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教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31388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中的弱智儿童教育李光锋 摘 要:以弱智儿童的教育为例,从弱智儿童的行为问题,良好行为养成对弱智儿童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帮助弱智儿童养 成良好的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以更科学的方法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特殊学校;弱智儿童在特殊学校的教学中,弱智学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弱智学生的教育教学及训练过程中,培养弱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养成教育对弱智儿童发展的意义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儿童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西方有句谚 语,”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

2、格,收获命运。“也就是说良 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促进人更好地发展。 2 弱智儿童由于智能发展先天不足,要指望通过教育或训练把他们培养成这样或那样的人才,一般是不现实的。然而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认为弱智儿童是不可教,因为他们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智障儿童,所以我们应该坚信,作为儿童,他们同样有着发展的潜能,因而他们是可教育或是可训练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每一个人发展到最佳状态。对弱智学生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其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将来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因此,我们切不可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或者因为训练过程的漫长、艰辛而放弃对他们进行课堂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弱智儿童课堂行为养成教育的

3、方法 1.伴随学习法 所谓伴随学习,就是一种融入在动态的生活环境中的学习,这是所有年幼儿童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可以把课堂行为要求融入到动态的课堂生活中,伴随其学习过程而逐步向他们提出行为要求。比如,课堂上要学生既不随意讲话,又能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一些话题,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教师应一边示范,一边对他们进行评说,如”如果你会,你就举手回答。“”不要打断别人的话,这很不礼貌的“等等,只有这样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慢慢地去体会和领悟课堂上应有的行为。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虽然也是普通教育中常用的原则,但这一原则对弱智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更

4、为重要的意义。模仿是学习的前提,这对弱智儿童也适用。当然,由于智力的障碍,他们不能模仿比较高级的行为。但一般的行为还是能模仿的。比如:打人、唾人、不礼貌待人等,他们也是”一学就会“。所以,成人在他们面前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出好榜样来让他们学习。 3.行为矫正法 弱智儿童思维能力较差,空讲道理他很难理解,所以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教他懂得道理。在错与纠错的过程中教会弱智儿童正确的行为。弱智儿童往往伴有某些行为问题或特殊功能障碍,若按奖惩学习原则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运用阳性强化法训练弱智儿童的功能性遗尿;让患儿在白天出现尿意时自行控制暂不排尿,每次控制成功就给奖励;每天延长控制排尿时间,从2一3分钟直到出现尿意后能控制45分钟,如此训练可使他夜间不再尿床。 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这个社会对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要求,同样也适用于他们。虽然,在教导这些行为时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是,社会应该给予弱智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弱智儿童常常伴有先天畸形、营养失调或其他疾病。家长应积极为他们治疗,为教育和训练奠定一个良好的生理基础。学校作为培养弱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专业场所,更应该为弱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弱智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从而真正唤起弱智儿童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