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30590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自学辅导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文东一、语文生活(一)学习要求1、了解语文的二重构成要素。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2、从语言和言语的人文属性理解语文的人文性质。3、正确理解语文和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一) 重点提示1、什么是言语?它与语言有什么区别? 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和作品。包括言语主体、言语环境、言语作品三个要素。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语言是社会性的,言语是个人性的。语言的材料和规则属于所有的社会成员,只有使用这一语言的人们都予以认可,语言才可能实现它的功能。而言语是一种事实性的存在,具体表现为个人的言语活动。所有的言语活动,无论是听

2、与说,还是读与写,最终都要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完成。其次,语言是潜在性的,言语是显在性的。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它是人们在日常言语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潜藏在言语之中。在人们现实的语文生活中,显现出来的只是具体的言语,人们的所读、所写、所听、所说的都是言语。再次,语言是空间性的,言语是时间性的。语言是一套知识体系,它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系统性存在。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都处在一种内部的结构关系中。言语的表现形式是一个过程,或者这个过程的结果(作品)。不管是过程还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它们都是动态的,是一个时间性存在。言语作品是言语行为的产物,其最后的实现,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过程来完成。2、为什么

3、说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语文就其本真状态而言,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之为人的生活世界。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而是生活在语文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1)语文是人的符号本质的对象化。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成果的“浓缩”和“结晶”,人的生命进化成果都直接表现在人的语文上。语文是人创造的,人创造的语文作为一种客观“精神世界”规定了人的生存方式。(2)语文是人性的积淀性遗传方式。人的进化一方面表现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改造了人的有机体,包括四肢和大脑。另一方面,人因为有了语文,使得人类文化得以积淀,代代相传。如果没有语言,历史和传统将不能延续。人接受和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他接

4、受和继承历史传统的过程。(3)语文是人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存在着三种掌握世界的方式系统,第一种是“人类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方式系统”,第二种是“人类对世界的精神掌握方式系统”,第三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人类对世界的实践精神方式系统”。而三种掌握世界的方式都以语文为历史的和逻辑的前提,并隐喻和实现在语文过程中。二、语文素质(一)学习要求1、了解语文素质的构成要素。理解语感的涵义。2、理解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3、了解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感之间的关系。(二)重点提示1、什么是语文素质?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语文素质,就是一个人的语文生活素质,是一个人语文生活所需要的修养中最基本、最

5、重要的那些组成部分。它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两个层次指的是直觉的层次和非直觉的层次,直觉的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的层次包括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三个方面。2、什么是语感?为什么说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从同化论的角度,语感可定义为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是建立在言语材料意义基础上的言语意义创造。为什么说语感在语文素质中占据核心地位呢?其一,语感是一个人的语文生活的主要途径。一个人的言语过程不是靠运用语言知识生成的,而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语言现象首先是一种生命现象,具有生命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所以语文是一种艺术,它的规律是感觉的规律,这种感觉的规律就是语感。其二,语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智慧

6、。一方面语感是以言语对象的感觉为起点,但这种“最终”感觉的背后,隐藏着理性的内容。它是以感性形式表达理性内容,把感性过程凝结在感性形式之中。另一方面,语感是以直觉、顿悟和灵感达到对言语作品的理解,是一种真正可能达于其本质内涵的有效方式。其三,语文素质的其他要素是从属于语感素质的。语文素质的四个要素并不是处在一个平面上,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本身没有终极性目的意义,它们是为语感的形成服务的,为语感的形成打基础、提供前提条件或手段条件的。3、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对形成语感的作用。语文思维对语感形成的影响。一般而言,言语主体完成一个语文思维的过程,就在言语主体的内部留下一种心理痕迹,在下一次类似

7、的言语活动中,这种心理痕迹得到强化和巩固。当这种强化和巩固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转化为一种直觉水平,这即是语感。语文知识对语感形成的影响。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言语知识和语文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自觉的言语实践来实现,即是教学者既强调学生对言语作品的直接感受,同时又从具体的言语作品出发,相机传授语文知识。这种语文知识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规范指导着言语实践,同时又在这种言语实践中不断巩固这种知识,直至成为一种素养。此时,语文知识就不再是独立于主体的一种理论学说,而是内化为主体的一种心理行为结构模式,一种自动化的心理反应机制,语感也就产生了。语文技能对语感形成的影响。人的语文活动包括一系列的

