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语文参考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315797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语文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语文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语文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语文参考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期中模块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1B ( A劲,jng C 踟蹰,chch D 徇xn ) 2A(B两全其美 C美轮美奂 D断壁残垣) 3C (不齿:不屑提起。不耻:不以为耻。 “但”“不过”都表示转折,“不过”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而这里如果用“不过”却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应选“但是/而”。整治:整顿治理。整顿: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整改:整顿并改革)4C( A项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B项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D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词义与句意相反。)5D(成分残缺。“用

2、于地震、火灾、野外工作等意外灾害”后面缺少宾语,应补充“发生时的救援”。)二、6B (“山寨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误。)7C (“做大山寨文化的声势方能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判断无中生有。)8D ( D项,文中没有“必将成为主流”的说法。)三、9C(去:离开)10B(A、就、于是/凭借,依靠;B、如果/如果;C、凭借/用;D、却/连词,表承接)11D(中“责其王”和中“诛斩匈奴使者”表现介子的“勇”;“天子使我私报王”是一种计策,表现介子的“智”;写其回国报功;表示自己甘愿担当重任;陈述“士刺王者”,与介子关系不大)12C(路过的是“龟兹”,没有防范之心的也是“龟兹王”)四、13随即拿

3、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即”“示”“译”“报”各1分,句意1分)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去晋见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将军都赞许他的功劳。(“遂”“诣阙”“嘉”“公卿将军议者”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傅介子是北地人,因参军当了官。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元凤年间,傅介子凭借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于是王下诏命令他去指责楼兰、龟兹国。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他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路过龟兹。

4、”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授介子中郎的官职,又改为平乐监。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却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他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喜欢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装带领士兵离去,在西面的边界停了

5、下来,派译官回去,并对他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丝绸,前去赏赐各个国家,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的使者。介子与他坐着饮酒,陈列那些财物给他看。等到楼兰王和他的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谈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介子进到帐篷里,让其他人退避,二人单独讲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两把剑刺穿了胸,楼兰王立刻死去,那些贵人和身边的侍从都逃散了。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去晋见朝廷,参加商讨的公卿都赞许他的功劳。皇帝封介子为义阳侯,赏七百户人口的封地。刺杀楼兰王的两个壮士都

6、补为侍郎。”四、(24分)14.(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并作分析即可得分)(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2分)“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15.(1)挟飞仙以遨游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樯橹灰飞烟灭 (3)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义而富且贵(每空1分,共6分)五、(12分)16.(4分)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送别诗是陌头江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比喻及特点1分,意象1分) 17.杜鹃,又名布谷鸟,(1分)在春夏时节常昼夜不停啼叫,(1分)它不筑巢、不孵卵,(1分)也不哺育自己的幼鸟(1分)。 18. (1)女生和男生都将“大城市”作为主要选择对象(2分)(2)女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范围大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多选择在中小城市和回家乡就业(2分)六、(18分) 19(4

8、分)答:以此为标题能概括主要情节,(1分)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以此为标题,有利于表现西西洛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1分)当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这些都体现了西西洛的善良。(1分) 20(4分)答: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2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2分)21.(4分)答: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西西洛悉心照料

9、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2分)“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2分)22.这篇小说通过讲述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歌颂了人间超越亲情的爱和主人公美好善良的高尚情怀。(3分)当下我们的社会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这篇小说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份关爱。(3分)七、(60分)立意参考:对待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应只看到其表面的一些习俗,更应了解其中包含的团圆、亲情、文化伦理等内涵,过中秋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亲情等美好情感的升华。也可联系洋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传统节日遭冷落的现实,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将像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也可谈中秋佳节对“家和”,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