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28072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人教新课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福建省安溪县2012年春季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34分)1. 回答文后问题(8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shn( );也不必说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o( )里去了。(1)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响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2) 用音序检字法查“井”字,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检字法查“井”字,先查部首( ),再查( )画.2. 默写(10分)(1)在古诗文的殿堂中徜徉,我们发现这里景美、人美、情也美。

2、我们能领略到“峨眉山月半轮秋, ”的优美景色;欣赏到木兰“ , ”的矫健雄姿;感受到岑参“马上相逢五纸笔, ”的思乡浓情。(2) ,何人不起故园情。(3) ,死而后已。(4)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 。(5)“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 。3.填空(3分)(1)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 第二乐章的歌词,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2)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 (谁)的视觉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3)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文章,抒发了整理 。4曾有一则轰动全国的新闻:

3、兰州女歌迷杨丽娟疯狂追星13年,其父为支持女儿追星,不惜倾家荡产,甚至跳海自杀一连串不理智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也引起人们对追星问题的强烈关注。为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校团委决定发起“健康追星”系列活动。(6分)在这次“健康追星”系列活动中,有一环节是“我心中的星”。请问你对“健康追星”的看法。(3分)请从下面几个词语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顺序不限),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健康追星”看法。(3分)无可厚非 适可而止 盲目崇拜 明智 愚昧 5.名著阅读(7分)(1)根据语境,接写三个语句,使之构成内容恰当、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善良乐观的外祖母, , 这些都是高尔基童年中刻画的性格鲜

4、明的人物形象。(3) 阅读厦门语段,回答文后问题。(4分)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得面孔变了样儿,说: “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 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这语段主要

5、写的内容是 批判了 二、 阅读(56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6、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7.下列对句中加横线字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7、.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8.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4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 9.根据(甲)语段内容对对子。(2分)上联: 下联:吕蒙勤学长才略10.读完(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17分)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

8、命家的方面。 (3)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4)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5)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6)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7)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9、” (8)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9)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10)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1)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4)他,是

10、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1.选文(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6分)(1) (2) (3) 13.从“说”的角度看,找出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的句子?(2分) 14.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4分) 15.对于是先行后言,还是先言后行,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三) 阅读下文,回答1621题。(23分)一件小事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