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285510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136 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演讲人简介:钱志熙,、浙江乐清人,1982-1985 年就读于杭州大学,获学士和 硕士学位,1990 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 师。1994-1995 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讲学,1997 年赴新加坡作短期讲 学,2000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等多种奖项。我们今天讲的是三曹和建安诗风,我国金代的一个诗人叫元好问,他写了一组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中一首写建安诗人的,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 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这个诗写得很有气势,元好问是崇尚这种阳刚之 气的,比较豪放的风格的这样一位诗人。我们看曹刘

2、,曹就是曹植,刘是刘桢,建 安七子里面的一位,我们感觉到就是说在元好问看来,他们的文学虎虎有生气,曹 植本人在当时称他文如绣虎,刘桢,我们现在大概是比较陌生一点,但是他在当时 曹丕说他的五言诗妙绝世人,曹丕说这个话大概不包括他自己和曹植在内,至少在 建安的其他的诗人里面,刘桢的五言诗是妙绝世人的。钟嵘也说除了曹植之外,刘 桢在诗歌方面堪称独步。所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那么这个虽 然论的是曹植和刘桢两个人的诗风,但实际上是元好问对整个建安诗风的一种印 象、一种感觉,以这两位诗人为代表。下面两句,可惜并州刘越石,刘越石就是刘 琨,西晋的刘琨,他是西晋末的诗人,西晋末这个时代的风气和

3、诗歌的风气已经和 建安时候有很大的不同了。刘桢是和曹操比较相近的,一个英雄人物,民族英雄, 他的抗战事业虽然是失败了,当时是匈奴入侵,但是他的诗风是十分接近于建安诗 歌的。所以元好问深深地为他惋惜,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这个横槊又 同时用了赋诗这样一个典故。所以这首诗总体上讲是论述建安诗风的。同时也是论 述像刘琨这样受到建安诗人影响的。所以建安诗歌我们刚才说距离我们好像已经很 久远了,但是对我们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总体来讲,我想建安 诗歌在我们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性,至少从这样两个方面去认识。体现在这么两点,第一点,我认为建安诗歌是我们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文人 诗的一个源

4、头,文人诗歌的源头不包括诗经楚辞,这个等一下我们还要讲。也就是 说它是百代的文人诗之源,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可以说建安诗同时又是百代文人诗的典范,是后世文人诗的一种经 典一种模范。仅仅就这么两点就足以说明,那么建安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的 地位。我们先说第一点,为什么说它是文人诗的源头呢,因为中国文人创作诗歌的 传统,是从建安诗人开始确立的。我们中国之所以称为一个诗的国度,主要是因为 有唐宋诗人的创作,那么主体主要有文人的创作,而文人创作诗歌的这个传统,不 是诗经的时代就已经有了。那么也不是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而是到了建安这个时候 才确定了这个传统。也就是说,从建安文人开始才注定了中国会出现

5、这样一个,所 有的文人差不多都要去开始写诗歌这样一件事情。没有哪个民族规定我们现在也是 规定每个人都要写诗,但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体上差不多都要写诗的。那么这种 传统是从建安时候确立的。汉代乐府主要是五言,但是只是作为民歌民间的,严格 意义上讲不是民歌的,是民间的一种音乐。音乐的一种歌词这样在流行着,那么汉 代到了东汉时候,一些文人因为喜欢这种民间的音乐,这种民间的音乐同时也就喜 欢民间的歌词了。他们开始模仿这种五言诗,作一些五言体,但是在东汉在整个东 汉时期,这种新的五言体就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也有点像北宋的词的时 候,诗歌写的词一样,是一种比较俗的一种俗体,被人瞧不起的,不登大雅之堂

6、 的。所以汉人一讲诗歌,心目中就只有个诗经,可是他们又作不来诗经,模仿一 下,就是整个精神整个艺术的趣味都走样了。所以有些人比较大胆,他们开始模仿 新的五言诗,但是写了以后也绝对不是很冠冕堂皇的事情,不登大雅之堂的。他们 自己也不想在这上面出名,不像我们今天做歌词一样,还可以赚钱的,那时候也没 有这样一种情况。所以留下来好多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一批五言诗是没有作者名字 的,我们习惯统称为无名氏。无名氏的五言诗。到了什么时候呢,开始出现要大量 出现五言诗就是建安时候,既然大家熟悉历史,建安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汉 末,如果从朝代来讲。建安是汉献帝的一个年号,但是我们诗歌史上的建安我们一 般把它作

