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282577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州快哉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州快哉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州快哉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州快哉亭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州快哉亭记测试【作者和背景】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题解】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与武昌九曲亭记是姐妹篇。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 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相似点是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字音】沅( ) 沔( )风开云阖( ) 变化倏( )忽 草木行( )列 睥( )睨( ) 骋( )骛( ) 飒( )然 而

2、风何与( )焉 会( )计蓬户瓮( )牖( ) 濯( )长江之清流,揖( )西山之白云 【翻译与理解】【1】江( )出西陵,始( )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 )张( )。至于( )赤壁之下,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 )其庐之西南为( )亭,以( )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 )之曰“快哉”。 此处描写从西陵到赤壁的江流景象发生怎样的变化?3次变化,“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始宽-渐宽-全 这视角既是作者眼见之景,更是作者的想象之景。【2】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

3、 )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 )得玩( )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 )皆可指数( ),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3)。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 )世俗。翻译句子:(句式: ) (2) (句式: ) (3)(句式: ) 作者写江景,先以“南北百里,东西一舍”的平面视角,泛写长江广阔无边,然后俯瞰“涛澜汹涌”,仰视“风云开阖”,昼观“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闻“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从多层面表现江流胜景。苏

4、轼为什么用“快哉”命名此亭?近观、远眺的风景能使人快,眺望古迹、缅怀历史亦能使人快,故作者用“快哉”命名此亭。【3】昔楚襄王从( )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 )襟当( )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 )得共之!”玉之言,盖( )有讽( )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 )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 )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 )焉?士生于世,使其中( )不自得( ),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 )物伤性,将( )何适( )而非快?翻译句子:(句式: ) _ (句式: ) _ _ 作者认为何时何

5、地都能保持快乐的关键是(引用原文):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本段引用的楚襄王问宋玉关于风度故事作用是什么:推出风物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的结论,说明苏轼之所以命亭为“快哉”的真正用意。张梦得到人生态度“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从而“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是作者所赞扬的人生态度。他以此自勉,同时隐含对其兄弟慰勉之情,亦即本文的中心思想。【4】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 )会计( )之余功,而自放( )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 )蓬( )户瓮( )牖( )无所不快,而况乎濯( )长江之清流,揖( )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

6、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 )者,乌( )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 ),赵郡苏辙记。农历每月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晦”。翻译句子:(句式: ) _ (句式: ) _ 此段引入张梦得的事例目的何在呢?借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作者最赞赏的人生态度是什么:“自放山水之间”,“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本文中“快”的含义是什么?内心坦然,不以物伤性,自放山水之间,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和人生态度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第二段记叙快哉亭上之所见,(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第三段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块,赞颂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第四段交代时间、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