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28502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明中学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班级姓名学号阅读作文一二三四五六12分11分10分6分13分8分一、 阅读(一)阅读下文,解答第15题(12分)(1)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玄墓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又有几十丈高的嶂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

2、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放在这里罢了。(2)假山上大都种树木,盖亭子。往往整个假山都在树木的荫蔽之下,而株数并不多,少的简直只有一株。亭子里总得摆一张石桌,可以围坐几个人,一座亭子镇压着整个所谓“山峰”也是常有的事。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你着眼在山一方面,树木和亭子未免太大了,如果着眼在树木和亭子一方面,山又未免小得可笑了。浮生六记里的闲情记趣开头说:“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去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着为丘,

3、凹着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不失为很好的幻想。作者所以能“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在乎比拟得相称。假若在蚊帐中“徐喷以烟”而捕一只麻雀来让它逃来逃去,或者以丛草为树林,而让一只猫蹲在丛草之上,这就凝不成“青云白鹤”和“林壑幽深”的幻想,也就无从“怡然”了。假山上长着大树,盖着亭子,情形正跟上面所说的相类。不相称的东西硬凑在一起,只使人觉得是大树长在乱石堆上,亭子盖在乱石堆上而已。(3)依传统说法,假山并不重在真有山林之趣,假山本来是假山。路径的盘曲,层次的繁复,凡是山上所有的景物,如绝壁,危梁,岩洞,石屋,应有尽有,正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谚语,在这等地方,显出设计的人的匠心。有名

4、的狮子林,大家都说它了不起,就为那假山具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条件。我小时候还没到过狮子林,长辈告诉我说,那里的假山具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条件。我小时候还没到过狮子林,长辈告诉我说,那里的假山曲折得厉害,两个人同在山上,看也看得见,手也握得着,但是他们要走到一条路上,还得先待小半天呢。后来我去了,虽然不至于小半天,走走的确要好些时间。总之是,。就从这个诀窍,产生了两个人看得见而不能立刻碰头的效果。要堆这样一座假山当然不是容易事,然而不容易的事不一定做成功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就像假山,当你爬到“绝顶”的时候,且不说一览宇宙之大,你总要想来一下宽广的眺望吧。但是糟得很,什么堂什么轩的屋顶就挤在你眼前,你可以

5、辨认那遗留在瓦楞上的雀粪。真山真水若是自然手创的艺术品,假山便是人类的难能而不可贵的“匠”制。凡是可以从真山真水得到的趣味,假山完全没有。1、填入第(1)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且不 单 B、不仅 就 C、并非 而 D、就算 只2、第(1)段“可观的真假山”中“真假山”的意识是(2分)3、第(2)段引用了闲情记趣并加以分析阐发,目的是说明(2分)4、填入第(3)段空格处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景物美 阻隔多 B、层次多 阻隔多 C、山势美 层次多 D、山势美 景物美5、从全文看,文末画线句中所说的真山真水的“趣味”有数处,写出其中的两处。(4分)(1) (2)(二)

6、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1分)“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了光。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的站着。“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 甲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也许有罢

7、,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 乙 ”。“那么, 丙 ”。这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起来,便想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6、文中四处里应填入词语,正确的是( )(2分) A、惶急 踌蹰 诧异 胆怯 B、诧异 惶急 踌蹰 胆怯 C、胆怯 踌蹰 惶急 诧异 D、踌蹰 诧异 惶急 胆怯7、文中甲、乙、丙三处各应补上的一句是(填序号即可)(3分) 甲处:乙处:丙处:(1) 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2) 也就有地狱了?(3)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8、从这段文字可见祥林嫂对“魂

8、灵”所持的态度是。(2分)9、文中两次写到我“说不清”,这表现了( )(2分) A、如告之实情将刺伤祥林嫂的心,因而含糊其词,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B、由于祥林嫂突然发问,“我”未经深思熟虑,的确“说不清”。C、对祥林嫂的提问明知答案,却无法正视这些问题,无力帮助她,表现了“我”的软弱。D、如告之实情恐遭不祥后果,因而故意吞吞吐吐,表现了“我”充满矛盾的心里。10、这段文字在刻划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描写。(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9分)毫不辟讳地说,我是张爱玲主义者,只要跟她有关的东西,我都搜来看。花城出版社把爱默生选集放在了张爱玲作品集里面,不甚明了,前言讲的是跟书