7、为魏晋诗歌,魏晋的这个阶段,但实际上如果从王朝的划分来讲,它还属 于汉末,那么这个时候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跟曹操有很大的关系。曹操个人思想 比较解放,同时曹操特别喜爱当时的俗乐,他的后来王后这个卞氏,史书上说它是 倡家,这个倡,是当时一些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专门从事音乐职业的。在汉 末有许多倡家,所以曹操的夫人出生地位是比较低,但是这也说明曹操本人对俗乐 是及其爱好的。而曹丕和曹植他们之所以创作诗歌,也是受他母亲倡家的这种环境 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从曹操开始创作诗歌,当然不能从他开始,那么开始写用新的 一种体来写,那么后来文人也就很大胆地开始写了。这一下子新的五言体一下子有 刘勰的话来讲就叫做暨

8、于建安五言腾踊,这五言诗一下子就是说勃兴起来了,而且 文人从那种旧的诗经的那种四言诗的阴影里走出来,承认这个新的五言诗确实是诗 歌、是诗体,我们都很认真地来做这个诗歌。而且文人诗做得好,在当时的话就是 他的才华的一种标志,因为魏晋时候的人是很重才的,才华对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 的。那么在古人来讲显示才华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从事于文学创作,而文学创作里 面最能显示才华的,当然就是诗歌。所以诗歌就获得了这样的价值,一种社会的价 值。这个时候,五言诗才开始兴起,所以我们说中国的诗歌的百代,后来文人诗歌 的百代之源,就是在建安这个时期。而文人创作诗歌的传统,这种传统很重要。这个传统深深影响我们中国正格的

9、文化,是影响了中国的政治。那么也应该追溯到,不应该追溯到诗经那个时代,那 是太早了。因为民族都有它的原始的那种诗经这样一种诗歌,而应该主要追溯到魏晋这一段时间。建安是魏晋的第一个时期。那么这是我刚才讲的第一点就是建安诗 歌的重要性的第一点。那么第二点,我刚才说建安诗歌不但是百代文人之源,同时是百代文人诗的典 范,这又怎么讲呢,这个典范主要是体现在建安诗歌它本身创造的一种艺术的风 格,这种风格,我们一般就是在诗歌史上称为建安风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词。文 人们认为,诗经和楚辞是很伟大的,是很问每的,无可挑剔的。后来文人他们自己 创作的诗歌,有没有他们认为是无可挑剔的,很典范的呢,有没有这样的时代呢

10、,有 没有这样的诗人呢,当然有。诗人就很多,像陶渊明,大体就觉得他是很典范的, 无可挑剔的。但是作为一个时代,那么有两个时代的诗歌,文人们认为是很典范的 无可挑剔的。一个就是建安时代,一个就是盛唐,像中唐晚唐,那么文人觉得都已 经有所衰落了。所以在文学史上有两个词在诗歌史上叫做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闻 一多先生甚至认为,从建安到盛唐就是诗歌史的一个阶段,很重要的阶段,是中国 诗歌史最核心的这样一个时期。所以说建安的诗歌,是后来文人诗的典范。那么这 个盛唐气象,它也是从建安风骨里发展过来的。因为到了齐梁的时候,诗歌写得越 来越绮艳了,那么一些诗人就觉得应该重新去学习汉魏的诗歌,这种高古的自然的 这

11、样一种诗歌。所以当时在这个时候,大概是在这个时候,建安诗歌,所谓建安风 骨就是在初盛唐这个时候正式确立为我们今天说的那种典范。就是他有了一种典范 的价值。那么论定了它是一种典范,自从论定建安诗歌作为一种典范的时候,一直 到宋代明代清代,那么建安诗歌就一直是典范。不要看后来宋诗跟唐诗差别很大 了,但是宋代的诗人仍然是学习建安诗歌,很明确的。像黄庭坚这个诗人,他们在 论前代的诗人的时候,黄庭坚有一首诗论前代的诗人、经典作家的时候,他说,建 安才六七子,开元数两三人,这两句就概括了他认为前面的诗歌最典范的作家。那 么是把建安和开元,所谓开元就是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就是盛唐。黄庭坚还曾经称 赞一位诗人的

