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329079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级环境工程 2班 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 姓名 学号目 录目录- 1 -摘要- 2 -1.总论 - 3 -1.1目的 - 3 -1.2评价依据和参考文献 - 3 -1.3评价标准- 4 -1.4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 4 -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 -2重大B校园区域环境概况- 6 -2.1自然环境概况- 6 -2.2社会环境概况- 9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11 -3.1功能区分析 - 11 -3.2监测布点- 11 -3.3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11 -3.4监测采样时间及频次- 11 -3.5现状评价- 12 -3.5.1评价方法- 12 -3.5.2现状评价结果

2、- 12 -4.模拟污染源源强 - 16 -5.环境影响识别- 17 -5.1污染源调查 -17 -5.1.1校园内大气污染源调查 - 17 5.1.2校园周边大气污染源调查 19 5.2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 216环境影响评价 226.1污染气象概况 226.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26.2.1评价方法选择 226.2.2评价点确定 286.2.3影响预测 296.2.4评价结论 357.影响评价结论 377.1影响评价结论 377.2建议与对策分析 37附件一:环境监测报告 38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摘要该报告书是对一个虚拟的拟建污染源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虚拟

3、污染源位于整个B区的上风向方向,以中心点为坐标的东东北和北北东45度区域内。为了能较为准确地对校园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按照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在合理进行取舍后将校园划分为5个主要的功能区:食堂区、实验楼区、后门区、宿舍区、教学区。在每个功能区域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合理的评价点,五个评价点能代表性地显示整个校园环境的现状。我们确定的评价因子是TSP、SO2以及NO2。主要针对的是交通污染、食堂锅炉污染、宿舍污染。通过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综合分析虚拟污染源对校园的影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理对策。关键词 现状调查与监测 预测 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1 总论1.1目的 通过对B区校园内五个具有代表的点

4、进行监测、数据分析、影响评价,初步预测拟建项目投产后的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大气环境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理对策。 通过评价,了解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目的;了解和熟悉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了解环境影响(预测)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对试验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1.2评价依据及参考资料1.2.1评价依据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8)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 -200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

5、.22008)5、SO2测定方法: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6、NO2测定方法: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7、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8、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919、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10、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1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

6、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08135号)14、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91)15、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1.2.2参考文献1、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设计指示书(自编)高俊敏、方俊华、李伟民、林庆.2、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指示书(自编)吉方英、林庆.3、环境监测实验指示书(自编)吉方英、林庆.4、环境监测(第三版),主编: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高教出版社,2004年.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高教出版社,2002年.6、环境评价教程张从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7、。1.3评价标准根据重庆市政府2009年5月6日发布的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沙坪坝区所辖城镇和农村(不含辖区内一类功能区),属于大气环境二类功能分区,适用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该虚拟的拟建污染源适用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4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4.1评价等级按虚拟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等标排放量Pi(m3/h)衡量)和周围地形复杂程度,将评价工作分级。等标排放量计算表格见表1-1。表1-1 等标排放量计算表名称污染物污染源强(g/s)浓度(mg/m3)污染物排放量(t/h)二级标准小时平均(mg/m3)等标排放量(m3/h)污染源特性锅炉房NO20.1731206.22

8、810-40.242.595106点源SO20.433751.54810-30.503.096106TSP0.0117.53.9610-50.301.32105等标排放量Pi(m3/h) 2.5108,且拟建工程的废气排放量较小(5184m3/h),又因为周围地形较为复杂,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1.4.2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虚拟污染源下风向3km范围内的敏感点重庆大学B区校园。1.5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1.5.1环境敏感点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中规定,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

9、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环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而环境空气敏感点是指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遗迹以及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由于本次环境评价主要是进行拟建污染源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B区校园是教职工从事教

10、学管理、学生进行日常学习活动的区域,是一种特殊的环境系统。教职工及学生活动密集的地方包括:食堂、实验楼、运动场、学生住宿、教学楼、家属区。据此我们把B区校园划分为6个功能分区,即食堂区、实验区、运动区、宿舍区、教学区、家属区。但根据污染源的污染程度的大小和实际时间和人力情况,我们舍弃了运动区,在其它5个区分别设置了监测点,并设为环境影响评的敏感点。1.5.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当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该拟建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项目周围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分布特点,环境重点保护目标为虚拟污染源下风向3km范围内的敏感点重庆大学B区校园。该项目应保证不影响校园内学生和教职工在B区校园环境中拥有良好

11、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基本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健康要求。2 重大B区校园区域的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环境概况重庆大学B区所在的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全区总面积383平方公里,人口64万,下辖13个街道,12个镇和1个经济园区。现有重庆大学等大专院校10多所,中小学300多所,在校学生近10万人;科研 机构众多,科技工作者达5万余人。是全国知名的“文化工作先进区”、“科技先进区”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

12、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2.1.2 气候概况 中国气候图集的划分,污染源及周围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区中的盆地河谷区。其主要特点是: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极少;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冬季多云雾,春季天气多变化,日照少且季节分配悬殊。据气象站近12年定时观测资料统计,年均气象要素及其极值如下:年平均气温:18.6oC 最高气温:41.8oC 最低气温:1.0oC 年平均相对湿度:81% 年最低相对湿度:25% 年平均降水量:1061mm 多年最大降水量:1211mm 多年最小降水量:574mm年平均日照:1102.7小时 年平均总云量:8成年平均雾日:42.8天 年平均风速:1.1m/s全年主导风向:NNE 冬季主导风向:NNE夏季主导风向:SSE 年平均静风频率:42%2.1.3 风速与稳定度的关系评价区域平均风速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见表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