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30430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通信原理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通信原理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通信原理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通信原理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实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通信原理综合实验报告学 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号022211117学 生沈文杰指导教师赵晓丽一验证性实验1.模拟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用途2、观察分析各种模拟信号波形的特点。二、实验内容1、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2、熟悉几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来源及去处,了解信号流程。三、设计思想利用信号源模块和20M 双踪示波器进行模拟信号源实验。主要测试点和可调器件说明如下: 1、测试点2K同步正弦波:2K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端口,幅度由W1调节。64K同步正弦波:64K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端口,幅度由W2调节。128K同步正弦波:64

2、K的正弦波信号输出端口,幅度由W3调节。非同步信号源:输出频率范围100Hz16KHz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信号,通过JP2选择波形,可调电阻W4改变输出频率,W5改变输出幅度。音乐输出:音乐片输出信号。音频信号输入:音频功放输入点(调节W6改变功放输出信号幅度)。2、可调器件K1:音频输出控制端。K2:扬声器控制端。W1:调节2K同步正弦波幅度。W2:调节64K同步正弦波幅度。W3:调节128K同步正弦波幅度。W4:调节非同步正弦波频率。W5:调节非同步正弦波幅度。W6:调节扬声器音量大小。四、实验方法1、用示波器测量“2K同步正弦波”、“64K同步正弦波”、“128K同步正弦波”各点输出的

3、正弦波波形,对应的电位器W1,W2,W3可分别改变各正弦波的幅度。参考波形如下:2、用示波器测量“非同步信号源”输出波形。1)将跳线开关JP2选择为“正弦波”,改变W5,调节信号幅度(调节范围为04V),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2)保持信号幅度为3V,改变W4,调节信号频率(调节范围为016KHz),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3)将波形分别选择为三角波,方波,重复上面两个步骤。3、将控制开关K1设为“ON”,令音乐片加上控制信号,产生音乐信号输出,用示波器在“音乐输出”端口观察音乐信号输出波形。5实验结果6结论2.增量调制编译码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增量调制编译码的基本原理,并理解实验电路的工

4、作过程。2、了解不同速率的编译码,以及低速率编译码时的输出波形。3、理解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系统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4、熟悉增量调制系统在不同工作频率、不同信号频率和不同信号幅度下跟踪输入信号的情况。二、实验内容1、观察增量调制编码各点处的波形并记录下来。2、观察增量调制译码各点处的波形并记录下来。3、工作时钟可变时M编译码比较实验三、设计思想利用信号源模块(主要是1号模块)和20M 双踪示波器进行模拟信号源实验。主要测试点和可调器件说明如下: 1、 输入点说明1号板CLK:CVSD编码时钟输入点DCLK:CVSD解码时钟输入点CVSD-SIN:音频信号输入点CVSD-IN:CVSD编码

5、信号输入点2、 输出点说明1号板TH7:再生信号输出TH8:一致性脉冲输出CVSDOUT:CVSD编码输出DOUT:CVSD解码输出信号源板2K同步正弦波:输出与CLK1同步的2K正弦波信号CLK1:时钟信号。实验结构框图如下:图4-8 CVSD编译码实验结构框图四、实验方法(一)、增量调制的编码实验1、将信号源模块、模块1固定在主机箱上,用黑色塑封螺钉拧紧,确保电源接触良好。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将信号源模块和模块1的电源开关拨下,观察指示灯是否点亮,红灯为+5V电源指示灯,绿灯为-12V电源指示灯,黄色为+12V电源指示灯。3、关闭电源,按如下方式连线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

6、说明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模块1:“CVSD-SIN”提供音频信号信号源:“CLK1”模块1:“CLK”提供编码时钟4、打开电源,示波器在信号源上的测试点“2K同步正弦波”处观测,示波器的设置如下: 模式CH1触发源CH1扫速100s/div幅度1v/div交直流耦合AC探头1 观察波形并调节信号源上的电位器W1,使波形的峰-峰值在3V左右,然后调节示波器上的释抑旋钮,直到波形稳定。图4-8 2k同步正弦波5、信号源上的拨码开关S4设为1010,使测试点“CLK1”输出32K时钟。6、用示波器的CH1通道观测1号板的测试点“TH7”,同时调节1号板的电位器W2,并调节示波器上的释抑旋钮,直

7、到波形稳定。参考波形如下:图4-9再生信号参考波形7、观测一致性脉冲输出(TH8)与CVSD编码输出信号(CVSDOUT),示波器的设置如下:模式双踪触发源CH1扫速100s/div幅度2v/div交直流耦合AC探头1CH1测“TH8”,CH2测“CVSDOUT”,对比观察,同时调节示波器上的释抑旋钮,直到波形稳定,参考波形如下:图4-10CVSD编码(下)与一致性脉冲(上)参考波形8、“2K同步正弦波”改为“非同步正弦波”其他的连线不变。观察波形,同时调节信号源上的电位器W4,使波形频率为800HZ,然后调节示波器上的释抑旋钮,直到波形稳定。9、音频信号的频率,幅度不变,重复步骤310、工作