12、诗歌做得好,说他弥工建安体,中国古代的官名里面,建安时候的官 名里面有个官名就叫文学。我们现在都没有一个官叫文学,但是他那时候有一种官 就叫文学,汉代就有。但是汉代的文学这个官主要指一些学者、儒学者,建安时候 这一批文学官是真正我们今天意义上讲的文学家。这些人大体上是曹操曹丕曹植, 他们文学的一些僚属。曹操手下的人,大家知道有好几类人,他有一些猛将有一些 谋士,那么他还搜罗了一大批文人。那么曹操搜罗这些人的主要的目的,除了替他 们在军幕里面起草文书之外,主要的目的因为他个人本人对文学的爱好,而且还更 切实地考虑是要跟他的儿子曹丕曹植,还有其他儿子在一起,那么作为他们文学的 僚友,所以曹丕曹植这

13、两兄弟在学上早年的培养的环境是极好的。父亲是一位文学 家,那么周围这些人都是文学家。所以我们曾经讲曹植这个人,他成为优秀的杰出 的一个文学家,那么早年这个条件是很重要的。那么这么多人大概在建安 13 年, 曹操平定荆州之后,集中到邺都这个地方。那么整天跟曹丕曹植这些人在一起,要么写作论文,一起讨论一 些重要的问题、悠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评论历史人物的高低,比如汉高帝高还是光 武帝高,这些问题。有时候也讨论一些比较思辨的问题,比如文和质的问题,来讨 论这些问题。大概差不多后来形成魏晋时候的玄学的思想,这个时候有点这个苗头 出来了。可是他们最爱好的还是写诗作赋。而且经常做同题的,曹丕自己写了,然 后

14、底下的人跟着他一起写,包括草纸。所以带有一种诗歌竞赛的这种味道,作诗作 赋,那么这样一种文学创作的盛况,尤其是诗歌创作的盛况,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应 该是第一次。前面我们知道有汉代有梁孝王一些文学幕从,战国时候有稷下学宫, 但是那不是主要从事诗歌的,所以诗人集团的第一次出现应该是在建安这个时候。那么这就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诗风,建安诗歌的创作高潮。那么这一点我们 刚才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除了建安风骨之外,还有邺下风流这样的词。这种情 况被后世称为邺下风流,也同时这一位元好问,他写了另一首论诗绝句,他说邺下 风流在晋多,壮怀忧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大概意思是说 晋代,他认为晋代

15、也仍然继承了邺下风流,但是已经开始变化了。所以有邺下风流 这样词的出现,比如说我们大家很熟悉的王勃有一篇滕王阁序他里头有两句邺 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临川是指谢灵运,邺水朱华就是指曹植,这个朱华历来 在注王勃滕王阁序的时候都没有很好地注出来。其实这个朱华就是指曹植有一 句诗叫朱华冒绿池,就是用了这个典故的。唐代另外有一位诗人叫张悦,他写了一 首专门歌咏凭吊一首怀古诗,怀建安时候的邺下的,叫邺都引这样一首诗。其中有 两句是这样形容曹操的,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曹操也是够了不起 了,白天带着一批将士去征战,当然这有点诗歌的艺术化了,总而言之,是这样一 个能文能武的人。这就说话邺下,所谓

16、建安风骨邺下风流对后世的文人影响是很大 的。那么后来还有一个词叫西园,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典故。我们说西园之会,或者仅仅说“西园”两个字,那你就应该知道这是一种文人 的宴会,文人的聚会,就是这个意思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就是从建安时候。邺都当时有一个西园,曹植有一句诗清夜游西园,这是邺都的一 个园林一处名园。那么曹操,尤其是曹植曹丕兄弟他们经常和这些文士们在那里游 览赋诗。所以后来呢,就把文士之会称之为西园。宋代北宋的词人秦少游在望海潮 里有一句词,叫西园夜饮鸣笳。这个很有名的一句词。整句词就是用了曹植和曹丕 两兄弟的诗歌和文章里面的词句,我小时候在一个对联的书上看到这样一幅对联, 当时读起来挺美的,不知道什么意思。叫做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当时觉得这 个对得很好很美,那么后来当然知道东壁图书府就是天上主图书的这个星宿叫东 壁,西园翰墨林就是指邺下的这个西园。所以从这种建安风骨、邺下风流这些词, 很多另外很多词,就是从这方面来看整个建安文学虽然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创 作的诗歌,那么在后来它的流风余韵源远流长着,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