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309453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125分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程考试(25分钟)1、单项选择题(30题)1.爱情的基本倾向是( )。1.精神之恋2.互惠互利3.社会制度4.无私奉献2.社会认知论的主要观点是( )。1.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认为人有一种动力倾向3.人们总是试图使其认知与其感情相符4.强调个体认知过程在行为中的重要性3.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 )。1.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2.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3.靠道德培养来实现4.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4.“归因”是指( )。1.对客观刺激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推测的过程2.是对他人的综合认知3.是个体根据

2、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判断的过程4.指在事件研究中,回归到事件产生的原因的一种研究手段5.社会学习论的主要理论假设是( )。1.个体通过强化能学会某种行为2.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3.应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4.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6.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 (P,E)中,P代表( )。1.行为2.个体3.个体所处的情境4.函数关系7.成就动机是指( )。1.个体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的动机2.个体想要达到目标的情境但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3.个体为释放多余冲动而有意伤害他人的动机4.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

3、状态的动机8.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2.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3.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4.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2.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3.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4.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

4、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10.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为()。1.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2.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3.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4.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11.“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爱情( )。1.游戏式2.忘我式3.激情式4.逻辑式12.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1.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2.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3.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4.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 1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的心理层面是指( )。1.主我2.客我3.本我4.自我14.在有一种以上的原因可

5、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的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这是归因的:( )。1.不变性原则2.折扣原则3.协变原则4.客观性原则15.如果个体不明确其所扮演角色的地位、他人的要求及期待等,就可能产生角色失调,这类失调被称作( )。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失败4.角色矛盾1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导致的印象形成的效应有( )。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3.定型4.刻版印象17.( )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刺激,它既有先天遗传的成分,也有后天习得的成分。1.目光接触2.言语表情3.面部表情4.身段表情18.社会学习论关于侵犯行为的解释是( )。1.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

6、能量必须宣泄出来2.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体现个体的攻击欲望3.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来消除4.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19.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是( )。1.自我2.身份3.角色4.地位20.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3.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4.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2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这种现象是(

7、)。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3.定型4.刻版印象22.塔尔德模仿律中提出的“个体对本土文化的喜爱,总是优于外域文化”被称为( )。1.结果律2.下降律3.几何级数律4.先内后外律23.下列关于访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访谈中的气氛应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2.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问员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3.结构化访谈中,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4.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关于他的信息24.人际沟通按组织系统可分为( )。1.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3.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4.单向沟通与双向

8、沟通25.结构访谈是指( )。 1.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内容较为广泛的面对面会谈 2.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3.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的粗线条式的访谈4.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26.亲和起源于( )。1.恐惧2.喜欢3.依恋4.本能27.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取向是:( )。1.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2.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3.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4.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28.形成对他人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每一特征的重要性的信息整合模式称为

9、( )。1.平均模式2.加法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逻辑平均模式29.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1.班杜拉2.麦独孤3.马斯洛4.弗洛伊德 30.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影响人际认知的心理效应是:( )。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光环效应4.刻板印象2、多项选择题(20题)1.问卷设计的原则有( )。 1.目的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伦理性原则 4.非歧义性原则 2.图式所具有的作用是(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2.影响对表象对象的选择3.影响个体的记忆过程4.影响个体的自我知觉3.印象整饰的策略有( )。1.戴上“面具

10、”,把自我隐藏起来2.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期待3.按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4.投人所好4.关于自我概念,正确的是( )。1.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2.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认知3.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识4.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心理面5.社会角色是( )。1.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2.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3.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4.是指个体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6.关于自然观察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2.研究者在进行自然观察之前,不需要作任何准备3.自然观察法的特点是对所观察

11、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4.自然观察的主要功能是描述行为,也可能提供某些经验数据7.符号互动论源于学者( )。1.霍曼斯2.布劳3.米德4.詹姆斯8.角色失调包括( )。 1.角色期待 2.角色领悟 3.角色中断 4.角色冲突 9.霍兰德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 )。 1.哲学思辨阶段2.实证分析阶段3.经验描述阶段 4.理论假设阶段10.社会感染的特点有()。1.全面性2.双向性3.接受的迅速性4.爆发性11.态度的成分包括:( )。1.认知成分2.意志成分3.情感成分4.行为倾向成分12.对社会交换论描述正确的是( )。1.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2.重点强调人与人

12、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3.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4.社会交换论认为并非所有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13.对再社会化正确的理解是:( )。1.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2.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3.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4.包括对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再教化14.( )是外控者的观点。1.找一份好工作主要取决于好机遇2.成功靠自己辛勤地耕耘和努力得到的3.出现问题时,会首先想到让母亲替自己解决4.家长要求学什么专业好,就学什么专业15.社会化的条件是(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2.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3.人类社会物质资源丰富4.人类道德发展水平较高16.人际关系的特点有( )。 1.情感性 2.个体性 3.直接性 4.主观性17.“家庭的功能”有( )。 1.夫妻性生活 2.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3.休闲娱乐功能 4.感情交流功能18.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历经(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3.考验阶段4.稳定交往阶段19.婚姻的动机有( )。 1.追求经济利益2.符合道德规范 3.完成繁衍功能4.稳固爱情成果20.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有( )。 1.认知者的经验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4.认知者的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