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贵妇人的画像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329985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贵妇人的画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文学史作业(一)贵妇画像中的女性话语权院系:外国语学院 教师:赵云梅 姓名:殷老涛 班级:11级英本2班 学号:110350243贵妇画像中的女性话语权摘 要:贵妇画像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历来就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以贵妇画像中的女性群体形象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男权社会的话语权特征,指出伊莎贝尔阿切尔等人虽有女权主义意识和追求,虽然个性张扬,但从其潜意识中的女性化概念和所做的种种选择分析,本文认为她们所拥有的女性话语权该打个问号;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话语权尤其该受质疑,其实她始终在社会的女性化要求和她自己的女权主义追求之间协调着,以期尽可能达成二者之间的和谐,但没有成功

2、。只要社会体制不改变,只要性别定位仍然是传统的固有模式,女人的话语权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中国论文网 http:/ 女性话语权 自由 独立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其在世界文学史的影响经久不衰,文学评论界已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William Stein(1959)、Nancy Cott(1978)、Jeanne Dapkus(1997)等人从心理分析角度对该文本进行解读;Annette Niemtzow(1975)、Schriber(1976),以及陈丽(2007)从女权主义视角研究;Harold Bloom(1987)主编的论文集则从爱默生的自力

3、更生原则解读伊莎贝尔;代显梅和方亚中分别在当代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痛苦知识责任论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结尾”及“伊莎贝尔的女性悲剧:一种运用依利加雷理论的解读”的论文,前者探讨了伊莎贝尔回归其原先婚姻的心理动机,后者则用依利加雷理论解读该小说,认为伊莎贝尔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但从传统评论界来说,贵妇画像中的伊沙贝尔阿切尔似乎已经以一个独立自主、追求自由、热情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形象定格了,女性话语权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笔者再读贵妇画像时发现女主人公极力倡导的女性自由独立观点夹杂着许多无奈和痛苦,这跟当时男权社会盛行的女性化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拟以贵妇画像中的女

4、性群体形象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话语权特征,指出伊莎贝尔阿切尔虽有当时的女权主义意识和追求,但从其潜意识中的女性化概念,从其对婚姻的包容程度,以及最后的选择分析,笔者认为她所拥有的女性话语权应该打个问号。她始终在社会的女性化要求和她自己的女权主义追求之间不停地协调着,以期尽可能达成二者之间的和谐,但她没有成功。一、女性化现象 亨利詹姆斯时代的女权主义者坚持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构建,或者说男权文化的一种构建。这种文化只会把女人塑造成更称职的家庭服务员,更称职的“家庭天使”,以更好地满足男人的需要。当时的社会把“生意”(business)等同于“生活”,而且认为这是男权社会中的决定性存在(presenc

5、e):男人生意生活存在;以此推断,女人取乐死亡缺失否定。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很少享有任何合法权益,她们通常被边缘化,被贬值,而且往往被排斥在父权社会之外。贵妇画像中的女人们也逃避不了这种文化模式,婚姻和财产成了她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永恒主题,只是因为伊莎贝尔的女权主义话语貌似强烈,读者的阅读注意力趋于分散而忽视了当时的女性化现象。小说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尚未出场,她的表哥拉夫就从母亲发回的电报中得知表妹要来英国,便和朋友沃伯顿勋爵谈论开了,话题当然是婚姻:“也许她已经订婚了;美国女孩通常都订婚了。”凡涉及年青女士,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婚姻,因为在他们观念中这是女人改变命运、提升自己的捷径。在男人们看来,

6、女人等于装饰品,而她们带来的嫁妆则成了男人们财产的当然组成部分。从伊莎贝尔到达伦敦的那刻起,拉夫就把她当成高档的生活调味品或娱乐物看待了:“如果对他而言,他表妹只是个娱乐物的话,拉夫意识到那也是个高档次的她比最精致的艺术品还要好,比希腊的浅浮雕,比伟大的泰坦神像,比哥特式教堂都胜一筹。”在拉夫生活得毫无乐趣可言时,他母亲竟然给他带来了这么一个高档次的“艺术品”,这让拉夫喜出望外;他感觉好像突然间收到一个邮包,一个装着希腊神话中“泰坦神”的邮包,可以“挂在我家墙上”;在他母亲到达英国的当天拉夫就已经问过母亲打算怎么处理伊莎贝尔,而且重复了四遍,对此特切特夫人回答道:“怎么处理她?你说起来好像她是

