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32132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洁玲:追求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 说起教育和教学的追求,李洁玲用到同一个词“回归。她说,她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 “回归儿童本真就是要从成人的思路中跳出来,还儿童自主权,使课堂回归儿童味,符合他们的学业程度;使教育贴近儿童的生命状态,满足他们的心灵需求。李洁玲解释道。 那么,李洁玲怎样实现教育、教学的双双回归? 课堂:在和谐中自然生成 那一次,李洁玲讲完童话?夏夜多美?,现场专家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教学中,李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一个角儿,尽情地忘我读书,在读书中表现自己的理解。这时的李老师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平平淡淡、亲亲切切,在一

2、种类似聊天的气氛中悄然点拨、启发学生。就这样似教似不教地,学生该会的都会了。 李洁玲同事的话也印证了这个特点:“李老师的课堂永远是愉悦的。听她上课,感觉不到是在教,只感觉她是在跟孩子们商量着什么、玩儿着什么。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该学的学到了,该形成的才能形成了。 “似教似不教,“感觉不到是在教,这是李洁玲的教学境界在和谐中自然生成。 让语文课回归儿童味儿 从参加工作开场,李洁玲一直任教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她认为,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弥散着互尊互爱的人情,充满着乐观进取的心情,洋溢着求知探究的热情因此,李洁玲在教学中格外关注儿童的心态、感受、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努力构建“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课,最能

3、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课,最能生发儿童情趣的课。 为了贴近儿童生命状态,李洁玲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孩子,说孩子听得懂的话,做孩子才会做的事。教学?笋芽儿?的时候,她自己就变成了一棵成长中的竹子,挺直身子向上再向上;教学?父亲和鸟?的时候,她就是那个跟父亲伫立在树林里的孩子,歪着头侧耳倾听鸟儿的鸣叫于是,孩子们纷纷站起来,挺起小腰板儿,站成了一片成长的翠竹;于是,孩子们纷纷侧耳,仰脸,用心去寻找鸟鸣的声音这样的课堂,不仅孩子们被感染、被吸引,连听课的老师都入了迷,陶醉其中,有人甚至忘了做笔记。 保护儿童的“原生态 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很英勇,天不怕地不怕。随着年级的升高,那股闯劲儿就渐渐减弱了。其实,这样

4、的现象,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败体验不无关系。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天性,李洁玲时刻注意给予他们鼓励。比方,有的学生朗读才能差,读起课文来结结巴巴,听得人心里着急。可李洁玲绝不会随意终止他的朗读,而是用倾听的体态、亲切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鼓励他继续。学生朗读后,李洁玲也不会让其他学生评议“他刚刚哪里读错了“哪里读得不好,而是引导学生说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我想怎样读,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鼓励。 李洁玲还常常带照相机进班上课,用镜头记录下优秀的写字、绘画作品,端正的姿态、积极的表现,在博客中发表。这既是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又是一种导向,促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不断完善中开展自我。 丰富儿童世界的色彩 有人说

5、:“假如说语文教学如同农业工程,那么,低年级语文就是春天里的播种。播种,不是随意撒下种子那么简单。李洁玲要在学生心里种下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比方,在集中识字?苗 叶 秋?一课“苗字的学习过程中,李洁玲首先从看图入手,让学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问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然后播放小苗苗从田里破土而出的电脑动画。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建立了图中所示的“苗的概念,又能将其转化为详细形象。接着,李洁玲“你还能用苗说些什么,学生说出了“豆苗、小绿苗、禾苗、麦苗、蒜苗,还有“疫苗、鱼苗通过引领学生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个字,还体味了字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情和义。更有价值的是,学生通过

6、对字义的理解,逐步开展起观察、记忆、想象、分析、综合、概括、比拟等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条理性、灵敏性、深入性、独特性、创造性。 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孩子真让人羡慕。他们阳光,自信,举止落落大方,表达明晰准确。尤其是答复完问题后偶然吐一下舌头或做个鬼脸的小淘气,更让人不禁莞尔。 教学:研究尊重儿童差异的教学策略 关注儿童的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性格、爱好、学习根底和才能都不一样。用什么方式能让每个孩子的潜能自由地发挥出来,从而实现自由自信地成长?李洁玲一直在考虑和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入选北京市第一届名师开展工程后,李洁玲借鉴了差异教学论、个别化教学论、教学形式过程最优化理

7、论、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开展区理论,进展了“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尊重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目的是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全面开展、整体进步之间寻求一些具有效率意义的策略,推动对学生个体及个体之间差异的尊重,给每个学生合适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展。 尊重差异的教学不同于“分层教学。它不做校际、班际的分层,不分快慢班,而是倡导隐性分层、动态分层,防止标签效应。尊重差异的教学也不同于“个别化教学。因为在授课制下,老师很难为全班三四十名学生每人设定一套不同的教学方案。“尊重差异的教学是把立足点放在群体中的个性差异上,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无视学生的共性,倡导并施行并列式教学方案,强调将共性与个性有机

