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都城长安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27105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都城长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汉都城长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汉都城长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汉都城长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汉都城长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汉都城长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都城长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瞬i 帀两釦口口 口西汉都城长安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是当时全国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前启后,开创了中国都城的新规划。 他充分利用龙首原以北的有利地形,修建了高大雄伟、长达36公里 的城墙,规划出宫殿、居民和市场区、街道端直宽广,并与丝绸之 路连网,交通四通八达。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大城 市。同时开凿了昆明池和供水渠网,第一次成功的解决了城市供水 问题,对今天的城市供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自 50 年代开始 汉长安城 经过多次 考古发掘 其大致轮 廓已基本 确认。 考 古勘察表 明:长安 城的平面 形状大致 为方形, 但北城墙 因临近渭 河,与河道走向基本

2、平行,呈西南以东北方向;南城墙因迁就已经 建成长乐宫和未央宫,有曲折外凸之处。东墙长约6000米,南城 墙长约 7600 米,西墙长约 5900 米,北墙长约 7200 米,四面围墙总 长约25700米,合汉代62里强,基本上与史记吕太后本纪索 引及续汉书郡国志注引汉旧仪长安城周围62里的记述相参考资料 百度 长安城布局符。东、南、西、北各辟 4 门。城内有 9 条纵横交错的交通干道, 其长度虽各不同,但宽度一致,均为45 米左右。每条干道又进而一 分为三,中间一条宽达20 米,是皇帝专用的“驰道“;两侧的较窄 各为 12 米左右。皇帝、太后起居所在的未央宫与长乐宫分别位于长 安城的西南角与东

3、南角,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有武库,喂养宫的北 面还有桂宫、北宫。城市工商业经济活动的中心东、西市则位 于城内西北隅。西汉末年,又在长安城南修建了宗庙、辟雍、杜撰 等礼制建筑。纵观全城,以宫殿为主的皇家建筑占据大部分面积。在论及汉长安城的平面布局时,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参照考工记 中的”匠人营国“条予以规划设计的。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匠人 营国“的具体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当时汉初的长安城 来对照这段文字,除城门和道路的数目一致外,尚有不少相舛之处, 难以令人率然相信以考工记指导长安城建设的说法。西汉建都于长安,在秦咸阳废墟上开始营建

4、新的长安城。都城轴线取正子午向,但南北城垣却随地形呈曲折状,形成“城南为南斗,北为北斗性,是为斗城也”。长安城的主要宫殿均位于龙首原上,除发 挥高台建筑的 艺术外,也同 时控制全城的 制高点有密切 关系,宫殿区 占有长安城面 积的 1/2,几 乎全在高地上 也绝不是隅然 现象。 未央 宫接近方形, 周长 8.8 公里 合汉代 21 里, 百度 考古研究所汉城发掘队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发掘简报 教材 15 页面积 5 平方公里,占长安城总面积的 1/7.宫墙已夷为平地,但西墙 有一小段遗留在地面上,高达 11 米、见于文献记载的大殿有 50 座 前殿位于全宫的中央,为正殿,其他大殿以此为中心

5、,向四面开展。 其遗址在今西马寨村以北,夯土基址高出周围地面 5 米,北部最高 处达 20 米。前殿南北长 350 米,东西宽 200 米,占地 7000 平方米 1981 年在前殿以北发掘的椒房殿,占地 40 亩。另外还有台、阁、 室等。未央宫前殿实际上是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对称布局,体象乎 天地,经纬乎阴阳。未央宫如此整齐,正是地形有利的必然结果。 其宫址几乎全部在 385 米等高线以上,仅东南部在 390 米等高线以 上略高一些。从宫的东南到西北,长达 3.1 公里,坡降仅 5 米,证 明未央宫十分平坦。地形高而平坦,正是未央宫耸峙入云,整齐划 一的前提条件。长乐宫的形状接近长方形,但不规

6、则,宫址也偏北, 与未央宫并不对称。经勘探,长乐宫周长 10 公里,合汉代 20 余里 面积 6 平方公里,占长安城总面积的 1/6。长乐宫的地面遗迹已荡 然无存,今西安西北的阁老门村一带就是它的所在地。文献记载的 大殿有 17 座,也是以前殿为中心向四面展开。长乐宫宫址北移和北 墙。南墙的曲折,都和地形特点有关。由于 390 米等高线呈西、东 走向,然后折向东北区,南墙中。西段只有内缩,才能保持宫墙东 西一线的大体高度。 385 米等高线在长乐宫北墙的东段呈东、西走 向,东段只有向南作直行曲折,才能使宫墙上升到 385 米等高线以 上,以利防守。宫址北移也是为了避开 395 米等高线,使宫殿

7、内地 形保持平坦。长乐宫形状的不规则,是西汉长安城巧用地形的又一 有力证据。百度- 长安城的宫殿特点再说西汉的水资源,西汉初年,长安城的水源主要来自城西水, 同时凿井,引用地下水。西汉中叶,长安人口达到五六十万,仅依 靠水喝井水显然是不够的。到了汉武帝时,就不得不大规模地动员 人力物力以解决长安城的供水问题。由于龙首原呈西南、东北走向 横卧在长安城南,从长安城的东南引水自然受到阻隔。因此,只有 从长安城的西南着眼才能解决长安城的水源。长安城西南有潏、洼、 洨三条河流、在这三条河流中潏、洼为渭河的直流,只有洨河为洼 河的支流除西汉末年成都侯王商引洼水入长安城,注第中大陂以行 船外汉书卷98元后传

8、,从未以洼水为长安城的水源。诗 云:洼水东注,维禹之绩,周代又建都洼水两岸,为什么西汉不引 洼水?其实这正是西汉精心选择水源和成功解决水源的奥妙所在。 洼河为渭南大川,洪水量大,要拦蓄它作为城市水源,必然会威胁 长安城的安全。西汉所选择的稳定而安全的水源就是洼河的支流河。 河发源于石砭峪,北流,再西流入洼,其北侧就是细柳原,即时山 洪暴发,也不会威胁长安城。细柳原北侧又有良好的库址,能够拦 蓄丰富的水源。开源和拦蓄是长安城解决水源的成功经验,远在两 千年前就开创了中国城市供水的新格局。百度长安城的水资源特点西汉的人口在汉书地里志上”京兆尹“条下记载的内容:京兆 尹,故秦内史,高帝怨念属塞国,二

9、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复为 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元始二年 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县十二:长安, 高帝五年置。惠帝元年初城,六年成。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 千二百。王莽曰长安。元始二年长安户口数在京兆尹12县中,分别 占41.287%和36.075%。在京兆尹属县中体现出惊人的集中。最后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方向,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 是我国迄 今规模最 大、保存 最为完整、 遗迹最为 丰富、文 化含量最 咼的都城 遗址,是 中华民族 具有核心 地位的重 大历史文 化遗产; 也是今之百度长安人口户籍数 西安市、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 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 各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