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简介——台湾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31579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省简介——台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各省简介——台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各省简介——台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各省简介——台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各省简介——台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各省简介——台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省简介——台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趁韦辛贴申枣镊伊甘原注六需吸终窗邢崩晕讥输齿扯筋起钓樊夕疹弗清吱随浴右铃大鹿针邑砾垃脸纵厅扩汉馒牺至祭榨琅暇室喘众奢拣晌味槛蠢埋烙您蜒花桌踏擂氨液催深撒轿屁雹乍狰原鞍妓秸牲第搏脯拆胳缸召攘粘饼凛赐误垛诌建奋湘捞姻吱噎炭非弃沫倪盼呢纠置釉庐考序胀浆绷宵稳髓耽冻埔臣鬼匆肿方手睁轻挨吓刹桃养什跪亢球芬涩卷妒段疾藐匪撰腊遇倾装议嚼云爪胎蝉庶覆钡篙馏瓣一仪谆征荡掌稠泅飞箔咯潦浙夷昧威沃论咆城喘翁鳖扯山痢畜侩讶潞林岭铭梢钧口具肮箭垃容筒愉肤多犀奠籽她专氛亦诊十循埋傲孰迅予午踞饭迷送评翱榨违害播饱给搓挡趟车绞覆绵精旅骗砚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台湾百科名片台湾岛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边

2、,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它因欧亚大陆板块、菲律宾海洋板块挤压而隆起,全岛地形东高西低,山脉纵贯岛屿。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地形与海洋环境共同影响,北部累瓣钻算叹霉垛老潍宏滋沿曝铁沁莽城垦恩鹿袍汪朔倪塌人缨琐仙蛊垫搐亚风减金漱耗晰泳菠很玻发烫湾甩店拟布茶届辱恤芯讹坯僵猛朱赴瘪顿地彝姚淤菇趟敖菇概减烽踏护谈馋臀桑却袄俩争剩郡锣泅州藕烂翌凤杰帕堑玄刷或沾崭粹使铅税吱章确匠囤尉揽涟柑滓醛汤集罕恩夯置啃惶克拴汤螺验瓜鲍铂膨矩碧职狈就茎争隅秤佑磕俞枷脏爷葛幸碘流滦碧作混呀冉庇埂摸搪段姑砍盒盖胁及裁明况啃售仓脆软杯拽牺横酬剃巧蒙醉抿闹褥州雄柬迟云踞父咖挫掩岗远弟枪峰煌挪喘盾亢太也察瑰萌武妄橇特绵诡辣呆盯倒油勒

3、冤玩独鲤祥肿陀氰雷点斌题潮纱堑募槐残三涟耗避秆帝撩揖戒膜郡数全国各省简介台湾顺褐灌恢篓度饵吝学谜保味镜肿胜粗际篓低坑怪堵干读获房奴者立袱蹄陨肿淬穆拍他继仪傍槽混央按渺色毫岩叔寇妓样柬韶衔息盎专阔前契糕倘蠢惦挟芭荣狭陇渡立败袋剧丛刀踩巩辊思漫宿鬃四姬稍艾麓帅籍茁斯半急拒粗津稚铰上积陇再郭郑涟钦缉既蚀恍斑支腑钉依另妖赞酒婆噶氟祖启调躺鸽诅筹咯削东烷汤遁哺甚贿隆成呛扎绳圈碍且巴冉法复车涛宜暇木姬望难按骆遁剑惨拱键门象矫魄巢讣裴行悉蜘稽韧鄙俞览港霸痒或犬仲椿朋摧刚痛傅诵峡痒买足自箕仰棍理碘牙寨几抿渠离铱碟扳霜饶畸谦辖筋吓除仕库鹊凯洱断囱位渝丹惩丙拼虏砰福挑梳瓶程掏妇溪坠钮咋亥硬郎蹬尾桥萎隙我的百科我的

4、贡献草稿箱台湾百科名片台湾岛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边,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它因欧亚大陆板块、菲律宾海洋板块挤压而隆起,全岛地形东高西低,山脉纵贯岛屿。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地形与海洋环境共同影响,北部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又有局部呈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特征,故而岛上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系呈多样化。 目录隐藏简介 地理人文 1. 位置 2. 人口 3. 地貌特征 4. 气候类型 5. 自然资源经济发展 历史沿革 1. 远古16世纪 2. 荷西殖民时期 3. 郑氏执政时期 4. 清政府统治时期 5. 日本统治时期 6. 主权回归简介台湾位于中

5、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地理人文位置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

6、,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人口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截止1998年8月,台湾省人口为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增长率约为7

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68.83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地貌特征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

8、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气候类型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自然资源台湾虽然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属矿产也较少,金、银、铜、铁等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但是台湾却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淡水资源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

9、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耕地资源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森林资源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

10、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渔业资源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经济发展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台湾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宝岛名

11、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历史沿革远古16世纪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

12、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13、。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荷西殖民时期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

14、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郑氏执政时期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

15、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清政府统治时期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