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29139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重阳节习俗把酒赏菊饮菊花酒、赏菊都是重阳节传统用来辟邪的民俗活动。菊花在秋季九月盛开,所以九月又被称为菊月,菊花还是传统的草药,人们把它作为重阳节辟邪之物。愈到深秋季节,菊花愈开的茂盛、鲜艳,因此人们爱菊、赏菊、食菊、咏菊,以菊言志,讴歌似菊花般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高贵品质。所以,人们又称重阳为菊节或金节。赏菊之风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田园诗饮酒其五为后人传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以前赏菊多是庭院中自然生长的菊花。宋代以后,人工培育菊花蔚然成风。菊花的品种也大大超过前代。今天,全国各地的大公园在重阳节前后,几乎都要举办大型的菊展。饮菊花酒也是重阳佳节的传

2、统习俗。九月九为重阳,酒为阳水,重阳的酒更是最好的阳水, 饮九月九的酒可以达到延寿和长生的目的。从医学的角度,菊花酒可以瞑目、治头昏、降血压等,所以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延年益寿的长命酒。古人以重阳为酿酒日,认为重阳蒸酒,香甜可口,不仅清冽,而且久藏不坏。登高野宴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可以1 / 5说,是重九习俗的核心,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九月,秋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黄菊送爽。时逢佳节,置身高处,极目远眺,满目青翠之中夹杂着点点红叶,山风荡开胸襟,飘送着阵阵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因此,重阳之际,郊游登山,既可以陶冶情趣,又能够健身强体,激发爱国热情,是有

3、一定的意义的。地面上最高的地方当数山 . 重阳节登高,本来也是要登山的。但不少地方是平原地带, 周围没有山,那怎么开展登山活动呢 ?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 . 而不登山。这样,问题就解决了。首先,顾名思义,登高就是去高处登临。那么,在当地找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地方就可以了。好多地方有塔,不仅高出地面,而且比一般的建筑物都高,因此塔就成了登高的理想场所。另外,古时城镇都有城楼,通常都很高,也是个可去之处。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代替,反正找一个比较高一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总之,登高主要是登山,兼及登楼、登城、登塔等等,应因地制宜。其次,

4、登高就是寓意步步高升,这是旧时人们非常登高的原因所在。登高还特别受到老年人的重视。 这是因为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 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有的地方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就含有这个意思。 而且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尊老、敬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 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关于重-范文最新推荐 -阳登高的源头, 一般认为源于桓景避灾。北宋时有人说:九日登高始于桓景。明代也有人说: 九日登高始于费长房教桓景避灾。从古至今持这种看法的人甚多。其实,登高是一项古老的活动. 起源于狩猎。远古时代,人类以狩猎为生,他们钻森林,爬

5、高山,以猎取野物。此外,重阳之后就到霜降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在霜降前上山采药,挖野菜。这也是登高的起源之一。还有, 登山习俗的最初萌芽是古代祭祀山的仪式。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中有望祭的一项,属于郊祭的一种。春秋公羊传何休注载:方望,请郊时所望,祭四方群神、日月星辰、风伯雨师、五岳四渎及余山川,凡三十六所。 毂梁传范宁注引郑玄云:望者,祭山川之名也。而望祭山川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登高。后来城乡分离,有些人脱离了生产劳动, 也不再祭祀山川, 于是,登山演变为娱乐活动,逐渐形成了登高习俗。重阳时节,天气初寒,人们不仅在肃杀的秋风中感受到季节的冷暖变化,而且在夏冬世界的升降中,难以适应,容易感染时疾。这样,重

6、阳时节在古代被视为危险的时期。 在神秘的阴阳观念占支配地位的古代,九九重阳意味着阳数的极盛,而凡事盛极必衰。人们认为重九之日,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交接, 最容易接触不正之气。 因此,九九重阳之日,人们为了避开这一灾日,不接触不正之气,就采取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行为。 如可以出外登高野游的方式, 脱离有可能发生灾祸的日常时空。在古人的原始信仰里, 认为室内到室外的空间移动,3 / 5能延缓接触生存的危机。还有一种解释,重阳登高可能源于古人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祸。 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转化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对于重阳登

7、高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农民管这种上山采集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可能就是由此演变而来。重阳登高,人们不单是攀登而已, 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后来蔚为成风,所以有人也把它称作野餐节。 即或不去登高的人, 也要在官署或家中宴饮。佩插茱萸起源于晋代。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因此民间流传在重阳节插茱萸以辟邪。古人认为,茱萸有三种功效:一是颜色鲜艳,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二是香味浓烈,给人嗅觉的舒服感; 三是茱萸有药用价值,浑身是宝。佩茱萸是指佩戴茱萸囊,在淮河下游和黄河中下游俗称为香荷包。将红色而细小的茱萸籽装入小布袋中,或挂与胸下,或佩戴于腰间,或挂于手臂。其发出的浓烈香味,令人心醉,又达到防病治病-范文最新推荐 -的作用。插茱萸就是将茱萸插戴于头上。著名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诗人李白有诗云: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插茱萸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的刻意追求。除此之外,还有食用茱萸喝茱萸酒的习俗。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