7、一码印花布似的。”她的话虽带有责备的意思,但这个性格独立、个性张扬的美国女人跟儿子谈起伊莎贝尔时,同样也把她当成装饰品了:“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女人而言,一个美貌的外甥女是最好最合适的装饰品。”后来当奥斯蒙在罗马遇见沃伯顿勋爵,并得知伊莎贝尔曾拒绝了这么高贵的男人,他对伊莎贝尔就更有兴趣了。书中叙述道:“他喜欢原创的、超越普通的、精致的东西,他喜欢珍品;伊莎贝尔已经证明自己是他艺术收藏中的精品之一,把这样一位年轻女士占为己有,他就更有兴趣了。”在西方社会的女性化观念中女人就是欲望的象征,男人则代表着权力。所有的价值和价值转向都源于男性对欲望的要求。如果只有一种欲望形式,那男人就是这种价值形式的垄

8、断者,女人的价值是由男人确定的。小说男主人公奥斯蒙对女人的要求是漂亮、智慧、富有。当莫尔夫人向他推荐伊莎贝尔时,奥斯蒙问道:“她漂亮吗?她聪明吗?富有、出众、智慧、拥有前所未有的美德吗?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我才愿意结识她女人的天然使命就是生活在她最能得到别人赏识的地方”;至于哪里才是女人最得赏识地方,他认为不该由女人自己来寻找:“女人往往会在寻找这个地方上花太多的时间。别人应该清清楚楚地告诉她。”可悲的是,以追求自由为人生目标的伊莎贝尔竟然也附和说:“这种事情上就得有人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从小说情节发展来看,主要人物的女性化观念其实都比较强。拉夫算得上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男人,但对女人他同样不屑:“针

9、对自己,大多数女人什么也不做;她们只是等待,态度虽然体面,但多少有些被动,等待着男人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给她们提供一种命运。”不仅男人们是这样看女人的,女人们自己似乎也有极强的传统性别定位。伊莎贝尔追求自由独立,但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还是深深地烙在了她的脑海中。她曾跟表哥说:“我不是那种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女人跟男人不一样。”当拉夫赞扬她有很强的求知欲时,伊莎贝尔回答:“我是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大多数女孩子都相当无知。”还有伊莎贝尔的姨妈,“虽然她有种种古怪的冲动,她还是非常看重人们通常认为体面的事情,没有亲戚的年轻女孩子给她的感觉总是像一朵没有叶子的花”。由此可见,女权主义掩盖下的女性化现象在贵妇画

10、像中仍通过主要人物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表现出来。二、丰富的女性群体形象 贵妇画像中的女性形象个个栩栩如生,笔者认为可把她们归成三类:美国职业女性、传统的乖乖女、个性独立但却受传统束缚的女人。1. 美国职业女性形象 伊莎贝尔的美国朋友亨利艾塔是个记者,思想偏激,虽然欧洲文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她仍然认为美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优越;她拒绝接受英国的一切,包括沃伯顿勋爵,因而极力反对伊莎贝尔嫁给“堕落的欧洲人”;同时,她又坚持不懈地鼓励美国企业家古德沃德追求伊莎贝尔,有时几乎到了干涉的程度,她决心要把伊莎贝尔的思想从“国外那些矫揉造作的地方”呼唤回来。亨利艾塔看不惯英国的一切,从政治制度、风俗习惯

