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30861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大开发 畜牧大发展 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议,为西部地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处理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我们认为,本市在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中,不可忽略加紧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大发展。一、畜牧业是一个很有期望的大产业。1、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通常全部在60%以上,而中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左右,铜梁县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3%。所以,要赶上发达国家优秀水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

2、客观要求,发展前景宽广。2、畜牧业含有产业链条长、转换力强等优势。一是周期短、见效快,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还可带动种植业、饲料、食品、轻纺、皮革、医药、化工等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而且还能推进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能够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之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3、畜牧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我国市场看,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改进,传统的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蛋、奶等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正在被打破,粮食的份额逐步缩小,肉、蛋、奶逐步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乏的生活品,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中国现在肉类消费人平均占有量为45千克左右

3、,人均消费量438元,和人均粮食消费支出等量。预计,二十一世纪前10年,年人均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速度增加,在2021年人均占有量将达7080千克。现在,中国奶制品占世界平均的十五分之一,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从国外市场看,很多国家以肉、蛋、奶作为主食,把畜产品尤其是草食牲畜产品称为“绿色食品”需要量很大。据资料介绍,中国草食性畜产品关键出口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域,但出口量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30%左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教授预计,中国入世后,种植业将受到很大冲击,但畜牧业及畜牧产品加工很可能是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优势产业。4、畜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4、首先,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粮食等关键农产品由长久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有更多的粮食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其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退耕还草,又促进农区畜牧业尤其是草畜牲畜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有,多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愈加重视,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全部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了主要位置,把加紧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之一,要求立即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现在,中央相关方面正在制订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必将愈加有益于推进畜牧业的发展。5、本市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本市地域宽广,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粮食、青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比北方更有优势

5、。同时还含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宽广消费空间,重庆大城市辐射范围广,集散效应强,利于扩展外销等优势。而且本市发展畜牧业还含有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户户有养殖,假如加以引导,会起到牵一发动全部的效应。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思索。1、理清思绪,明确发展方向。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依靠,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关键,以发展优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产品为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为真正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期望产业。2、大力引导,转变观念。各级干部首先要深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靠树立市场意识、当代农业意识,花大力气引导农民改

6、变长久以来形成的把种植和畜牧业相互孤立,把畜牧业当家庭副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农牧结合,农牧联动的新思想,逐步过渡到畜牧业专业化上来,增强市场农业意识,使政府的决议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真正把畜牧业看成一个大产业来发展。3、培植龙头,推进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定趋势,是实现畜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因为现在畜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的小生产意识还不适应大市场趋势。传统的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粗放经营方法,不能给农民带来致富。要实现产业化经营,推进畜牧业大发展,必需要有龙头的带动。证实,没有龙头的牵引,是不能带来产业化的。过去铜梁发展兔业,是散养的模式,虽是“繁星满天”就

7、是没有“航空母舰”。以后政府以重庆铜梁群益兔业有限企业为龙头,大力扶持,引导走“企业+农户”的路子,在短短两年间,不但带动了农民养兔致富,促进了铜梁兔业发展,而且企业规模快速壮大,建成了西南最大的种兔场,种兔不但在本县、本市畅销,还销往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地,供不应求,肉兔远销吉尔吉斯等国外市场。1999年企业产值达400多万元。这就是龙头效应。所以,发展畜牧业应把工作关键放在找准业主、扶持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上,着力扶持一批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能起到龙头作用的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营销企业。充足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资金融通、资产

8、整合的功效。让“月亮”带着“星星”走,牵动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创品牌,实现分散的农户和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逐步向产、加、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4、加大科技兴牧力度,提升畜牧产品含金量。科技是提升畜牧品种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加强良种工程建设,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优良品种的研究和推广。二是加紧天然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和科技喂养方法的研究,指导农民把种粮、种草、养畜相结合,大搞青贮饲料,科学喂养,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三是要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四是搞好科普宣传和培训,提升农民的喂养管理水平。五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因为科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致使出现首先发展畜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而其次科技人才又闲置浪费,“干的人不会,会的人不干”的怪圈。应采取有效方法,理顺体制,激活科技人员的主动性,走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加紧科技结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另外,加强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环境保护、信息服务和健全防疫体系一系列配套工作也要跟上,以促进畜牧业大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