8、时钟可变状态下M编码比较实验 用2K同步正弦波输入,保持峰-峰值2V,改变编码时钟频率,可选时钟有8K、16K、64K。(改变信号源上的拨码开关S4)再观测再生话音信号(TH7),一致性脉冲输出(TH8)和CVSD编码输出信号(CVSDOUT)波形。(二)、增量调制的译码实验1、同等条件下的PCM与 M 系统性能比较实验单音频信号实验1)断开电源,接着上面CVSD调制实验增加以下连线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模块1:“CLK”模块1:“DCLK”提供解码时钟模块1:“CVSDOUT”模块1:“CVSD-IN”将CVSD编码信号进行解码2)打开电源,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调节W1改变

9、信号幅度,使输出峰-峰值为2V的正弦波信号。3)将信号源板上S4设为1010,使“CLK1”输出32K的时钟信号。用示波器对比观测TH7和DOUT输出波形。并作记录,注意相位关系。CH1测“TH7”,CH2测“DOUT”,对比观察,同时调节示波器上的释抑旋钮,直到波形稳定。参考波形如下:图4-11TH7与DOUT的参考波形4)调节信号源上W1改变输入音频信号的幅度,重复步骤4),并识别正常编码,起始编码与过载编码时的波形。话音通信实验1)去掉下表连线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模块1:“CVSD-SIN”以前的接法2)增加以下连线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音乐输出”模

10、块1:“CVSD-SIN”现在的接法模块1:“DOUT”模块1:“IN”译码输入模块1:“OUT”信号源:“音频信号输入”提供输入信号将信号源上K2拨到“ON”状态,重复以上步骤并调节W6,改变音乐信号的大小。实验八 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2、 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3、 掌握用CPLD实现码型变换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 观察NRZ码、RZ码、AMI码、HDB3码、CMI码、BPH码的波形。2、 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的波形。3、 观察HDB3码、AMI码的正负极性波形。4、 观察RZ码、AMI码、HDB3码、CMI码、BPH码经过码型反

11、变换后的输出波形。5、 自行设计码型变换电路,下载并观察波形。三、实验器材1、 信号源模块 一块2、 号模块 一块3、 号模块 一块4、 2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5、 连接线 若干五、测试点说明1、 输入点说明6号板NRZ:NRZ码输入点。BS:编码时钟输入点。BSR:解码时钟输入点IN-A:正极性HDB3/AMI码编码输入点。IN-B:负极性HDB3/AMI码编码输入点。DIN1:正极性HDB3/AMI码解码输入点。DIN2:负极性HDB3/AMI码解码输入点。HDB3/AMI-IN:HDB3/AMI码编码输入点2、 输出点说明6号板DOUT1:编码输出,由拨码开关S1控制编码码型。选择AM

12、I、HDB3码型时,为正极性编码输出DOUT2:编码输出,由拨码开关S1控制编码码型。选择AMI、HDB3码型时,为负极性编码输出,选择其它码型时,无输出OUT-A:正极性HDB3/AMI码解码输出点。OUT-B:负极性HDB3/AMI码解码输出点。HDB3/AMI-OUT:HDB3/AMI码编码输出点。NRZ-OUT:解码输出。六、实验结构框图图? CMI、BPH、RZ编译码实验结构框图图? HDB3/AMI编译码实验结构框图七、实验步骤1、 CMI,RZ,BPH码编解码电路观测1) 将信号源模块和6、7号模块固定在实验箱上,用朔封螺钉拧紧,确保电源接触良好。2) 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

13、的交流开关,将信号源模块和模块6、7的电源开关拨下,观察指示灯是否点亮,红灯为+5V电源指示灯,绿灯为-12V电源指示灯,黄色为+12V电源指示灯。3) 通过模块6上的拨码开关S1选择码型为CMI码,即“00100000”。4) 信号源模块上S4、S5都拨到“1100”,S1、S2、S3分别设为“01110010”“00110011”“00110011”。5) 对照下表完成实验连线。 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NRZ模块6:NRZIN8KNRZ码基带传输信号输入信号源:CLK2)模块6:BS提供编译码位时钟模块6:DOUT1模块6:DIN1电平变换的编码输入A模块6:DOUT1模块7:DIN提取编码数据的位时钟。模块7:BS模块6:BSR提取的位时钟给译码模块6) 将模块7的S2设置为“0111”。7) 观测CMI编码输出。示波器的设置如下:模式双踪触发源CH1扫速0.2ms/div幅度2v/div交直流耦合AC探头1CH1测“NRZ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