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309201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版)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广州测试)右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人民公社被撤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2(2012韶关调研)“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2、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3下图反映的信息有()农村土地经营权发生变化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 BC D4(2013广东六校联考)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5(2013广东百校联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

3、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对他的背叛6(2012广东六校联考)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歌词中的“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2012揭阳模拟)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

4、的发展方向8.(2012湛江模拟)右图是中国大陆一幅描述人们经济生活的漫画,此时的流行语是()A人民公社,一大二公B工业增速,超英赶美C阶级斗争,一抓就灵D改革开放,联产承包9(2013汕尾摸底)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10(2012广东五校测试)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A设立深圳等

5、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1(2012深圳调研)有学者认为,1978年中国出现改革开放绝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内外背景。下列选项属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国际背景是()A“和平与发展”逐步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B两极格局结束后,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各国市场的开放D苏联解体的教训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借鉴12.(2012潮州期末)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产业面

6、临挑战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广东九校联考)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

7、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哪些思想主张?(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孙中山这些主张在当时为

8、什么不能实现?(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8分)(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解决农村的民生问题?(4分)14“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中国人从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

9、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

10、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6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4分)(4)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

11、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 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1选C根据题干“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说明有很大的风险。人民公社在20世纪80年代才被撤销,故A项错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还没有全面推行,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的序幕,排除D项。2选B“停止批邓”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冤案一理”拨乱反正,“生产狠狠抓”抓经济建设。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大内容。3选A从图片中的“小岗”“大包干”“讨饭还不如回村大包干”可知,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而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仍属于集体,故正确,错误。4选C本题考查农

12、村生产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一大二公,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提高。分析各选项A、B、D三项不是共同点,C项符合题意。5选B20年前是合作化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20年后,大家又散伙了,单干了,说明农村经营方式有集体到个体承包,故选B。6选B由时间“1978年”和关键词 “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说明人民公社本制没有满足群众的要求,故A、D两项不对。7选A本题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并没有改变

13、土地所有权,农村自1956年后一直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故A项不对,符合题意。8选D图片上写着“欢迎选购”,下面有丰富的农产品投放市场,这些现象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故选D项。9选D从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选择D项。A项是中共十四大的贡献。10选D由材料“开放整个海岸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可知,“35年来”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84年,1984年我国开放大连、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活力,符合“开放整个海岸”等信息,故选D项。11选A两极格局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结束,故B项不对;

14、世贸成立在1995年,故C项不对;苏联解体1991年,故D项不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A项。12选B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根据题干时间“1979年3月”分析,此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题干主要的侧重点是经济现象和结构的变动,体现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1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生问题。第(1)问,归纳孔子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从“政府当与人民协力” “土地之岁收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等关键信息归纳其措施;第二小问应该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来思考和回答。第(3)问,回顾19581962年的经济曲折发展史实及消极影响来回答。第(4)问,应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角度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改善农村民生的措施。答案:(1)思想主张:体现了“仁”和“礼”的思想(等级观念)。(2)办法 :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问题;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通过社会福利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原因:因为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不能走向富强,所以民生问题就不可能解决)(3)原因: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