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一课一练及答案(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28941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一课一练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一课一练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一课一练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一课一练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一课一练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一练十四春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1注意下列加点下划线字的读音: (16分)酝酿()抖擞()嘹亮()应和() 薄烟() 眨眼()清脆()黄晕()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4分A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B鸟儿将巢安要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3(7分)春是一篇_(体裁)作者_。现代散文家、_、_。他的散文,清醒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_、_、_ 。 4.作者按照盼

2、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 。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 、_ 、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_的感情。 (9分)5精美文段赏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_,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_。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 (6分)(2)“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 (提示两种特点)(6分)_ (3)

3、“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与“春草图”哪句话相照应?在该文段中又有什么作用。(6分)_(4)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8分)_(5)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_。 (3分)(6)“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_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_、_、_。 (5分)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节选自郦道元江水)径

4、:取道、经过;纡:弯曲,绕弯;形容:形态容貌 略尽,略:稍微,尽:文中指凋谢。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6分)绝壁或十许丈( ) 山谷传响( )泠泠不绝( )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 )2.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断一处)(4分)绝壁或十许丈 非日中夜半3根据文中画线句,写出三峡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一个名句:(3分) 4.句子翻译。(3分)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5.文中写的是三峡中的哪一峡,结合原文内容说出理由。(4分) 答案: 一1yn、 ning、du、su、lio、h、b、zh、cu、yn2D 3. 1散文,朱自清,学者,民主战士,荷塘月色、背影、绿、春、匆匆 4春草图,春花图,春

5、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美”、“力”、“新”,赞美春天、喜悦 5(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披着蓑戴着笠(2)表现了轻盈、细密的特点(3)“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侧面描写春雨,烘托出春雨润泽大地的特点(4)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5)一点点(6)比喻、排比; 细密、闪亮、绵长 译文: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绝壁或十许丈( 有的 ) 山谷传响( 回声 )泠泠不绝( 消失 )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 向东 )绝壁或十许丈 非日中夜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