8、动作和心智技能,这些动作和心智操作如果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其中某些方式便从“有意识”转变为“自动化”,从而形成一种动力定型,能够在意识的参与和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顺利地、有效地实现,从而推动语感水平的提高。三、语文课程(一)学习要求1、知道语文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2、了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了解语文课程阶段目标对“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提出的新要求和“综合性 3、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4、了解语文教育的目的。5、了解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6、了解综合型语文教材和分科型语文教材。了解语文教材的主要特征。(一)重点提示1、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什

9、么要强调二者的统一?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将陷入科学主义的泥坑;

10、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教学将陷入人文主义的乌托邦。如果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那么,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着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怎样学才会有效果”。这四个问题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的必要的构成部分,是与学习者休戚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2、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实质,是作为言语主体的师生,共同凭借言语作品和言语活动,不断发展言语主体的言语素质。言语素质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由于言语的生成与理解都与人的思想、情操、品格、胸襟、视野以及生活体验等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人的心灵,始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具体地说,听读教学活动本质是言

11、语作品(主要是课文)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化,即言语作品的言语形式主体化于学生的语感,其言语内容主体化于学生心灵的一体化过程。说写教学活动本质是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形成言语作品,即学生的语感客体化于言语作品的形式,学生心灵客体化于言语作品内容的一体化过程。学生的言语化过程也就是人性化过程。因此,语文课程以人文性为本质属性,理所当然。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

12、课程文本的互动。4、语文教育应该达到什么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哪些条件?关于语文教育应该达到什么目的,“课标”是这样表述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条件是:(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前提;(2)积极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策略:(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保障。5、如何认识语文基本能力的具体内涵及结构?对语文基本能力的认识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语文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对语文能力的外延作了一种描述性的划分。二是认为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智力两个方面,语言能力又包括识字组句、听说读写等,智力又包

13、括思维与观察能力等。这种看法,一方面仍然是外延的划分,同时这种划分是知识能力合一观念下的能力观。三是认为语文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为内容,包括语音、词汇、修辞、逻辑、篇章等因素,实际上指语言知识;其二为操作,包括认知、理解、记忆、思维、评价等因素,实际上指开展语文活动的心理因素;其三是产品,包括听说读写等因素,实际上指语文活动的外部形式。有新意,但仍然停留在语文能力因素的描述上。四是认为语文能力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学习兴趣与习惯,一是语言运用能力,一是学习策略与自学能力。但是将这几个方面进行并列,缺乏科学的逻辑。五是认为语文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各学科共有的一般能力因素,如理解、分析、记

14、忆等,第二个层次是语文能力因素,即听说读写能力,第三个层次是语文单项能力因素,如使用工具书、拼音、书写、说话等等。这种说法较好地解释了语文能力的心理条件在语文能力结构中的地位问题,但从整体上仍是一种外延划分。六是认为语文能力包括系统化知识、接受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一种定量研究,但同时也是举例性质的研究。6、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章学、文艺学、语言学给出的知识体系,也不是文章、文学所能提供的内容体系,而是“言语活动”、“言语作品”中所包含的言语形式。为什么说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因为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

15、定的言语内容。因此,比之言语内容,言语形式是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而语感作为一种“感受性”,即人对客观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其刺激物必然是言语内容赖以存在的物质的言语形式。言语形式直接诉诸于人们的感觉、知觉、离开具体的言语形式,语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7、如何理解语文教材编排序列的模糊性?序列的基本要求是“明确”,而且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的排列,呈有序状态,而模糊则是不清晰和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的无序性首先根源在于选文的形式,只要是选文式教材,就存在着“无序排列”的问题。因为很难就选文的形式和内容按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编出一个准确的序列。其次,造成语文教材的无序性还有言语主体和言语能力

16、获得的无序和存在的无序等原因。语文能力是言语主体的心理,其层级的相对性、联结性、言语心理操作的循环性,言语活动程序的交互性,“对话”过程的开放性等,并不要求有明确序列的言语材料作为操作对象,即使序列很明确,对象化过程也将因言语主体的主观因素打乱。因此,教材的“序列”始终是相对的,处于“模糊”状态。如果要像数学、物理、历史教材那样有明确而严密的“序”,那无异于扼杀了语文的生命。四、语文教学(上)(一)学习要求1、了解“对话型”与“训诲驯化型”、“传授训练型” 语文教学观念的差异。2、了解在对话型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定位。3、了解在对话型教学中学生前理解相对贫乏的具体表现。4、理解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5、了解全息性、审美化、实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