8、、辩证地统一起来。而“尊重差异的教学策略,是指对有差异的学生施行有差异教学的策略,是最终促进学生在到达根本要求的根底上,实现有差异的开展所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 尊重差异的教学策略,并不单纯是指按照差异进展教学,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对“差异的“尊重。 “尊重表达在对学生进展隐性分层。李洁玲对学生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所做出的只有老师自己心中有数的隐性分层,以防止标签效应,防止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阴影。进展隐性分层的目的,是强调在呵护学生情感的根底上,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利用差异,让差异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开展的教育资源。 “尊重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9、李洁玲精心安排组员,通过组内异质使成员之间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组间同质使小组间形成竞争态势。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记字形、组词语、说句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汇报、评价。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意识到:“只有我尽力了,大家才能赢;也只有大家赢了,我才能赢。同时,这种方式改变了只能让少数人成功的教学现状,可实现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丰收。 “尊重表达在营造动态、多向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认真挖掘和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资源,改变传统教学中师教生学的状态以及单向的人际交往形式,使学生置身于变化开展的状态和多向交流的环境

10、里。在这个环境里,倡导学生以“我会读“我会做“我会用“我知道“我明白“我发现了等语言和形式,彰显各自的潜能,不断萌生顿悟与灵感。 这样隐形分层,也使李洁玲的很多付出“隐形了,学生有了进步,会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样的效果当然是好的,因为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可是另一方面也造成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成长背后老师的付出。再加上学生长大后,小时候的事都淡忘了,再回母校时,经常一头钻进高年级老师的办公室,似乎忘了那个妈妈一样呵护、培育他们的李老师。每逢这样的时候,李洁玲也会有点失落,但她很快会调整心态:自己爱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为了赢得回报。况且,在和孩子相处、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自己收获过那么多幸福,

11、那么多欣喜和感动,这还不够吗? 教育:尊重儿童的成长时间表 从教24年,李洁玲一直担任低年级老师。刚入学的孩子,没有组织纪律性,没有良好的习惯,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种情况怎样面对?李洁玲的态度是:首先,要成认他们是人。成认他们是人,就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差异,就会从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其次,要看到他们是儿童,是不成熟的。因为他们是儿童,还不成熟,所以要耐心去施教,要谅解他们,谅解他们,包容他们,进而去研究、发现,给他们一个合适成长的环境。简单说,就是把儿童当儿童,给予他们一个儿童应得的关爱和尊重,不管这个儿童是聪明的、乖巧的,还是不聪明的、有些坏习惯的。 那年一开学,李洁玲就注意到了翔翔

12、,因为他是那么与众不同:他不爱和同学结伴玩耍,喜欢自己叨叨咕咕;不管什么时候,他手里总玩东西,双腿经常不停地抖动;上课时,他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随意说话,一会儿倚靠着同学坐,还时不时出溜到座位下,或者突然转身与柜子“亲密拥抱,按时完成作业更是不可能的事。 李洁玲对翔翔进展了一学期的个案研究。第一步是帮助翔翔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她通过教育引导和身先士卒,让全班同学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快,有的慢。大家应该努力让自己快快成长,同时也要理解、承受和等待同伴的渐渐长大。第二步是帮助翔翔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李洁玲经常采用暗示法来影响翔翔,借助语言、手势、面部表情、动作等,向他表达自己的发

13、现、理解或期待,不断优化他的行为。当他达成了,便通过班内表扬,让全班同学随时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使翔翔有了信心。李洁玲还会经常向任课老师以及翔翔的家人讲他的进步故事。老师们或翔翔的家人再将这些讯息传达给翔翔,使翔翔的努力目的更加明确,有了快快长大的不竭动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翔翔有了明显的进步,东西摆放整齐了,喜欢与伙伴玩耍了,上课坐姿端正的时间增长了,可以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积极要求进步,用行动争戴红领巾呢。 “儿童总是会犯错的,不犯错要我们老师做什么?看到有人气愤地说起某个孩子的“错误,李洁玲会这样说。 记者手记 和李洁玲面对面坐着,听她讲自

14、己的经历,讲对教育教学的考虑,讲自己各个阶段的成长中获得的帮助与感恩之情最强烈的感觉可用两个字来形容:舒适。因为,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既有孩子般的真与纯,又有母亲般的慈与爱。尤其是她在看似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体贴和关心,更是如春风拂面一般,温顺、亲切中透着适度的温暖。 不由想起不久前从一本书里看到的一段话 朋友问:“假如为刚入学的孩子选择老师,该侧重老师哪方面素质? 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首先看老师的脸,其次听老师说话的语气。 “难道老师的专业素养不重要吗?朋友又问。 “当然重要,也正因为重要,才做出如此选择。因为,一个老师的专业素养,会写在他的脸上,流露在他的话语间。 这本书的作者是福建省一位特级老师,与身在北京的李洁玲素昧平生。但是我相信,假如他见到李洁玲,一眼就会认定,这位和蔼、温和、浅笑盈盈的女老师,就是他的朋友该为孩子选择的那种老师。 而且我确信,倘假设他那位朋友真的按他的建议选择了,那结果也必定是极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