11、到普通的英国人,她一概予以否定,伊莎贝尔给她下的定义是“从美国到太平洋一路上都散发着美国味的人”。她直率、乐观、独立,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解放了的美国妇女,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培养出来的职业女性。作为伊莎贝尔的好友,亨利艾塔时不时给朋友提些建议和要求,但她始终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的,所以小说故事发生的那个社会对她没有任何约束,相比这下,她似乎是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最大体现者。2. 传统的乖乖女形象 番茜是奥斯蒙和莫尔夫人的私生女,她始终生活在父亲的庇护下,天真、纯洁,从没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小说总是“把她跟花联系在一起,但她也跟沏茶及喝茶这些代表着社会及其她周围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的礼节联系在一起

12、”;她没有个性,完全按父亲的设计生活着。奥斯蒙希望女儿嫁给沃伯顿,因为后者有钱有地位,而且举止高雅,风流倜傥,是当时女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丈夫;番茜对此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她是女性化现象的牺牲品,是她父亲实现计划达到目的的一件工具。番茜的温顺、被动是当时女性化现象的生动写照。番茜对父亲奥斯蒙的感情几乎到了崇拜的程度。她思想单一,只知道她是属于父亲的:“我不是专门为您定制的吗,父亲?”十五岁的番茜在她父亲跟前仍是个小女孩。第三十五章里曾描述奥斯蒙让番茜站在他的双膝之间,半坐在他的膝上,然后伸手搂着她的腰,这个画面显得那么自然。慈父和乖乖女组合的意象在19世纪最能引起公众的共鸣,这并不是贵妇画像首创的,

13、其实它是19世纪小说的一种模式或版本。这个组合构成了詹姆斯小说的关键:关于女性化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开创了英美小说的一个伟大传统,但对女人来说这种想象力却暗藏着很大的危险。小说叙述者说:“她(番茜)就像一张白纸外国小说中理想的小姑娘形象。伊莎贝尔希望这么美好这么纯洁的一张白纸会有高雅的文本来填写。”“她太单纯了,很容易成为命运的牺牲品;她没有自己的意愿,没有抵抗的能力,没有感觉到自身的重要;她很容易被神秘化,也很容易被砸个粉碎:她只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依靠,这就是她的全部力量。”3. 个性独立但受传统束缚的女人 莫尔夫人是奥斯蒙的情人,是伊莎贝尔婚姻的主要策划者。从表面上看,她举止高雅,

14、风度非凡,多才多艺,在上层社交圈出入自如,游刃有余,用拉夫的话来说,“她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她样样事情都做得很漂亮。她是个完人”。她看似操纵着一切,但再深入分析她与奥斯蒙的关系,以及她为奥斯蒙所策划的一切,不难发现她是“情人”这个角色的奴隶。这个曾让伊莎贝尔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女人,其身份仍是欧洲传统观念分配给这类女人的位置:交际花+情人。虽然她“全副武装”对付这个世界,但她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她的生活表面光鲜,看上去独立自主,实质上她仍受奥斯蒙的支配。在她的生活中,金钱是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的隐性驱动力。她对物质的东西非常看重:“我知道我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表现在我穿的衣服上。我非常看重物质的东西!你住的房

15、子,你用的家具,你穿的衣服,读的书,交的朋友,这些都可以体现你自己。”莫尔夫人曾跟伊莎贝尔谈起美国人在欧洲的感觉:“我们只不过是寄生虫,四处爬行;我们没有脚踏实地的机会。”莫尔夫人深受传统性别定位的影响,再加上她的特殊身份和生活经历,在她看来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这个观念也体现在番茜的教育问题上。当她发现番茜非常听话非常乖巧时,禁不住夸奖说:“他们已经教会你听话,我很高兴;乖女孩就应该这样做。”特切特夫人和伊莎贝尔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特切特夫人在经营自己婚姻的时候,为自己留足了空间,她大多数时间与丈夫分居,即使回到丈夫儿子身边,什么时候见丈夫,什么时候见儿子,也是她说了算,她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她的儿子是这么评价她的:“她样样事情都喜欢自己做,不相信别人能帮她。”简单地说,她做任何事情都有她自己独特的方式。她的计划从不会因为别人的事情而改变,甚至她丈夫的去世都没改变她去欧洲的行程,这不是普通女人能做得出的。可以说,女性话语权在她身上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