9、内容无关的张爱玲的荒凉底色。书稿大概是张爱玲所译,没有特别注明,有一段译者序,隐约是她的风格。这是一本介于演讲与哲学类的书,翻译的文字极好(因为这一点,我相信是张爱玲译的),慢慢读下来,也觉得有趣有味。译者序中有一句话说爱默生“如果他抱有任何主义的话,那是一种健康的个人主义,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向上发展。”爱默生说读书“需要一个强健的头脑,才受得住这种饮食。一个人要善于读书,必须是一个发明家。”他还说:“个性是比智力更崇高的,思想是一种机能,生活是那机能的执行者。”“繁荣永远有一种趋势要退化到野蛮去。”“一个人如果能看穿这世界的矫饰,这世界就是他的。”“一切历史都成为主观的,换一句话说,实在是

10、没有历史,只有传记。”“在平静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毅力。我们不敢轻易放弃任何利益。物质上或精神上的财富,即使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它,也成为准备金,预防明天或者会到来的灾祸。”果真字字珠玑。张金玲形容“他的书像珊瑚一样,在地底慢慢地形成。”在读书的年代,我成绩一直不出位,因为我总是读一些与“主流”背道而驰的书,我当然没有爱默生讲的强健头脑,但我相信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读不同的书,我在这个时段就能平心静气地读爱默生选集,便是进步。现在回过头想中学学大量鲁迅作品,实在是勉为其难,哪是十几岁孩子能理解的?那时学起来觉得篇篇艰涩难懂。前些天讲起大学里的同学,发现在学校极出风头的同学藉着校园余威,刚出道时

11、比普通同学有更高的起点,不过过了几年,他们多“泯然众人矣”,他们是一下子抛到了终点,没有过程。反倒是普通人,一直在路上,不得不挣扎,在适时的年龄做适时的事情,生活是变化的曲线前进的。爱默生喜欢“纯粹的事实”,他因此推崇法国的蒙田。到我这个年纪已不太容易被所谓的主义主线牵动。思想先行,让思想带动行为,爱默生反复强调说。对于智者来说是这样的,可是,我不够聪明,总是思想行得太远,结果与行为脱了勾,我的思想是一盘散沙。我散沙式的思维需要大师的智慧来聚拢,聚沙成塔沙里淘金,如果你有同样的愿望,有空看看这本爱默生选集,不会错的。11、“健康的个人主义”在文中指(用爱默生的话回答)(2分)12、“聚沙成塔”

12、中“塔”喻指(2分)13、文中“ ”句“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3分)14、划横线“ ”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请指出第一层,复句关系是。(2分)对于智者来说是这样的,可是我不够聪明,总是思想行得太远,结果与行为脱了勾,我的思想是一盘散沙。(用“”划分层次)(1分)(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517题。(6分)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5、这是李清照早年的一首记游之作。诗人通过溪亭日暮、几幕场景形象生动,情趣生动盎然地写出了郊游中的经历。(2分)16、李清照,自号居士,宋代派词的代表人物。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到作者青年时代热爱自然、无拘无束的

13、性格,可以看到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2分)17、默写填空:A、 知否?知否?。B、 莫道不消魂,。C、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分)(五)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823题(13分)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1)。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2)。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14、,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3)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4)。”18、文中(1)(2)(3)(4)处依次应填入的虚词是( )(2分)A、焉 也 而 也 B、也 矣 因 耳C、焉 矣 因 也 D、矣 也 而 乎19、“使史更敝衣,草屦”一句省略了的主语是( )(2分)A、禁卒 B、左公 C、史公 D、逆阉20、文中加点词“趋”和“涕”的意思是( )(2分)A、大步快走,流着鼻涕 B、小步快走,流着眼泪C、小步快走,流着鼻涕 D、大步快走,流着眼泪2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的意思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