承受的荷载为:N2(0.75+240.2+1.10.2)1.2+(1+2)1.40.80.8 7.12 KN 钢管支撑的强度验算经验算,板下采用800800483.5钢管支撑,强度能满足需求。 稳定性验算支撑钢管计算长度L01500+5502050mm钢管回转半径 长细比 经验算,板下支承系数按立杆800800,设一道扫地杆,17道水平联系杆,能确保钢管稳定性满足要求。 4.1.3 首层楼板(+0.5m),负一层楼板(-3.85m)承载力验算。4.1.3.1 荷载分析:26.75m处

8、荷载,梁13.06KN,板7.12KN。高支钢管架自重梁(0.40.4m范围)立杆:26.75m37.67N/m1007.67N横杆:(0.4218)m37.67N/m542.45N直角扣件:(518)个12.95N/个1165.5N对接扣件:5个18.04N/个90.2N合计:2805.82N2.8KN,考虑剪刀撑等其他荷载乘以系数1.1,分项系数1.2。2.81.11.23.7KN1.6KN板:(0.80.8m范围)立杆:26.7537.671007.67N横杆:(0.8219)37.671145.17N直角扣件:(319)12.95738.15N对接扣件:518.0490.2N合计:29

9、81.19N3.0KN,考虑系数1.1,分项系数1.2。3.01.11.23.96KN 4.1.3.2 首层梁板承载力验算梁: 超过梁的承载力板: 超过板的承载力则-1层、-2层需加支撑-1层支撑,暂按梁400400 483.5钢管支撑,中部纵横间一道横杆。板:800800 483.5钢管支撑,中部纵横间一道横杆。-2层支撑,暂按梁800800 483.5钢管支撑,中部纵横间一道横杆。板:16001600 483.5钢管支撑,中部纵横间一道横杆。 支撑布置与上部荷载对应,使荷载直接传至地下室底板。4.1.3.3 首层、-1层楼板受力分析由于框架梁承载力较大,相对于框梁,楼板为先破坏的薄弱环节,

10、故只对楼板承载力进行分析验算。17.31KN/m316001600 4.1.3.4 1层支撑验算强度验算:符合要求。稳定性验算: 查表: 符合要求。 4.1.3.5 2层支撑验算 -1层支架自重 立杆:(3.85+0.5-0.18)37.67157.08N横杆:(0.82)37.6760.27N扣件:312.9538.85合计:256.2N,系数1.1,分项系数1.2则0.25621.11.20.34KN -2层支撑16001600 范围荷载支撑荷载N(17.31-1080-480)1.61.6+1.3617.00KN强度验算: 符合要求。 稳定性验算: 查表: 符合要求。 故-1层和-2层支

11、撑的布置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具体支撑搭设、验算详下图:5 模板安装除常规的模板安装方法详原施工组织总设计外,另补充以下技术措施。 5.1 大梁两侧及底的木枋应侧放,即10.55的木枋受力面应在10.5的方向,间距一般梁的为200,19002200的大梁间距应为150,且木枋的材质应选用方正、无节、无腐朽的木枋。 5.2 对拉螺栓一般梁的间距应为400,19002200的大梁间距应为320,螺栓采用14,用蝴蝶夹双螺帽锁紧。 5.3 大梁底楞一般梁的为10.55的木枋,高度超过2000的应采用310.55的三根木枋组成,且沿梁通长布设(间距400)。 5.4 所有大梁及板应采用483.5钢管作支撑

12、系统。 5.5地下室底板,已拆除的亦应予回顶,地下室-1层的回顶与地下室顶板上的支撑相对应,对应包括数量和位置,地下室-2层的回顶可适当的减少1/2。 5.6 一、二、三、四、五、六层梁底下的水平双向钢管的搭设,应与四周的混凝土柱用扣件锁紧,避免在浇筑砼时产生倾斜移动。 5.8大梁底节点详下图:5.8.1 第一道木枋验算(以19002200大梁为准) 5.8.1.1 计算模型(近似取五跨连续梁)q(0.75+242.2+20.86/1.9) 1.2+(1+2)1.40.15 12.25KN/mMmax0.105ql2-0.10512.250.22-0.051KNm 5.8.1.2 木枋验算木枋

13、采用松杂木,截面10.55cm,查表拉弯强度设计值fm17N/mm2,调整系数0.8,净截面抵抗矩木枋满足抗弯要求,同理挠度和抗剪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5.8.2 第二道木枋验算 5.8.2.1 计算模型(近似取三跨连续梁)Mmax0.1ql20.118.380.420.294KNm 5.8.2.2 木枋验算 木枋系数取0.7则W275.6250.7192.94cm3木枋满足抗弯要求,同理挠度和抗剪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5.8.3 第三道木枋验算 5.8.3.1 计算模型(近似取三跨连续梁)Mmax0.1ql20.136.760.420.588KNm 5.8.3.2 木枋验算木枋满足抗弯要求,同理挠度和抗剪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6 钢筋绑扎因该层框支梁的宽度有800、1000、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